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中人
在中世纪广为流传的骑士传奇《兰斯游吟诗人故事集(Récits d'un Ménestrel de Reims)》中,有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十二世纪著名的游吟诗人布隆德尔(Blondel)走遍千山万水,寻找被奥地利公爵非法囚禁的主人英国国王“狮心”理查一世(Richard I of England,the Lionheart)。据说,布隆德尔一个城堡挨一个城堡的寻找,每到一处就在墙外吟唱他与理查共同创作的一首歌曲。终于在奥地利的杜伦施坦城堡(Dürnstein),他听到了理查从监牢里发出唱和的歌声,布隆德尔急忙将敌人的罪行昭告天下,并赶回英格兰寻求营救,最终筹集钱财将理查一世赎回。
理查一世曾被关押的杜伦施坦城堡遗迹
不过,这个十分动人和浪漫的描绘主仆情深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在当时,理查一世被囚禁的经过和地点广为人知,不需要游吟诗人四处探索和代为伸冤。但理查在囚禁中的确唱出了一首非常著名,中世纪音乐史几乎都要提到的抒情诗歌《囹圄中人》:
Ja nuls hom pres non dira sa razon / 没有一个囹圄中人能畅抒胸臆,
Adrechament, si com hom dolens non; / 佯作自己并不悲戚;
Mas per conort deu hom faire canson. /但他至少能写一首歌聊以自慰。
Pro n'ay d'amis, mas paure son li don; /我的朋友众多,但他们的本事差强人意;
Ancta lur es si, per ma rezenson, /他们都该无地自容,要知道因为没有赎金,
Soi sai dos ivers pres. /我已在囹圄中度过了两个冬季。
Or sapchon ben miei hom e miei baron, /我的骑士和男爵们众所周知,
Angles, norman, peitavin e gascon, /无论是英格兰人、诺曼人、普瓦图人还是加斯科涅人,
Qu'ieu non ay ja si paure companhon / 不管我的同伴处境多么艰难
Qu'ieu laissasse, per aver, en preison. / 他都不会被我抛弃,饱受牢狱之灾。
Non ho dic mia per nulla retraison, / 我说这些不是要埋怨谁,
Mas anquar soi ie pres. / 但我依然身陷囹圄。
Car sai eu ben per ver certanament / 如今我心知肚明,确信无疑
Qu'hom mort ni pres n'a amic ni parent; /死人和囚徒举目无亲;
E si'm laissan per aur ni per argent /如果他们因缺金少银而将我遗弃,
Mal m'es per mi, mas pieg m'es per ma gent, /不但会让我心碎,更会折磨我的人民,
Qu'apres ma mort n'auran reprochament,/ 当我死后他们会被唾骂,
Si sai me laisson pres. / 如果他们任我身陷囹圄。
Nom meravilh s'ieu ay lo cor dolent, / 若我心伤难愈,这也不足为奇,
Que mos senher met ma terra en turment; / 因为我的父辜负了我的土地;
No li membra del nostre sagrament / 如果他还记得那神圣的誓言
Que nos feimes els sans cominalment / 我们共同对神发愿,
Ben sai de ver que gaire longament /我必定不会还在这里
Non serai en sai pres. / 旷日持久的身陷囹圄。
(这里“我的父”指的是教皇,因为教会保证参加十字军的人享有人身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理查认为教皇没有尽到责任)
