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喝病脉证第二(18)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一、治则

(二)发汗

[代表原文]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18)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指出风湿病的发汗方法。

语译

风与湿相互搏结,周身疼痛的,应当使用汗法而愈。如果适逢阴雨连绵之际,医生说:风湿可以发汗,但发汗之后,病却不愈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出于发汗太过,导致汗出太急太多,以致风邪虽外解,湿邪却依然存在,所以病不愈。因此,风湿病使用汗法应当是使全身微微湿润,似有汗出的样子,才能使风与湿邪俱除。

阐释

风湿之邪相互搏结,侵袭肌表,痹于全身筋骨关节皮肉之间,阻遏阳气,则周身疼痛,此为风湿在表,当用汗法,使风湿之邪从汗而解。若逢阴雨连绵的天气,用汗法后病未愈者,是由于发汗不当的缘故。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难以速去,如发汗不当,致汗出太急太多,就只能祛除风邪,而湿邪仍在。加之连日阴雨,空气中湿度较大,则妨碍体内湿邪的排除;汗出肌腠空疏,外湿又易乘虚而入,所以病不能愈。因此,风湿在表,使用汗法,须使周身感觉微微湿润,似有汗出的样子,这样才能使阳气内蒸但不随大汗而骤泄,渐周流于肌肉关节之间,湿邪自无容留之处,即可与风邪俱去。

【临床应用】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汗出太过,有导致亡阳的危险。《伤寒论》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等方,在服法中均强调覆取微汗的方法,可见凡用发汗法时,都不可使其大汗,这是原则。

庚子年三月十八

(0)

相关推荐

  • 刘渡舟讲伤寒11:各 论8-(23、2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6)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暍病 二.伤暑热盛证治(白虎加人参汤证) [代表原文]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参湯主之.(26) [白话语释] 提要:论述暑热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5)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暍病 一.脉证 [代表原文] 太陽中喝,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细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齿燥.若發其汗,則惡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17)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三.误下证 (二)湿病误下坏证 [代表原文]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17) [白话语释] 提要:指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16)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三.误下证 (一)湿病误下变证 [代表原文] 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2)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二.证治 (三)风湿兼气虚(防己黄芪汤证) [代表原文]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黄耆湯主之.(22) [白话语释] 提要:论述风湿表虚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1)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二.证治 (二)风湿在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代表原文]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舆麻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二.证治 (一)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证) [代表原文] 濕家身煩疼,可舆麻黄加术湯發其汗爲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0) [白话语释] 提要:论述寒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14)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一.治则 (一)利小便 [代表原文] 太陽病,關筛疼痛而煩,脈沉而细一作緩者,此名濕痹.<玉函>云中濕.瀑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3、8、10)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痉病 五.预后 [代表原文] 太陽病,發热,脈沉而细者,名曰痙,爲難治.(3) [参考原文] 痤病有灸瘡,難治.(10) 暴腹脹大者,爲欲解.脈如故,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