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黄冈,你知道有巴人“五水蛮”的传奇故事吗……

【鄂东巴人之谜】 缘 起(1)

因为毛泽东主席大声一呼“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因为中学课本里有多篇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文章, 所以几乎地球人都知道,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正是因为闻一多先生名声在外,外界才知道有个湖北省浠水县。其实,浠水出了无数的名人,闻一多却是现当代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闻一多先生是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人。巴河附近还有个地名叫巴驿,一度为巴驿镇,现在撤销了,又划归巴河镇管辖。我的老家七里冲村,很早属于巴河镇(那时叫巴河公社),后来又划归巴驿镇,现在又“归宗认祖”——重归巴河镇管辖。

记得我在湖北宜昌工作期间,和著名土家族作家甘茂华先生多有交往。有次,我兴致勃勃地读完他的散文集《鄂西风情录》之后,给甘老师电话:浠水有条河叫巴河,是不是和巴人有关呢?他说,不清楚。我就放下了。

父亲一生在乡村生活,但是他活得格局不一样,因为他是个爱书、爱报、爱文化的人。他很早就搜到一本《浠水县志》,拿回家放着翻翻,我上中学就搭着看点热闹。于是,我很早就留意地方文化,但是没有过心去想一些史料,也没有太多心思去做点研究。

人到中年,我有时间做一些思考,回望故乡,回望来时的路。于是,就想业余时间按照研究的路子走下去。大约是2015年,我托在京工作的老表学坤兄,帮我从老家找一本《浠水县志》。他门路广,还真找到了一本1992年版、湖北省原副省长王利滨作序的县志。

随后,我又千方百计地收集了一批浠水、黄冈、湖北等地域性强的文史书籍来研读。其间,浠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峰先生对我帮助尤大。我在地铁上两次仓促写就的《门前的花椒树》,是他主动联系我,首发“秀美浠水”公众号上。后来他又选发了《巴河古渡口》等几十篇文字,把我的文字介绍给家乡人,并形成了一点小小的波澜。

更为感动的是,他主动提出,将个人多年收藏的地方文化方面的书籍赠送给我,发来快递满满一大箱子,成为我研究地方文化的“酵母”(老面)。我们通过网络和手机的交流也频繁起来,他启发了我的写作思路,受益匪浅。

话再说回来,经过考证,巴河和巴驿这两个地名,还真和巴人(今天的土家族先人)有关。我再细读《浠水县志》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有关巴人的史料。

我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留住乡愁》之后,一直计划着写一篇文化散文《七千巴人下鄂东》,最好收入第二本散文集《回望故乡》。好多次,我在手机上或者电脑上开了头,踌躇半天,总觉得手头的史料不够。

于是,我就想,干脆一网打尽鄂东巴人的史料,甚至再拓展开来,与巴人相关的史料尽可能收集来。这样视野就会进一步打开了,不至于捉襟见肘。说到这来,且看我收集的部分相关材料吧:

《巴人源流及其文化》(应骥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巴与楚》(赵炳清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土家族文化史》(段超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巴人之谜》(王影撰文,华夏出版社)

《湖北民族史》(吴永章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楚国史话》(黄德馨香编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

《竹枝词发展史》(孙杰著,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2014年)

《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吴永章、田敏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民族研究文集》(吴永章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张正明学术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冯永轩文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冯天瑜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几年下来,各种史料渐渐读多了,还要做好消化和吸收工作,并不容易。按说,该可以廓清鄂东巴人之谜了。但是,我还是很谨慎,觉得单用一篇文字还是怕写不好,唯恐挂一漏万。似乎还算有理由拖拉下来,这篇鄂东巴人的文字就迟迟没写成。

同样的,还有一篇文化散文,题目早想好了: 《千年黄州第一人——苏东坡》,也是觉得苏轼在黄州生活的四年零四个月,必须全部摸清楚了才敢动笔。后来,又觉得不把握苏轼一生的脉络,包括来黄州之前,离开黄州之后的情形,也容易胡乱扯这个话题。不用说,站在全局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总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好吧。

今年10月初,第二本散文集《回望故乡》出版发行之后,想着歇一歇,读书和写作就不成体系了,快打乱仗了。在这个调整过程之中,想着第三本散文集《寻根故土》也该挤时间来写了,谁知道后面的工作忙还是闲呢?

转念一想,既然老是担心单篇的文字写不全、写不好,那不如就写个多篇,如女人们爱看的电视连续剧一样,沿着一个问题的研究思路写下去,慢慢的“拨开云雾见天日”,不也是一个处理办法吗?

好吧,从今天起,我带着你,你带上好心情,一起沿着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走近鄂东巴人,走进历史深处……

   (本文配图作品均为书法家李建先生题写,特此致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