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陵汉顺帝宪陵

       汉顺帝刘保,安帝之子,其母为宫人李氏,永宁元年(120年)被立为太子。其母被阎皇后鸩杀,由于怕其继位后追究杀母之仇,阎皇后向安帝进谗言,刘保被废黜太子地位。东汉安帝延光叫年(125年),安帝在巡游途中去世,随行的阎皇后惧怕刘保为帝报杀母之仇,故密不发丧,回宫后安排好诸事,才宣告消息。并派人迎立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可是北乡侯立为皇帝后就一直生病,并且总不见好,不久刘懿便病死。阎太后等又将消息封锁起来,想学上次另立新君,秘密挑选其他王子继承帝位。
       外臣们虽然不知底细,可瞒不了宫中的宦官。孙程等十几人在宫中德阳殿秘密聚集,举行宣誓仪式,决心同心协力,共举大事。于是孙程等威胁李闰等一齐到德阳殿迎接济阴王刘保继皇帝位,顺帝继位以后,立即带领尚书令、尚书外仆射到南宫,登上云台,召集公卿百僚,并命令虎贲、羽林军士严密把守南、北宫诸门。太后兄弟阎显等得到消息,为时已晚,只好束手待毙。顺帝又派侍御史去逮捕阎显和他的弟弟城门校尉阎耀、执金吾阎晏等全部诛死,太后也被迁往离宫。至此,顺帝清除政敌的行动告一段落,刘保总算登基为帝,成为东汉名副其实的第七位皇帝。
       顺帝登基以后到也不算昏君,还是很努力的工作,汉顺帝赏赐给孙程等19位太监所能赏赐的一切,封侯拜将。历史也是从汉顺帝刘保开始,正式有明文规定,容许太监领养义子,养老送终。随着自己帝位的稳固,那些曾今立过功的19个太监孙程等功劳最大的被杀,其余的都被赶出了京城,流放边疆。同时汉顺帝提拔自己的老丈人梁商,梁商能力虽然不是太高,但是贵有自知之明,为人谦卑工作努力,同时,梁商向汉顺帝推荐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汉朝至刘保称帝时已经有100多年,一个千疮百孔的王朝才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可是上天并不眷念刘保,顺帝亲政以后,内忧外患不断。永建三年(118年),洛阳发生地震,洛阳地陷裂。永建五年(130年),洛阳又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其他12个郡国也发生了蝗灾,此后风、涝、水、旱时有发生。永和五年(140年),顺帝平息了10多年的羌族起义,随又有其它地方多处爆发起义,顺帝连忙下令,集结了10多万大军前往镇压。顺帝时期政治上也日益腐败,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将汉顺帝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在天灾面前,顺帝没有一点办法,建康元年(144年),在内忧外患中,顺帝辞世,在位19年,终年30岁。葬于宪陵,庙号“敬宗”,谥号“顺帝”。
       顺帝宪陵(M722)位于洛阳服务区东南角,因为封土较小,在服务区只能看见大汉冢,但并不见宪陵封土。M722号墓宪陵因为就在服务区东南高速桥下,来此寻找并不容易,一般最好从大汉冢边的生产路向南走,高速桥下有便道可以过高速路南,期间在服务区进高速主道路中间有近年发现的曹休墓(M44)可顺道参观。目前地面封土破坏严重,高不过6米,直径也就20多米,原封土直径135-145米之间,当地人称为“朱仓大冢”。
       其实东汉在洛阳南北陵区共有帝陵11座,估计目前墓主人身份靠谱一点的也就是这“朱仓大冢”和白草坡大墓两座,因为这两座大墓都是近几年才经过考古挖掘得出的结论,相对要更稳妥一些。宪陵的陵园近年来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已经基本探明了宪陵的墓葬结构和陵园结构。汉顺帝宪陵形制为特大型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砖室墓,墓道宽约9米。陵园内大型夯土台基和部分庭院遗址完整,庭院内的地砖印痕也显示了经过百年的踩踏使用。这组院落遗址,中间是天井,在天井的一周,是一圈铺砖的回廊,回廊的东西两侧对称分布有两排房屋,通过考证,房屋的制做非常规整,墙体还有包边砖等。
       不过这些考古挖掘也只限于地面的考察。并没有对陵墓核心地带地宫进行挖掘,所以还不能有力的判断就一定是顺帝的宪陵。不过也推翻了早期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为顺帝宪陵的错误,对我们今后了解汉陵和研究汉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判断墓主身份更前进了一大步。
(0)

相关推荐

  • 帝王说-28:刘保

    刘保是汉安帝刘祜的独子,但却是庶出,所以汉安帝的皇后阎氏非常讨厌这个孩子. 汉安帝死于巡游南阳宛城后返回京师洛阳的途中,此时身为太子的刘保在京,而阎皇后担心汉安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还不等自己一行人回 ...

  • 东汉帝陵光武帝原陵景区(刘秀坟)

           洛阳北去孟津白鹤镇不过20多公里,驱车也就一个来小时就到,一路市镇比陕西显得要繁华一些,必定河南人口众多也是实际情况.当然洛阳也不愧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洛阳作为古都,文物古迹就更 ...

  • 东汉帝陵光武帝原陵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王莽乘机揽取朝政大权,公元前8年王莽逼迫孺子婴禅让自己称帝,即新始祖,改国号为"新",建立新朝,登上了最高权位.王莽登基后开始改革,结果是欲速而不 ...

  • 东汉帝陵汉明帝显节陵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中元二月(公元57年)刘秀在南宫前殿驾崩,太子刘庄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 ...

  • 东汉帝陵汉章帝敬陵

            汉章帝刘炟(dá)(57年-88年),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在东汉还算是一个明君,即位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外交上派班超出使西域,使 ...

  • 东汉帝陵汉殇帝康陵

           汉和帝刘肇执政期间就不能很好的处理外戚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当然也和刘秀有着直接关系,刘秀建国就没有诛杀大臣,导致东汉大臣势力根深蒂固,以至于刘肇只能信用宦官,立国之后也能及时收回王权,彰显 ...

  • 东汉帝陵汉安帝恭陵

           延平元年(106年),汉殇帝不幸早夭,被邓皇后一手扶植起来的殇帝刘隆撒手人寰,朝廷立即成为政治是非之地,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并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邓骘随立即 ...

  • 东汉帝陵汉前少帝北乡侯刘懿墓

           东汉前少帝刘懿史书记载不多,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把持朝政,以达自己的政治目的,在其兄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刘懿是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汉章帝之孙,汉和帝之侄,东汉 ...

  • 东汉帝陵汉冲帝怀陵

             汉顺帝刘保是东汉末期最有希望的一个皇帝,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多少给东汉带来一丝希望,在刘保即位期间,顺帝一直在寻找一位名臣帮助自己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结果却发现最合适的人选竟是自己的老丈 ...

  • 东汉帝陵汉质帝静陵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仅三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外戚权臣梁冀立即拥立年仅八岁的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承汉顺帝嗣.刘缵(138年-146年),又名刘续,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