Suer comtessa, vostre pretz soberain / 啊,伯爵夫人,我的姐姐,愿主保佑你和你的美丽,
Sal Dieus, e gart la bela qu'ieu am tan / 免遭我的敌人的伤害
Ni per cui soi ja pres. / 因为他们,如今我身陷囹圄。
《Ja nuls hom pres》点击试听 (中世纪歌曲一般没有题目,习惯用第一句话前几个词做标题,直译没有意义,姑且译作《囹圄中人》)
在这首歌中,理查用法国南部的奥克西坦尼方言向他的姐姐,香槟伯爵夫人法兰西的玛利亚(Marie of France,Countess of Champagne,同母异父)倾诉他失去自由,无人问津的失意和去国怀乡的苦闷,是中世纪盛期行吟诗歌的典范之作。而这诗歌背后理查的遭遇,以及欧洲政坛的恩怨情仇,还要从1189年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说起。
威斯敏斯特宫前的理查一世塑像
1187年,十字军占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Saladin)攻克,整个欧洲为之震动。罗马教廷随即发出了新一轮的十字军号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Holy Roman Emperor,巴巴罗萨),法国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France,奥古斯都)和英国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England,短斗篷)都发誓要参加圣战,夺回圣地。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地只剩下的黎波里和安条克的一隅之地
虽然阵容空前绝后,但这次十字军开始的却并不顺利,腓特烈皇帝最先出发,他率领庞大的德国军队沿着多瑙河越过巴尔干,顺利抵达小亚细亚。但在1189年6月10日,67岁的老皇帝在渡过萨勒夫河时,突发心血管疾病暴毙身亡。没有了这个主心骨,相当一部分将士立即调头回国了。
《萨克森编年史( Saxon World Chronicle)》中记载,腓特烈一世以近70高龄下河泅渡,酿成悲剧
另一头,英国金雀花王室和法国卡佩王室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导致十字军迟迟无法动身。20多年前,亨利二世就为尚且年幼的儿子理查和卡佩王室的公主,腓力二世的姐姐爱丽丝(Alys of France)订了婚,随后,爱丽丝一直被寄养在亨利二世的宫廷。此时,订婚的两人已经成年,亨利二世却迟迟不让他们完婚,确认理查的继承人地位。据说,亨利二世已经把爱丽丝收作自己的情妇,两人都有了私生子。更重要的是,他还毫无理由的继续霸着爱丽丝的嫁妆,法国与诺曼底之间的要冲韦克辛(Vexin)伯爵领地。另外在布列塔尼、贝里、图卢兹等许多地区,两国都存在着领土争端。
法国的大半江山都在英国金雀花王室的掌握之下,法国国王无不处心积虑将之收回
足智多谋的腓力二世从亨利和理查父子之间复杂的矛盾入手,挑动理查与他结盟对付自己的父亲,这招果然奏效,一代雄主亨利二世在敌人和亲人的重重打击下,孤独凄苦的与世长辞。1190年7月,英法两国终于尘埃落定,签署了一系列互信协议后开始东征。新任英国国王理查率领英军从马赛出发,腓力二世的法军从热那亚登船,走海路前往圣地。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
英国国王亨利二世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
