自信与自尊

今天继续聊专业话题——心理学,唠叨一下自信与自尊是咋回事儿。

有一个事实:每个人对词语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总是充满了歧义与误解。要想减少这些歧义与误解,最好先统一部分词语的含义。嗯,简单说,我得先啰嗦一下、解释一番“是什么”的问题。

什么是自信?笼统的说,是相信自己的程度;稍微细一点,是有多大的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到某件事、解决某个问题、达到某种高度,总之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多高的评价。当然,不排除某些人有谜之自信,相信自己全知全能、英明神武、永远正确、可以做到所有事。而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很自信,指的是这个人自信水平很高,或者说这个人以为自己能做到很多——这个以为,一般来说,与实际上能做到是有偏差的。

什么样的人最自信?或者说,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自信程度?是智商吗?是专业程度吗?或者是用心程度吗?很遗憾,根据试验结论,都不是;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决定了一个人的自信程度,而且遗憾的是这些自信往往与事实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记住一句话:一个人表现的自信程度与他的实际能力几乎没关系。

所有人都是过度自信的,这可能只是咱们人类的天性,而并非优点。有个“70%悖论”,无论是颜值、身材、工作能力、开车技术……总之除了工资每年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没办法自欺欺人以外,百分之七十的人都觉得自己是高于平均水准的。我知道有的人要跳出来说“谁说的,我就是没自信”,别急,您看至少您对自己“没自信”这一点还是很有自信的嘛。而且说句可能得罪人的大实话:把自己的不如意推在“不自信”上,总比直接承认“我能力不行”要容易得多。

那么是自信好,还是不自信好呢?

通常我们会觉得自信(即使是过度的)是好事儿,事实上利弊难以简单说清。在很多时候当然是好事儿,可是也有不那么好的时候啊,比如过度自信的裁判者,可能会给出过高或过低的分数;比如过度自信的证人,可能会促使无辜者含冤入罪。不自信可能难以取信于人,但是兢兢业业的态度可能更适合去做那些需要严谨才能达成的事情。如果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来区分,感觉很像我们小时候看影视剧问某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啊,估计现在的小朋友们已经不怎么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了吧。

什么是自尊?可不是在说玻璃心或者一碰就疼就碎的敏感点,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认同,并且相信别人对自己应有类似的评价或认同。说的哲学点,就是知道“我是谁”。有个很好玩儿的事情:用三十个词儿来形容你自己,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拿张纸写出来试试。

自尊水平低呢,就是对自己有偏低的评价,或者自我评价很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比如有人夸,立马得意洋洋,膨胀起来;有人贬,就自怜自艾,仿佛被戳破的气球;再比如一件事没做好,就觉得“我这个人就是干啥都不行”。这样的人,成长过程中,身边可能有个爱指责他的人,而且常常是只说这里错了、那里不对,却又不明确什么才是对的——结果就是被指责的人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怎么样都不行,毫无希望。也可能是身边的人不能给予适当的拒绝,没有帮他形成良好的自我边界——自我本无形,是在和他人的碰撞中成型的。

自尊水平高,一般指对自己有比较正面且稳定的评价。自尊水平较高的人什么样呢?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知道自己的缺点却不会过度纠结于此,知道自己哪里行哪里不行,理解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会因为一时一事的挫折就否定自己,不会因为旁人的吹捧就飘到天上,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看轻了自己。

希望你是个适度自信、自尊水平较高的、恰到好处的普通人。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