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四大超级工程将至! 沪深广、京港澳磁悬浮, 琼州海峡通道、深珠通道……

每日房产干货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近日对外发布,其中透露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广东未来即将实施的四大超级工程,以及未来人口的分布等。

1、四大超级工程

“规划”提出,在交通方面要预留6大廊道(见下图):

点击加载图片

这6大廊道,其实就是6大工程。其中“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琼州海峡通道”都堪称世纪大工程。

中国一直在全球高铁发展上走在最前面。目前,我们时速350公里的轮轨高铁已经成网,其便捷性大家有目共睹。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只是开始。中国要追求更高速度、更大运力的高铁网络,磁悬浮是一个重要选择。早在2019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就在青岛下线,标志着中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交通部在2021年1月出台的《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等技术储备研发。

中国目前运行的或者规划的磁悬浮,一般都是比较短的线路。比如广深、沪杭之类的。“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的提法,还是第一次在比较正式的官方文件里提及。

可以想见,有“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必然会有京沪磁悬浮。

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多个铁路网络——普通速度的、时速350公里的,未来会有时速600公里以上的磁悬浮。

从广深磁悬浮的设计看,未来磁悬浮的高铁网络会吸取之前高铁新城的教训,避免在过远的郊区设置站点,而会首选在中心城区设置站点。因为高速磁悬浮的竞争对手是航班,争夺的客人是商务客,把大城市的CBD连接起来,显然是最明智的。

“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是什么?其实就是深珠通道。这是中国跨海通道的3.0版。

港珠澳大桥是1.0版,是双向六车道的桥隧综合体;深中通道是2.0版,是双向八车道的桥隧综合体;而深珠通道将是“双向8车道+4条轨道”的桥隧综合体,其运力将超过“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其中的4条轨道,2条可以走地铁,2条可以通高铁。

珠海的唐家、北围,将通过深珠通道跟深圳前海无缝连接,从通勤时间上看基本实现同城化。这将是珠海的重大利好,珠海官方希望能在十四五末动工。

点击加载图片

“琼州海峡通道”,是连接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口的通道,未来采用隧道的可能性偏大。这也是一个超级工程,对海南的腾飞将发挥重大作用。

由于海南在国家开放版图中日益重要,所以“琼州海峡通道”会很快提到议事日程上,肯定会比渤海湾通道先启动。这对于粤西的经济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点击加载图片

2、广东人口、经济增量,将进一步向珠三角集中

“规划”透露,从目前到2035年广东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长,将平均达到115万人。到2035年,广东的常住人口将达到1.3亿人。

在人口规划图上,广东被分为了四个片区——珠三角、沿海西翼、沿海东翼和北部生态区。

点击加载图片

其中珠三角的常住人口计划从2018年的6301万人,增长到2035年的8440万人,增量高达2139万人;沿海西翼从1620万人,增长到1650万人,增量30万人;沿海东翼从1738万人,增长到1800万人,增量62万人;北部生态区从1687万人,增加到1510万人,减少177万人。(见下图)

点击加载图片

很显然,未来广东人口增长中心仍然是珠三角。虽然官方在“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各规划了一个副中心城市,分别是湛江和汕头,但这两边人口增量非常小,平均到每年不过2到4万人而已。

至于北部生态区,人口会是持续下降的。

点击加载图片

上图是2009年到2019年,广东21个地市小学生人数的变动情况,它比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更能精准地反映人口的变动。从过去10年小学生人数看,珠三角当然增长最好,而粤北生态区增长也是“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要好的。

为什么过去10年,“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人气反而不如粤北生态区?恐怕跟地域文化的封闭性有关。尤其是粤东潮汕地区,当地人比较抱团,再加上方言问题,外地人比较少去谋生。

点击加载图片

上图是广东21个地市公布的,2009年到2019年的常住人口变化,一些小学生下降很明显的城市宣布自己的人口增长了,这显得有些可疑。

3、省域副中心,从3个变成了2个。

在广东空间结构上,“规划”提出了“一核、两极、多支点”。其中“一核”,就是珠三角,其中深圳和广州又是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的“双子核”。

