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连续12年参加高考的钉子户:为了考上中科大,他这样做真的值吗?
这是阿呆爸第390篇原创
文/阿呆爸
就是那个连续参加12次高考,多次被211、985大学录取,但却一再放弃,选择复读,被人戏称为“钉子户”考霸。
他后来怎么样了,今年还在参加高考吗?
我忍不住好奇,上网查了一下相关信息,有人爆料说他今年还在参加高考,目标是北大、清华、中科大。但这个爆料到底是真是假,暂时不知。
如果爆料是真,那今年33岁的唐尚珺,就是第13次参加高考了。如果是假,他又为什么放弃?
他的故事实在是太极端,太罕见了。有人说是励志,为梦想坚持,精神可嘉。有人说是执迷不悟,盲目愚昧,不懂回头。
你怎么看?
唐尚珺来自广西防城港市,一个偏远的农村。
家里有五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早已经成家立业了。
光线昏暗的瓦房,凌乱的堂屋、厨房。蹒跚的老牛,砍甘蔗的村民。老父母面对镜头腼腆的笑。
此时,父亲做了一个决定,送他去广西省会南宁上技工学校,指望着他学一门手艺,早一点成家自立。
但唐尚珺没有珍惜这个读技校的机会。
很可能是因为技校的环境太差了,也可能是身在异地不适应,总之唐尚珺在南宁的技校读了一段时间,就瞒着家人偷偷地退了学。
他拿着读技校的学费,回到钦州市找了一个补习班,开始复读。这一复读,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六年!
为什么要一读六年,是因为考不上大学吗?
恰恰相反,他不仅考的上大学,而且高考成绩还相当不错。根据公开报道里,我大致整理了他前六年的复读高考之路。
2010年,复读第一年,参加第二次高考,他上了三本线,而且还超过了几十分。但他放弃了,选择了再次复读。
2011年,第三次参加高考,过了二本线,但选不了好的学校。他放弃了。
2012年,第四次高考,过了二本线,他报错志愿了。
家里人以为他在南宁上技校,所以同在南宁做生意的三堂哥,要了他的电话号码,前后打了几百个电话给他,他都不接。
面对堂哥的疑问,他说以为那是骚扰电话。
复读到第四年,算一算应该是从技校毕业了,工作了。于是,过年回家,他会挑选一些南宁当地的年货带回家,还特别注意要调换包装袋,不要露陷了。而实际上,那些年货都是他在复读学校所在的钦州买的。
“工作”第一年,他骗母亲说,南宁的电脑老板招他进厂工作,每个月1600块,包住不包吃。
回家过年,他还会塞给母亲500块买菜钱,说是自己的工资。按照“工作了”的习俗,给外甥们包红包。
拿到儿子的红包,67岁的母亲很高兴,说:我们老人家不奢求花他的钱,但是给我我就开心,很高兴。
这一次,他还是有点不满意,但是老师看不下去了,劝他去读:
除非是说清华大学和钦州学院有差距,不然的话哪个学校差距没有那么大,你读了出来就知道了,坚持是坚持,精神可嘉,但是没有必要,中国政法大学可以去读了
这是过来人的大实话。中国有两千百多个大学,名声响亮、众所周知的其实也就那么十几二十个大学,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之下,大部分学校确实差不多。
也许是老师的劝说起了作用,这一次唐尚珺打算去上了,而且向家人坦白了自己多隐瞒复读的事情。
瞒着我不怪你,我还是开开心心的,父母也期望儿子有出息,你不要操心,专心读书。
当年,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读了两个月,就退学了。退学的直接原因是:
父亲肺癌,需要大笔治疗费。广西当地有一家中学说可以给他2万块钱的复读奖励,于是他选择了退学,又一次走进复读班。
2019年,他第十一次参加高考。这一次发挥也还不错,考了646分,被985大学重庆大学录取了。但他依然没去报到。
2020年他参加了高考吗?参加了,但还是没考上中科大。具体多少分,哪所学校录取了,不详。
今年呢?有网友爆料他还在参加高考。但是目前爆料的信息还没有得到证实。从他前几年的表现来推测,今年应该也会参加。如果参加了,那就是他复读的第12年,第13次参加高考了。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因为梦想是中国科技大学。这些年都没考上,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复读。
他复读了这么多年,每年的高考成绩总体稳定,每年都距离中科大有不小的距离,考上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个南墙,他一撞十几年了,还不愿意回头!