途中,英法舰队经停西西里。当时,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William II of Sicily)刚刚驾崩没多久,也没有留下后代。继承王位的本该是威廉的姑母康斯坦丝(Constance),但康斯坦丝已经嫁给了腓特烈一世的儿子,新任皇帝亨利六世,一部分西西里人不愿意让外来的德国人当自己的国王,就推举了威廉二世的堂兄,私生子出身的坦克雷德(Tancred)继承了王位。坦克雷德得国不正,要拿人立威震慑反对派,就把威廉二世的遗孀琼(Joan of England)囚禁了起来。琼正是理查的亲妹妹,这口气如何能忍,理查立即攻打西西里重镇墨西拿,勒令坦克雷德释放琼,归还她的嫁妆,并且履行威廉二世生前的十字军承诺,为他的军队提供财政支援。
理查在西西里的节外生枝让腓力二世不悦,更令法国国王恼火的是,理查的母亲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这时正好前来与理查会合,还带了一个来自伊比利亚小国纳瓦拉的公主贝伦加利亚(Berengaria of Navarre)要与理查结婚。腓力发现自己被耍了,理查这时才声称,因为与亨利二世丑闻,自己不会娶腓力的姐姐爱丽丝,只能付给腓力一万马克做毁约的赔偿。十字军事业在前,腓力只得忍气吞声,愤而离去。而理查继续在前往圣地的路上惹是生非,招摇过市。途径塞浦路斯时,他打倒了统治此地的拜占庭地方君主,在那里加冕完婚,随后把岛交给了被萨拉丁赶出家园的原耶路撒冷国王吕西尼昂的居伊(Guy of Lusignan)。1191年6月,英军终于抵达东方,与已经来了几个月的法军,以及更早到达的德意志、意大利十字军会合。
与理查分道扬镳之后,腓力二世先行抵达巴勒斯坦
狮心王在圣地与萨拉丁精彩的大战无须赘述,我们只要知道他在这一过程中又得罪了很多人就行了。在圣地征战了一年多之后的1192年9月,精疲力竭的理查和同样无力再战的萨拉丁签署合约,穆斯林继续保留耶路撒冷,基督徒只保留海岸的一片狭长地带。对理查来说,国内传来王弟约翰正加紧抢班夺权的坏消息,让他没时间再跟萨拉丁多纠缠了。但他发现,如今回国之路真是困难重重:被他深深侮辱了的腓力二世早已先期回返,已经张网以待,原路返回不太安全;由于他把拜占庭帝国的塞浦路斯政权推翻了,取道小亚细亚、巴尔干的陆路也不可能了。在遣散了军队后,理查和少数亲信轻装而行,从科孚岛北上亚得里亚海,但在阿奎利亚附近,船失事了,迫使他必须陆路穿越中欧,到理查的姐夫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公爵“狮子”亨利(Henry the Lion,Duke of Saxony and Bavaria)的领地再谋他图。但刚走了三天,他就被人认出,遭到了老冤家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Leopold V, Duke of Austria)的逮捕。
话分两头,说完了理查的遭遇,有必要让这桩公案的罪魁祸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霍亨斯陶芬王朝的亨利六世走上前台了。老皇帝巴巴罗萨在东征途中突然暴毙,亨利在弱冠之年就继承帝国大统,他立即挫败了他父亲的老对手,乘虚而起的“狮子”亨利,随后又用近乎背信弃义的手段收买教廷承认他的地位,显出与年龄不符的老谋深算。亨利六世后来被中世纪最有权势的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形容为“怒吼的北风”,可见此公的强悍和冷酷。早在1190年,当阿基坦的埃莉诺带着贝伦加利亚南下意大利,找理查会合的时候,他就已经先和埃莉诺会了面,并达成协议,同意英国人解除和法国公主的婚约,保证在将来的英法冲突间保持中立,布下了孤立理查的第一块基石。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
