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牲口的口令
上世纪这样赶车的很常见,甚至成群结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公社有搬运站和畜力运输队,毛驴车常用来运砖石。这种驴车成群结队,甚为壮观,现在已经难得一见。有时,数辆空毛驴车只需一个人前面驾车,后面的车主都在车上睡觉,毛驴们也能自觉跟着拉车,一直到目的地,让人感觉很自在。
大牲畜牛、马、驴、骡,在邹鲁地区统称为“牲口”。在普及农业机械前,牲口在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耕靶、播种、运输、拉磨、轧碾甚至代步,大都离不了它们,牲口配合人类完成许多生产生活任务。那么,在利用牲口的过程中,人是怎样驾驭牲口的呢?
人类是通过各种口令和肢体语言来实现与牲口的交流进而达到驾驭它们的目的。这些口令和肢体语言是根据动物的条件反射原理编排的,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的驾驭口令也不尽相同。相对来讲,役用牲口多用口令,战马则多用肢体语言。《三国演义》有“人衔枚马勒口”之说,在行军时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要求人畜不得出声,这时战马的控制显然只能用特殊的肢体语言来控制。如:双腿一夹、一踹马镫或轻拍战马是前进,用缰绳左勒或右勒是拐弯等。
古人骑马图
其实,驾驭者可根据需要编排不同的口令,对牲口进行较长时间的诱导训练,使牲口听到不同的口令或感受到不同的动作,就能做出相应的配合动作,协助人类完成各种事务,并做到得心应手。当然,为了使所驯牲口便于大家使用,驾驭口令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不然就会出笑话,甚至别人无法驾驭使用。
据说,当年中苏友好时,进了一批俄国马,与中国马一块拉车,赶车的人怎么也驾驭不了它们,原因就是,不同国家的驾驭口令不同。
在邹东地区,驾驭牲口的口令基本相同。驾车或骑乘时,前进喊“驾”, 慢走变快走也喊“驾”,慢走喊“嘚”。大多在发出口令的同时还要辅助以鞭子的响声或轻轻抽打。骑乘者则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停止喊“吁”。左拐喊“咿”,右拐喊“喔”。
这不是骑驴是“座驴”,骑驴是叉开腿的
用牲口拉犁耕地时,要前进时喊“得”或“哈”。 如果需要退,则喊“倒、倒”。其他基本与骑乘相同,还要适时牵动连接牲口头部和犁子的撇绳对牲口加以诱导。如果牲口踩住了绳索或腿被绳套住,则可轻拉绳索同时喊“蹄、蹄”,使之摆脱。
牛的笼嘴是竹编的
如果使用驴或骡子拉磨,需要给它们用布蒙眼。使用的口令也非常简单,只需在套好后喊一声“嘚”,牲口就会忠诚地拉着磨兜圈子,如需停下或磨完时喊一声“吁”即可。
用驴拉磨时,一般要捂上驴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