“两极”,就是汕头和湛江,也就是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它们又分别成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的领头羊,目标是“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

点击加载图片

此外,广东还提出广州帮扶湛江,深圳帮扶汕头,实现两个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广东是“3个副中心城市”,现在缩减为“2个”,珠海出局了。但其实珠海地位没有下降,因为珠海仍然是“珠江西岸都市圈”的领头羊。只是由于珠海在“一核”里,所以没有必要再跟汕头和湛江两个小兄弟争风头了。

在“多支点”方面,“规划”提出:

增强汕尾、阳江的战略支点功能,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载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增强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地级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

很明显,这里面提到的7个城市分为了两个层次。汕尾、阳江将发挥“战略支点功能”,韶关、清远等5个城市只是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数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的城市被分为了下面几个层次:

真正的双黄蛋核心——深圳和广州;

五大都市圈的另外三个中心城市,事实上的三大副中心——珠海、汕头、湛江;

战略支点城市——汕尾、阳江;

其他珠三角城市——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

剩下的城市——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揭阳、潮州、茂名等。

或者有读者会觉得奇怪:佛山和东莞经济和人口规模这么大,在规划里的定位不如汕头湛江也就罢了,竟然还不如汕尾和阳江吗?

没有办法,规划就是要照顾方方面面,尤其是要均衡。所以,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佛山太靠近广州,东莞太靠近深圳,所以反而不能成为副中心,甚至不能成为战略支点。

比如深圳GDP和汇聚资金总量都是全国第三,但国家中心城市设立了9个,连郑州西安都入选了,就是没有深圳;苏州经济总量超过了直辖市天津,也超过了一大堆副省级城市,但至今仍然是一个地级市。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

也就是说,在规划上总有一些城市要吃亏。

但这不是说佛山、东莞不重要,而是说他们将全面融入广州和深圳都市圈,没有必要“独树一帜”了。

为什么汕尾和阳江是战略支点城市?因为他们正好处于珠三角跟“沿海西翼”和“沿海东翼”的连接位置。

点击加载图片

上面这张图,是广东“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也就是说,在粤北有两条屏障——北部生态环形屏障和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这是结合粤北山地设置的。

两条生态屏障在粤北,也解释了为什么规划里粤北人口是下降的。当然,这也告诉我们,投资还是要选珠三角。至于未来广东的均衡发展,主要是沿着“南部海岸线”展开的。

“规划”还提出了广东“一带八湾五岛群”的概念,其中8个海湾和5个海岛群值得大家了解一下(下图):

点击加载图片

4、小结:未来广东的发展态势

早在10年前,随着前海、南沙、横琴等新区的设立,广东经济、人口总量进一步将珠江口汇聚的态势,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个态势,引导着深圳、东莞向西发展,广州向南发展,中山和珠海向东发展。佛山、江门也都开始眼睛向东。

自从国家2019年8月18日把深圳正式定位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事实上成为大湾区的第一增长中心。而深圳的实际定位,也超越了广州。

但广东不希望出现单极发展的态势,所以提出用支持深圳的力度来支持广州。而广深如果未来发展过于失衡,也的确不利于大局。所以,结果只能是深圳加速在前面飞,广州拼尽全力在后面赶。

看懂了这个态势,你才能懂得广东的未来。也就是说,资源肯定会被深圳、广州更大力度的吸附。

所以,广东最有投资价值的地区,主要在两个环:大湾区的“内环”和“环深圳”。

所谓大湾区的“内环”,包括深圳前海——宝中——会展新城——深圳海洋新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南沙——翠亨新区——唐家北围——横琴。

所谓“环深圳”,包括深圳、东莞和惠州。

此外,就是广州以及佛山靠近广州的区域。

至于粤北、粤东、粤西,以及大湾区里偏弱的肇庆、江门,惠州的龙门、博罗,佛山远离广州的一侧,其不动产投资价值都偏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