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蕉坑卸源村:天子嵊下隐至德

蕉坑与抚州的乐安、崇仁两县接壤,是距离丰城城区最远的乡镇,也是丰城最南端的乡镇。境内群山绵延,植被葱郁,与北部的紫云山水库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从集镇出发,向东行约1公里,来到坪上村委会。从坪上北行,路左是发源于杯山的丰水,一直流向紫云山水库。行约三四里,一棵古老的枫树立于村头。古枫枝繁叶茂,巨如华盖,像热情纯朴的山里人。骄阳烈烈,站在树下暑气顿消——这便是卸源村,与对面的衙前村一河之隔,鸡犬相闻。

卸源村总共40余户,不足200人,居住着吴、刘、金等姓居民,以吴姓为大多数。卸源吴姓始祖是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吴宣。吴宣(874-950),字守德,幼时随父亲吴简居西蜀阆中巫锡山,娶时任剑南节度副使孟知祥之女为妻。孟知祥在西蜀称帝(史称后蜀),封吴宣为“驸马宣城公”。不一年,孟知祥殁,其三子孟昶继位,欲加封吴宣为“王”,吴宣不想卷入政治纷争,携孟氏夫人和三个儿子(吴纶、吴经、吴绍)南迁至临川石井,之后留下次子吴经经营石井,继续带着长子吴纶和幼子吴绍迁居南丰。吴宣生有3子18孙77曾孙360玄孙,逐渐开枝散叶,蔓延于江浙闽楚粤诸省,成为江南吴姓重要的支派。

吴宣传10世至吴文荐(字雍皓),从石井迁临川西关沙井巷,又从沙井巷迁居长安栎富,也就是现在的蕉坑枥富,吴文荐被尊为卸源吴姓始祖。吴文荐的后人吴必达从栎富迁于长安司前,也就是古时候长安乡政权所在地。直到吴宣第28世孙吴法琬,由司前迁于卸源,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振兴族裔教育,让族中子弟都有诗书进仕的机会,吴法琬还在村内兴建书堂,称作“琬公书屋”,可谓用心良苦。可惜“琬公书屋”今已不存。村前原有一牌楼,牌楼门额为“至德流芳”,乃是纪念吴氏先祖泰伯三让王位的典故,但年淹月久,牌楼亦已坍塌。而更多的村民则另辟新址,在村侧的坡地上建起了漂亮气派的楼房,与古老的村盘相守相望,恍然有隔世之感。
吴法琬被奉为卸源吴姓开基祖,其后亦有从卸源外迁者,在此不一一赘述。据《蕉坑乡志》记载,吴姓迁至卸源的时间为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村名“卸源”有“解除官职,回乡隐居”的意思。“卸源”现在通常写作“卸元”,字面上的确有这样的意思,但族谱上没有明确记载,这里也不好妄加揣测。不过据谱载,迁至长安(蕉坑)的吴姓后裔秉承先辈遗训,勤耕苦读,通过科举或举荐进入仕途的不在少数,可谓科甲鼎盛、代有英才,如黄州刺史吴莘、承仕郎吴仰、登仕郎吴仲高、中奉大夫吴元善、迪功郎吴则奇、宁州教谕吴曰元、福建提举吴则明、湖广黄陂县丞吴秀、雍州北流知县吴荣等等。“卸源”之得名是否与这些人的仕宦经历有关,不得而知。
卸源村背靠丰、崇交界的天子嵊。天子嵊海拔435.6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呈东北走向,乃是丰城文化名山大罗山的支岭。植被多为杉木、毛竹混合林,间杂着香樟、木荷、褚树等常纪、落叶两类阔叶树种。相传此山有“天子气”,也有人说是因为古时此地出了个秀才,人们戏称出了“天子”,因此有了“天子嵊”的雅称。秀才也好,天子气也罢,终归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子嵊钟灵毓秀,滋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子民。这里的百姓既有大山的厚重,也有秀水的博纳,在大山深处厮守着礼义孝直、温良敦厚的秉性,日子过得惬意恬静。
大约道光年间,有一位叫吴廷添的,年轻时“稼穑不务,家计不问”,只知道呼朋唤友吃喝玩乐。长大以后,与弟弟分家过日子,才明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于是幡然悔悟,开始勤务耕稼,勤俭度日,而且为人温良谦恭,“教子弟以义方”,对子孙要求都极严,不希望他们重蹈自己年轻时候的弯路,儿孙果然个个都很有出息。他的长孙吴承恢(字雄才)自幼聪慧,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乡亲们都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
吴承恢也很是争气,参加童子试时经常名列前茅,但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参加乡试时却“数奇不售”,失去了进入仕途的跳板。吴承恢也不泄气,认为“不得为良相必为良医”,“医国医人其道一也”,马上改弦易辙,弃儒从医,学成了“卢扁之技意”,成为一时名医。他的家境因此渐丰,但是从不骄横傲慢,为人谦和低调,与人无忤,与物无争,济困赈贫,乐善好施,受到乡邻们的敬重。
光绪年间,卸源人吴雯发(字其祥),自幼为人大度,气宇轩昂,而且又饱读诗书,深明春秋奥微。吴雯发还没到弱冠之年父亲就去世了,所有事情都听从母亲安排,从来不敢忤逆母意,直到母亲去世。吴雯发本来还有两个弟弟,都没有成年就夭亡,他觉得很是孤单,独力挑起重振家声的重任。耕种之余,还外出做一些小本生意,慢慢积累了不少财富。吴雯发致富不忘乡亲,极力支持村上的公益事业,主动为人排忧解难。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吴雯发一直身体健硕,到六十多岁还能大碗吃饭,大块吃肉,而且子孙满堂,家庭和睦,成为一时佳话。
生活中多数时候并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于万丈红尘中耐得寂寞,守住清贫,才能保持内心的安静,修悟人生的真谛。这个时候,住在大山抑或住在都市,人性的光辉一样熠熠闪光。

资料来源:《卸源吴氏重修族谱》,《蕉坑乡志》

(0)

相关推荐

  • 吴姓字辈

    字辈衍派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继先贵 ...

