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爱逃避,可能是一种病!如何做到不逃避?这六点可以帮到你!
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有逃避行为,比如有的人喜欢逃避与对面走来的同事寒暄;有的学生会逃避学业责任;有人担心与人交往会被蔑视或批评,而躲在自己的安全区,逃避尴尬的感受;有人把逃避植根于习惯,变得拖延、消极,甚至被孤立。
尽管逃避可能是为了减少痛苦,但往往是没有必要的,它会让我们丧失证明自己、积极强化自己的机会,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人格障碍,会让他人总感觉这个人怪异。那么,如何学会不逃避?
当逃避已经限制了我们的很多方面,比如失去很多机会,影响了与同事的关系和工作表现,让自己不能够突破等,这时可能需要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帮助。如果是身边的人习惯性逃避,我们要加强关系的建立,理解和帮助他,促动他做出改变。
当决定改变逃避行为之后,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做一个计划,并且可以把目标和计划分成非常容易实现的步骤。可以从引起最少焦虑的活动或事件开始,比如给朋友打一个电话,约他周末去看电影,或者把因为自己的逃避而未能完成的事情列为首要克服的问题。如果每次都迈出更大的一步,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走上了积极应对的道路。
主动面对,不去逃避,可能会立刻带来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会让我们有不确定感、失控感。我们需要去体验这种焦虑并使之正常化。焦虑本身并不可怕,它是人作为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正常反应,可以采用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正念、冥想等练习方式来减轻焦虑。
认知就是我们对自我、他人、世界、未来的看法或信念。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对于很小的事情总是喜欢逃避,而这个事情真的这么可怕吗?如果选择积极应对,真的会产生可怕的结果吗?如果我们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那有没有对我们很好的人,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改变很多事情的思考方式,可能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消极预测是过度的。
通过舒缓情绪和改变认知,可能不能立刻消除逃避行为,甚至有些人在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之后,仍然感到紧张焦虑。这时候需要学会接受或忍受这些感觉,学会带着焦虑积极主动应对问题。也许我们发现这些感受不会阻碍我们取得成功,并且在积极的强化中,这些感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甚至消失。
对于有严重逃避症状的人来讲,应寻求专业的帮助,利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手段可能会提高生活质量。寻求专业的帮助绝不意味着失败。事实上,许多人发现,通过治疗可恢复得更快,生活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