当然,此时霍亨斯陶芬家族和金雀花家族并没有什么现实矛盾,此举互惠的意味更多,亨利的弟弟和埃莉诺的外孙女还在会谈上订了亲。但随后,理查东征一路上的所作所为就让亨利不得不把他列为严厉打击的对象了。前文已经提到,亨利六世的妻子是西西里王国的继承人,凭着这层关系亨利六世就能让霍亨斯陶芬的领地南北包围意大利,战略上将死意大利诸侯和罗马教廷。而篡位的坦克雷德无疑就是他的死敌,但经理查这么一闹,坦克雷德反而成了英法两国的盟友,合法性被国际社会承认了。在塞浦路斯,理查的胡作非为同样不对亨利的胃口,早在腓特烈一世东征之际,拜占庭皇帝就已经慑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兵锋,屈膝称臣,激化和拜占庭的矛盾毫无必要。更重要的是,理查对吕西尼昂的居伊的帮助和扶持,破坏了霍亨斯陶芬家族在东方布局的一盘大棋。原来,与英国金雀花家族同属安茹一脉的耶路撒冷王室在著名的麻风病国王鲍德温四世(Baldwin IV)去世后就已经绝嗣了,只有西比拉(Sibylla)和伊莎贝拉(Isabella I)一对姐妹在世,谁能成为她们的丈夫,谁就有资格继承耶路撒冷的王位。原本,这两姐妹分别嫁给了蒙费拉(Montferrat)的威廉和康拉德两兄弟。蒙费拉侯爵是神圣罗马帝国在北意大利的强大诸侯,和霍亨斯陶芬家族、卡佩家族还有奥地利公爵的巴本堡家族都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意大利的铁杆支持者。他们无论谁拿下耶路撒冷王位,都是帝国在东方拓展影响力的好帮手。威廉不幸早亡,让西比拉的第二任丈夫吕西尼昂的居伊成了国王,但在耶路撒冷被萨拉丁攻克后,没留下后代的西比拉不久也病逝了。这下十字军阵营内围绕着究竟是鳏夫居伊继续当国王,还是把耶路撒冷王室唯一血脉伊莎贝拉和康拉德夫妇扶正,可就吵开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贵族普遍都支持康拉德,只有理查,因为吕西尼昂家族是他在法国领地普瓦图的封臣,支持居伊。
吕西尼昂的居伊
蒙费拉的康拉德
理查一直对这个状况耿耿于怀,伺机泄愤。1191年7月,在攻克阿克城(Arc)之后,理查无视德国、法国战友们的辛劳,抢先让新媳妇贝伦加利亚和一起跟来的妹妹琼占领王宫,还把康拉德的表亲和支持者,德军统帅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已经升起的旗帜扯下来扔了。所有的德国人都因此火冒三丈,利奥波德公爵当即收兵回国。要知道,在老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小儿子施瓦本公爵在东征中去世之后,奥地利公爵就是亨利六世亲封的德军统帅,他的全权代表。理查这样目中无人的举动,无疑再次深深得罪了亨利六世。
奥地利公爵巴本堡的利奥波德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表现英勇,据说他的战衣完全被鲜血染红,只有贴着佩剑的那一条还是白色。这个红底白条的象征被亨利六世皇帝钦赐为他的战旗,后来也就成为了奥地利的国旗
然而这还不算完,战役结束后,腓力二世先行回返,他把法军的战俘和一些带不走的战利品都移交给了康拉德。不料等腓力一走,理查就勒令康拉德把俘虏和战利品交出来,康拉德尽力抵制,但因为理查已是实际上的十字军军事一把手,为了大局康拉德最终服从了他。谁知到理查一接手,立即就不问青红皂白的将俘虏尽数杀害了。后来,康拉德更得知,理查在背着自己悄悄和萨拉丁议和,还惊世骇俗的提议要把妹妹琼嫁给萨拉丁的弟弟:似乎他要通过萨拉丁的承认,继续扶植吕西尼昂的居伊。但理查最终没有得逞,1192年4月,康拉德被耶路撒冷贵族选举为王,而孤家寡人居伊获得塞浦路斯领主权做补偿。谁知就在当月的28日夜晚,还没来及加冕的康拉德就被伊斯兰阿萨辛派的刺客暗杀。被抓住的凶手在酷刑之下供认,他们是受到理查的指使,这一指控不可能坐实,但足以让欧洲各界腹诽一阵子了。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就更加诡异,康拉德死后第八天,已经怀了遗腹子的伊莎贝拉就和香槟伯爵亨利(Henry II, Count of Champagne)结婚了。这位香槟的亨利是开头理查那首诗歌《囹圄中人》所倾诉的对象,法兰西的玛利亚的儿子,他既是理查一世的外甥,也是腓力二世的表侄。在这次东征开头,他是法军的将领之一,但到英军到达后,他就完全倒向了舅舅理查。据说伊莎贝拉嫁给他是出于爱情,但事态演变之快不得不引人联想理查参与其中的嫌疑。反正不管怎么样,接下来当耶路撒冷国王的无论是香槟还是吕西尼昂,都跟理查关系密切,和霍亨斯陶芬家族没有半点瓜葛了。
第三次十字军最终没能收服圣地,基督徒保留了沿海一条狭长的区域