在唐尚珺复读的学校,对高分复读生,不仅免学费,还会发生活费。唐尚珺就可以从学校一个月领到四百多块钱的生活费。
有了每个月四百块钱的补助,这相当于一种经济保障,在变相的保障“衣食无忧”读下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他断了生活来源,也许就不会读了。
说实话,唐尚珺最开始的三四年复读之举,我是非常理解的。
生在农村,渴望通过高考,进入名牌大学,改变命运,这无可厚非。但是都已经考上西南政法大学了,还不去?考上吉林大学了,还不去?考上重庆大学了,还不去?
太极端了,不可取。要知道,西南政法、吉大,在中国都算是响当当的牌子了。一个是中国法学重镇,一个是中国排名前十。重大也是211、985(现在一般叫双一流了)高校。
在唐尚珺身上,我还看到了农家子弟,因为先天资源、见识匮乏带来的困境。
唐尚珺说他的梦想是中科大。如果是真的。他其实完全可以采取另一条路,曲线救国,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以先去上了西南政法、中国政法、吉大、重大,过个三年四年,再去考研、考博上中科大,甚至北大清华。那难度比高考上中科大要小多了。
我有很多同学当年高考失利,没上成心仪的大学。后来大都通过考研、保送,实现了失落的梦想。
但难过的是,对于农家子弟唐尚珺来说,这条路,很可能他根本就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无法准确地评估两个方案对自己孰优孰劣。
困在先天资源见识匮乏的困境中,他无力逃脱,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还有另一条路。
如果是向有些人说的,是为了考上清北、中科大的金钱奖励,或者贪图那一个月四百块的补助。
看他的故事,我不赞同他的做法,但看到《高十》里我同样熟悉的场景、亲人,那种极度渴望改变命运,我又有一种不忍之心。
其实,在唐尚珺身上,也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他也不算是那种无所事事废物型啃老。生活费主要靠学校发,暑期了还会出去打工,赚点生活费。都2015年了,用的手机款式还和老人机差不多。
他考上中国政法大学那一年,父亲刚刚查出肺癌晚期。他怎么做的呢?
带着爸妈生平第一次去了北京,上天安门,爬长城,看故宫。我也是农村出身,我知道,这是有孝心才能想到的。
因为对许多老一辈农村人来说,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两个:一子孙成材,二去北京看看天安门、长城。
他能这么做,挺好的。有人批评他不该为了2万块钱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
我猜想这可能是他在一种极度内疚之下做出的选择:父亲病了,我无能为力,现在有2万块救急,太好了,我大不了我再考一年就是了。
相信,面对病榻重病的亲人,绝大部分人别说2万了,两千都有可能同意,即使那是饮鸩止渴。
也看得得出来,他很聪明,是小有才华的。钢笔字很不错,买了一把吉他自学,唱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有模有样。
还看得出来,性格是有些坚韧的。一连复读十几年,坐在一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同学中,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做不到。
算起来,如果2013年他去上了西南政法大学,或者吉林大学,那么四年本科读下来,他现在已经毕业四年多了,很可能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律师、白领、公务员了。
就算是要再搞科研,走学术的路,那可以考研上中科大也是,完全没必要在补习班里一遍又一遍地做高考模拟题。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一条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只要走过去了,就绝对不会再想走第二遍。
而对于唐尚珺来说,他却是来回一遍遍地走。走到最后,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走这座桥,他也许已经忘记了。
关于唐尚珺的纪录片《高十》,在对话框回复“高十”,即可观看该片。另外,你觉得他复读十几年,连续参加高考,被录取了又不去,是为了梦想,还是“轴”,你对此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