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避坑指南:小白买房(自住+投资),最常遇到的6个大坑

当你以为了解了整个购房的流程之后,就够了吗?那必然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清晰知道和了解,有哪些坑是需要避开的,尤其是那些大坑,深坑,巨坑。买房须知的18个常识你知道到吗?

一、别纠结于“一步到位”,反而错过了最佳购房时期

很多人第一次买房,希望能够“一步到位“,城市核心位置,最好电梯三房,学区来个一梯队,既要又要也要还要。

“一步到位“的前提是,钱要够,每多叠加一个条件,是需要多加钱的。

1)第一次买房预算有限,因此在产品和地段两个维度的选择都会有限制。

2)未来多半会有置换的需求,因此对产品的流通性要有比较高的要求。

3)肯定有投资需求的成分在内,虽然我们常常分开说投资需求和自住需求,但是这两个需求实质上是难以分割的。

有自住的需求,但也会希望自己的房子不断上涨;有投资的需求,为了实现其投资增值,必定需要选取一套特别适合居住的房子。

因此,千万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反而耽误了买房的时机,可以先上车,后续有了条件,再置换升级。其实,“一步到位“本身就是个伪概念,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也没有一套房子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评估,不要因为纠结于一步到位,想着再攒几年前钱,反而错过了最佳的购房时机。

二、别因为看着“便宜”,就急着购买

人人都会有贪便宜的冲动,但俗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只要是市场经济,便宜就一定有便宜的原因,现在市场信息这么透明化,再也不是早些年可以挖到笋盘的时候了。现如今,没那么容易捡漏了,出笋的概率极低,出损的概率倒是不低。

硬伤的房子就不要考虑的,一个是看房本身就是一个体力活。

另外因为买的时候价格可能很便宜,但是卖的时候会后悔的,也很难卖掉。

那么,哪些是所谓的硬伤房型呢?

不带电梯的顶楼(顶楼容易漏水),不带天井的底楼(地漏容易返潮)。临街,贴主干道,且4车道以上。临高架,快速路,铁轨,地铁,建筑工地等会有极其强烈噪音的。没有明窗的,空气极差的;没有光照的,夏天的中午去了都见不到光的,暗搓搓的。户型奇葩的,进去不知道怎么走的。品类属于鸡肋的,也需要回避,如商住两用,酒店式公寓,2梯8户老大楼。

还有一个点,买二手房怕买到凶宅的话,心里膈应,出现买房纠纷的也不少见。所以在买房前,可以向物业、左邻右舍打听下房屋的历史,有无发生过凶案。

其它如周边是墓地,或者垃圾场,高压变电所等,也是需要避开的。

所以呢,价格便宜,一定要把原因彻底地搞清楚了,再进行下一步的决定和行动,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是否可以匹配接受,未来如何才能出手。

赠送一句房圈流行语:未来卖房时候流的泪,都是当年买房时候,脑子里面进的水。所以,需要真正地挑选出流动性好的房源,稀缺性的房源,品质好的房源,不管是自住也好,还是投资也好,其实都是最优解。

三、别买到近郊,却没有考虑交通

很多小白喜欢到近郊买房,价格相对便宜,并且认为轨道交通不重要,还年轻,还可以拼,多花一些时间在通勤上,却可以节省很多钱。

然而往往会低估或者忽略轨道交通的重要性,认为有没有地铁不重要,距离三四公里完全可以接受,只要有公交车到地铁站就行。“我这么年轻,小区离地铁站也就三四公里,公交车坐几站就到了,还是很方便的,实在不行骑个小蓝车呗”。可是,下暴雨的时候,烈阳高照的时候,寒风凛冽的时候,大概就没有这么坦然和镇定了吧。

哎,成年人的崩溃,往往都是叠加在一起之后,瞬间的大楼崩塌。

选择工作和生活相对近一些的地方,真的很重要。如果你预算不足,结合工作动向,分为两类;

第一,如果你工作非常稳定,比如国企、事业单位等等;

这种情况别想了,单位在哪里,房子最好就买在哪里;次新房,老破大,老破小看预算无一不可,但记得择二梯队以上教育资源为先;

相信我,当你本身工作不忙,又能准时下班溜达5分钟到家;你将会比同龄人多出一倍的业余时间,只要你稍微有点上进心;你的二套房首付,会比一般人出来的快;

这叫用空间换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第二,如果你工作不太稳定,工作地点可以预见的有变;

这种情况,第一套房盯紧城市发展规划比较好一点的区域

如果你还是选择在了近郊,那么,轨道交通极其重要,如果不能住在好的地段,那么也一定要住在地铁附近,每天通勤的地铁,是郊区的灵魂,也是郊区房产最核心的价值。

只有住过郊区、吃过通勤之苦的人,才深知这个道理。

工作已经让你心力憔悴,就别再给自己增加额外崩溃了。

四、别只局限于新房,而忽略板块的重要性

(1)我们先看一下打新的局限性和时间成本

人们常说:打新一时爽,一直打新一直爽。

可实际呢?大多数人,一直做分母,未曾变分子,一直在陪跑,从未曾超越。

别人的打新就如同百米冲刺,刷的一下就过去了。

而大多数人的打新,就如同一辆没有终点的列车,别人纷纷下车,而你,则变为了司机。

打新热潮,有利益的地方就充斥着激烈的竞争,只有拥有杰出的条件,不管是高积分也好,还是付款方式佳也罢,两者缺一不可,是一个充分且必要条件。

打新是一群人的孤单,少数人的狂欢。

一线城市楼市起步早,发展快,好的地段早早就被开发完了,导致今天很多一手楼盘的位置相对较差,除了新了外,大概不能满足其它的需求了。而且时间成本有时候才是最大的成本。

