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圣墓 | 获联合国官员盛赞!泉州这处千年史迹,很多人不远万里来朝拜……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史载为唐武德年间(618-626年)来华传教的穆罕默德四贤徒中的三贤四贤墓葬。
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手绘图 樊云均
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在7世纪就随着穆斯林传播到世界各地。据《闽书》记载,相传在唐武德年间(618-626年),穆罕默德门徒四人到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于东门外灵山南麓,故又称三贤四贤墓。因深受穆斯林敬重,这两位先贤入土安眠之墓被称作“圣墓”,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历史物证之一。
圣墓位于清源山脉东侧,东南临海,这里原可眺望晋江入海口来往的船舶。由于两位穆斯林先贤是从海上来的,墓葬就选址于此。穆斯林们相信看到这些船舶,在精神上能与故乡共鸣。
10-14世纪,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众多阿拉伯、波斯人来到泉州,至元代其人数达到高峰。他们或经商,或传教,或游历,许多人定居下来,聚族而居、繁衍后代,并建清真寺、置墓葬区。如今,灵山上还有很多阿拉伯后裔的墓葬,其前部融入当地墓葬的传统风格,后半部分为典型的伊斯兰墓葬墓盖石,体现了中阿文化的交融与延续。
尽管学界对伊斯兰教徒最早来到泉州的时间还存在学术争论,但10-14世纪穆斯林商人在泉州的活动轨迹,可从清净寺等现存建筑、泉州大量出土的伊斯兰教石刻及相关历史文献中证实,而伊斯兰教圣墓正是宋元时期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活动的历史见证。
千年圣墓保存完好
获联合国官员盛赞
伊斯兰教圣墓
登临狮子山 探寻圣贤迹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泉州素来以文化包容、宗教兴盛著称,多种宗教在此共存,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近日,记者来到灵山(古称“狮子山”),试着走进那段千年前的历史时光,探寻这处闻名中外的伊斯兰教圣墓遗迹。
我国现存最古老伊斯兰教圣迹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为来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墓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原主任黄真真介绍,圣墓就像一座联系海内外穆斯林的桥梁,意义十分重大,“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散发着魅力,总有人不远千里、万里来此朝拜”。
阿拉伯文重修碑刻
行香纪事碑
壹
三贤四贤德高望重
星月造型规格较高
贰
文化交融生根发芽
成穆斯林朝拜圣地
考古“女将军”的灵山情结
黄真真
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对文物古迹感兴趣的她,曾向学校申请转考古专业却被拒,没想到毕业后进入文物部门,从此开启了与泉州文物古迹打交道的旅程。她就是大半辈子从事泉州文物保护工作的考古界“女将军”——黄真真。
曾是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主任的黄真真,2003年开始负责管理安平桥、洛阳桥、圣墓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对泉州的文物遗迹可谓如数家珍。她说:“很荣幸曾守护过圣墓,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职责。”
再现梅花满山谷
旧石扮靓游步道
开放包容的刺桐城
呈现多种文化兼容
【重修圣墓碑】
【行香纪事碑】
位于墓廊西侧。1417年明代航海家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前,专程来此拜谒先贤、祈求庇佑。地方官蒲和日为之立碑纪念。
【陈有功修缮圣墓碑】
立于1714年。据文献记载,该碑记述了福建汀邵延等处右总兵左都督陈有功、福建陆路提督左协中军游府陈美共修此墓的事迹。
【夏必第修缮圣墓碑】
嵌于墓廊外西侧石壁上,记录了1751年董事夏必第修缮圣墓之事。
【郭拔萃修缮圣墓碑】
嵌于墓廊外东侧石壁上,记录了1783年举人郭拔萃修缮圣墓之事。
【马建纪修缮圣墓碑】
位于墓廊西侧,记述了郑和于此行香,陈有功、陈美、郭拔萃、夏必第等人修缮事迹,以及1818年马建纪再建墓亭之事。
【江长贵修缮圣墓碑】
位于墓廊东侧,记述了郑和蒙佑立碑,马建纪等人修缮事迹,以及1871年福建提督江长贵修缮圣墓的经过。
【文物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