1191年4月,当十字军在阿克城下激战正酣之际,亨利六世进军罗马,由教皇塞莱斯廷三世(Celestine III)加冕为帝。随后他不顾教皇的反对,继续挥军南下讨伐坦克雷德,这次军事行动旷日持久,但由于疫病流行,以及德国国内政局不稳,最终以惨败收场,德国军队仓皇溃退,皇后康斯坦丝都被坦克雷德俘虏。
亨利六世进军罗马,被教皇加冕
北上撤退途中,亨利六世在米兰会见了从阿克班师回国的腓力二世,两人再度缔结了腓特烈时代就开始的霍亨斯陶芬-卡佩联盟。腓力作为理查在法国领地的封君,与皇帝约定一旦英国国王从圣地回来,就将他逮捕。此时尽管无力再度南下,亨利六世始终拒绝坦克雷德用他的妻子做筹码要求的和谈,更完全不理会塞莱斯廷三世的调停。他向教皇施压,宣称只有在康斯坦丝被释放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和解,把压力转嫁到了敌人一边。塞莱斯廷因此要求把坦克雷德把皇后引渡给罗马,让教廷在三方谈判中占据主导。坦克雷德起初不愿从命,但在教皇革出教门的威胁下只得就范。棋高一着的亨利六世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他让一小股帝国军队埋伏在教皇国边境,直接劫走了康斯坦丝,一路护送回德国。此时德国的状况并不乐观,由于亨利六世在即位后肆意干涉教会职位的任命,几乎所有下莱茵地区的诸侯,美因茨和科隆的大主教,波西米亚和布拉邦的公爵,还有老对手“狮子”亨利等等,一起结成了反皇帝联盟,并与西西里和英格兰两个国外的敌人遥相呼应。但1192年12月,理查一世的落网一下子为皇帝打开了局面。亨利六世用两万五千磅的赎金从利奥波德手中引渡了理查,将他关押在帝国中枢特里菲尔斯城堡(Trifels)。当然,理查的牢狱生活没有他歌里唱的那么凄凉,作为欧洲头等显赫的贵族,他只会被软禁起来,享受优渥的生活待遇。在施佩耶尔的帝国法庭上,理查面对谋杀康拉德,私自与穆斯林议和,出卖圣地等种种指控,慷慨陈词,展现出庄重优雅的高贵风范,但要重获自由,这还远远不够。皇帝最终迫使英国国王接受了总额高达10万磅,相当于全英格兰两到三年岁入的赎金。其次,理查必须放弃与皇帝的敌人,西西里的坦克雷德和德国国内反对派的联盟。理查在全部予以接受的同时,利用人脉努力促成了亨利六世与莱茵诸侯之间的和解。在这个意想不到的帮手的协助下,亨利六世的反对派联盟越发凋零和孤立,最终垮了台。但不愿意看到理查因此获释的也大有人在,法国的腓力二世,还有理查的弟弟约翰,也再悄悄塞钱给亨利六世,请他尽可能延长理查的关押时间。理查知道国内发生的一切,不容他长期盘亘国外,他的母亲埃莉诺也写信奉劝他尽可能接受亨利六世开出的条件,避免再被引渡给死敌腓力二世。在谈判的最后阶段,英国国王甚至接受了将英格兰王国纳为神圣罗马帝国封土,自己向皇帝宣誓效忠,成为其封臣的屈辱要求。
理查一世向亨利六世宣誓效忠
就这样在1194年2月,被关押了十五个月之后,狮心王终于获释。率先得到消息的腓力二世随即向约翰发出了那封著名的短信:“好自为之,魔鬼已经出笼。”这句话尤为意味深长,魔鬼可不单是对约翰而言,腓力自己也同样头疼。而释放魔鬼的“所罗门”,耍起了翻云覆雨,两面三刀的手段,并再度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大地。利用理查的赎金,亨利六世在当年率领着一支号称世界末日骑兵队的大军,势如破竹的征服了西西里王国;耶路撒冷已承认他为领主,遥远的亚美尼亚和塞浦路斯也就范了;就连拜占庭帝国,为了防止怒吼的北风肆虐,也不得不向他称臣纳贡;只有法国,还属于不顺从的国家之列,需要敲打以彰显帝国的权威,通过向理查授予勃艮第国王的许诺,亨利六世成功的把英国国王变成自己日后对付法国的工具。而回国的理查一世,享受到臣民奉若神明般的欢迎。即使为凑十字军军费和他的赎金被刮过多轮地皮,人们依然为这位拯救圣地的英雄,征服异教徒的宝剑,欧洲君主的噩梦而着迷。弟弟约翰乖乖投降请罪,他的党羽也一举被理查肃清。安顿好大后方,狮心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趁他被囚禁这段时间,浑水摸鱼,狼吞虎咽的腓力二世。接下来,就是另外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