  • 石潭家乡老街:三百年的通关古道

    □ 记者 程向阳 汪悦 吴玉莲 樊成柱 文/摄 说起石潭,油菜花.向日葵以及云海等景观俨然是高山上打鼓,声名远扬.殊不知,石潭是一个有着九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而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为吴姓-- A 一街 ...

  • 【行走徽州72】武阳河坑:土楼成群、古木茂盛,不为人知的好去处

    [行走徽州72]武阳河坑:土楼成群.古木茂盛,不为人知的好去处 司马狂/文 初上河坑,是同学吴荣辉结婚,我去给他做伴郎.这一眨眼,他女儿都已然十岁,我却十年间未曾再度踏上河坑的土地.近几年,总是时不时 ...

  • 华州富极名重的瑞凝庄

    邮箱:3125136050@qq.com 富极名重的瑞凝庄 作者:罗文学 华州赤水辛村东南约一里处,有个自然村名瑞凝庄.此村以胡吴两姓为主,解放前皆大户人家,富极名重,遐迩闻名.胡姓原是浙江省黄崖县人 ...

  • 全国吴姓24个字辈分排列

    全国吴姓24个字辈分排列 时间:2020-01-14 17:53:05 作者: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最近不少人说了自己姓吴,但是并不知道自己的辈分,其实这个还是可以查询到了,小编也给大家查了一下,有人 ...

  • 瘦石 || 蕉坑瑶里村:读书遵礼存古风

    蕉坑墟早前位于瑶里.窑厂下.朱山和杨坊之间的山坳里,原来是丰城到崇仁.乐安的必经之地.大约在清朝初期,有一户曾姓人家在此地搭棚开茶肆,方便往来路人,因此叫做"茶亭".由于商贾行人过 ...

  • 蕉坑柿源庙:裔出西山隐深山

    公元1180年,金兵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汲汲可危,焦头烂额的宋高宗不得不再次起用被贬在家的辛弃疾(1140-1207),出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辛弃疾(1140-120 ...

  • 蕉坑曲源:双龙世家继世长

    从丰城出发,沿丰乐线一路南行,在蕉坑集镇交叉路口处向右(南)拐,大约经过四五公里的路程,沿着盘曲的溪水而上,两旁是青翠欲滴的茂林修竹,脚下是流水淙淙的九曲十八弯,恍若进入了人间仙境.青山之下,曲水之旁 ...

  • 瘦石 || 隍城大屋村:人文仙迹多胜游

    松湖镇,自古便是锦江流域商贸集镇和航运码头,又是通往省城南昌的重要通道,在丰城河西地区鼎鼎有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松湖街还是一个热词,虽说松湖镇隶属于新建县,但在集市做买卖经商的却多数是丰城河西地 ...

  • 瘦石 || 白土齐园村:温情悠悠传话厦

    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肆虐,炎炎烈日晒得皮肤灼痛.好在一路山色青翠,稻田碧波万顷,虽然久旱未雨,满眼的绿色足可养眼怡心,内心的浮躁稍稍有所平静. 华平兄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多年,是地地道道的白土通,说起白土 ...

  • 瘦石 || 袁渡王洲村:此洲地胜黄州地

    袁渡镇王洲村位于抚河中游西岸,是"三府(抚州.宜春.南昌)四县(临川.进贤.丰城.南昌)"交界处,东临抚河,西接三江口镇,南面有株山,北座温家圳.这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墟,也是 ...

  • 瘦石 || 董家老塘村:风光形胜见神仙

    金姓的来历,多以汉武帝时汉秺侯金日磾为始祖,董家镇老塘村金姓也一样.据<老塘金氏族谱>载,金日磾三十七传至崇岳公(字嵩高),官至宋徽宗朝右正言兼延和殿侍读学士,后世尊称其为"正言 ...

  • 瘦石 || 隍城垴上村:忠诚笃信义门风

    据史料记载,陈氏得姓于周朝时期的胡公满,因受封于陈,以国为姓.传至胡宝时,成为颖川望族,以节义闻名.胡宝传十九世至宜都王陈叔明(南北朝时陈国国主),陈叔明之孙陈兼进士及第,官于江州(九江).之后,陈叔 ...

  • 瘦石 || 筱塘渠塘村:商儒并举家风淳

    仲秋时节,虽然已是白露节气,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减,裸露在骄阳之下的手臂颈脖被灼烤得隐隐生疼.从筱塘集镇出发,穿行于纵横阡陌,两旁水稻生机盎然.过了庙前村,前面不远处又是一村,村前矗立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