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焚书坑儒而挨骂的秦始皇,是不是被冤枉了?鲁迅评价的很干脆!

谈及秦始皇,传统观点几乎都会冠以“残暴”的标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劳民伤财、穷兵黩武这四点。其中,以“焚书坑儒”最让后世文人墨客们痛恨,几乎由此把秦始皇看成了“最坏”的皇帝,给予如潮的恶评。

然而,秦始皇的历史名声,为何“臭不可闻”?因焚书坑儒而挨骂的秦始皇,是不是被冤枉了?鲁迅一语说破!

历史名人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呢?不妨看一看这三个!

(1)汉代贾谊的评价:“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2)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贾谊)推言之也!”

(3)李世民评价秦始皇,“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当然,李世民也肯定了秦始皇“拓定边方”的功劳,但也更肯定了秦始皇的残暴。

总之,直至今天,如果不详细了解一下秦始皇,那么基本上也会认为,虽然有一统天下之功,但却是一个极为残暴之人。所以,夸张一点说,秦始皇的历史名声可谓是臭不可闻!

那么,秦始皇的名声,为何如此臭不可闻呢?对于这一话题,鲁迅一语说破!

1933年,希特勒成为元首之后,就开始焚烧所谓“非德国思想”(即反法西斯主义)的书。这一年,针对德国希特勒的焚书,和中日某些学者的异动,鲁迅写了一篇批判文章,即:《华德焚书异同论》!其中,就点出了秦始皇名声臭的原因。

德国的希特勒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这里有二点很关键,说明了秦始皇名声臭的原因,即:(1)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子孙也几乎死光了,(2)“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汉朝文人强调秦朝残暴,证明汉朝得天下的正当性,就如康熙总要强调“大清得国最正”一样。

其实,即便是司马迁也不能例外。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后代,暗示秦国王室已被“鸠占鹊巢”,血统已经不纯正,所以应该被灭亡。

正因如此,秦始皇的名声才逐渐臭不可闻。否则,以“焚书坑儒”的真实历史来看,秦始皇也没那么罪恶,至少相比乾隆的《四库全书》而言,秦始皇手段只是一阵细雨而已。

翻开中国历史,能看到很多类似的事情,最典型的是清朝对明朝的记载,和所修的《明史》,可谓是极尽抹黑,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

值得一提的是,从鲁迅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到非常干脆的一句话,即:“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显然,焚书坑儒而挨骂的秦始皇,至少在鲁迅眼里是被冤枉的。

最后,有一小疑问,认为康熙才是千古一帝的阎崇年,说文字狱有利于稳定社会、统一思想,那么真正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做出的焚书坑儒,其实更可谓统一思想、稳定社会。对于秦始皇的这一点,不知道阎崇年如何评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