(2)我们再来看板块选择的重要性

买房前要确定需求,如果是用来自住的,它将关系到你的生活居住,交通通勤,医疗需求,学区教育等等,并且要看其未来有没有政策的支持。

为什么要了解一个区域板块的未来有没有政策扶持和规划?因为政策的导向,未来的发展前景,将直接且长期影响你购买的房子的价值。

譬如是否有产业的升级,是否有轨道交通的未来规划?紧跟人才和产业的走向,高新产业和高薪人才都位于哪里?这些人群的购买力会辐射到哪里?

然后按照自己的总价预算和各个实际的需求点,圈出适合自己的行政区和板块,并且制定优先级别,主选区域和备选区域。买房有一部分买的其实是未来。合理恰当的选择,兼顾自住+增值,才是真正买到一套好房子的核心要义。

五、别过度迷恋品牌效应,也别完全置之不理

对于开发商和物业的选择来说,不要过度迷信其品牌力,也不要置之不理;即不要左倾,也不要右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和合理的即可。我们支持购买品牌有保证的,但可不要过分的迷恋。

(1)先来看开发商

买房,很多人担心会出错,因此宁愿多付溢价,也要购买品牌房企。

实话实说,初次买房选大品牌,对吗?部分正确,大牌至少有保证,尤其是上市公司,且目前互联网这么透明的情况下,至少不用太担心建筑质量问题和物业管理问题。但是。。(一般来说,但是后面是重点)

品牌房企虽好,但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除去溢价不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品质好的前提是价格也高。

另外呢,大牌房企不一定比中小房企拿地的能力强,算得精细。中小型房企对待拿地的态度,不要算得太精细,每一块都是心头肉。大牌呢?有一算一,撒网打鱼,内环核心要,郊区郊野也要,来者不拒。反正他们明白,有品牌保证,只要盖起来,自然会有人买的。实在不行的话,怎么办呢?周边建个商场呗。

所以呢,拔掉品牌这层外衣,对比实际的性价比才是真理,交通,产业,教育,规划等一系列条件需要前置对比。

至于品牌,溢价率可以接受的话,资金充足的话,当然是绝佳选择。

(2)再来看物业管理的费用

买好房子之后,欣喜的是什么?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忧愁的是什么呢?月供的压力随之而来,需要省吃俭用,开源节流了。

因此,经常会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月供已经让我无力回天,物业管理费能不能越低越好?物业管理费能省吗?不能说不可以吧,但最好别太省。

一分价钱一分货,一分价钱一分服务,相对于房价来说,只要不是CEO贵妇盘的物业费用,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

有些老破小的房子,物业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后呢?除了美丽家园时候,政府出钱给刷了墙,做了屋顶,修了地面之外,再没有然后了,全靠自理。小区卫生没人管,路灯坏了没人修,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好的物业管理呢?其实并没有吃亏,反而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居住体验:小区干净整洁,人车分离,电梯定期维护,后勤服务随叫随到,让人享受到尊贵感。

几百万的房子都买了,千万不要舍不得那几块钱的物业费,这钱不能省,也没必要省,舒心很重要。

还有呢?物业管理其实对房价是保值增值的。人靠衣装马靠鞍,当外人来买房的时候,首先看到的什么?是小区的环境和楼房的外立面,不同的档次,然后才是进入房间后看户型等。

有时候,看到小区环境和外立面后,就直接劝退了。换完物业之后,每平米单价,业主不约而同地立刻马上,上涨了2000每平米。

因此,我们不但要买的舒心,更要住的舒心,物业费用,不可不省,也不能过于省,省下来的,那可都是要用糟心去置换的呀。住房呢,舒心最重要啦。

买房的每一步其实都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就如同人生其它状况一样,何尝不都是时时刻刻在做选择题呢。

六、别光看买房理论,还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刚需客,小白基本都是上班族,996是常态,周末还需要补觉,很少有时间去真正实际的看房。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在家看各种攻略,学习一些知识之后,然后就出门了,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看了5套房子,选出来一套,然后下定金。

哎,平时网上购物,还有货比三家呢,现在呢?几百万的房子,看了5套,就买了,真的不可取。

另外一种常见现象呢?就是过于纠结理论知识,更加关注于宏观方面,反而看淡了微观操作。

有时候人呢,最大的痛苦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了。

关于买房的知识全部都要了解一遍,花一年半载,把自己培养成为大神。

熟读各种经济学文摘,研究“拉文斯坦迁移法则“,“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推拉理论“等高深概念。研究为何房地产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通过“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学术指标来分析房价走势,听到新政,听到“房产税”就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是迟迟不出门实地看房。等到研究归来,学有所成之后,出门看房,发现依然被打击。

其实呢,一定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看房中成长,在成长中再看房。多学!多听!多看!多讨论!多思考!多实践!纸上谈兵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