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苏碑,清雄,承唐碑余绪

苏轼《表忠观碑》,苏轼撰文并书丹,1078年立石,拓纸均高40厘米、宽60厘米,扬州市图书馆藏拓。此碑文脱胎于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以清雄二字概括。为苏东坡“四大名碑”之首。《表忠观碑》是硕果仅存的少数东坡书法精品之一。

苏轼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并不在于将书法技巧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而是在晋、唐之后,找到了另一条书法审美的道路——尚“意”。其“意”就是作者的与众不同的主体精神,“尚意'就是指这种主体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苏轼尚“意”的观点,可以使人们重新审视书法,去领略书法技巧之外的意蕴。他不拘泥于形,不囿于成法,对书法的评价,注重其中蕴含的精神面貌,对书法的审美超出了形体之外,上升到精神层面上。

苏轼对唐人书法艺术有着强烈的反叛思想。宋初书家,多不脱唐人风貌,苏轼若想另开新路,首先必须逾越唐人这座高峰。

苏轼的字略肥,喜用浓墨,在执笔和书写姿势、书写速度等方面,均大异前人。在宋初书坛,苏轼为之一变,令人眼前一新,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而苏轼对此毫不在意,甚至是有意为之。他所追求的,就是要同颜、柳等法度森严的风格不同;他所追求的,是天性的自由发挥,是另立一家的思想。苏轼自我辩解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唐人书法对后世的楷模作用毋庸质疑,就连苏轼,其书也是从颜书而来。但苏轼不愿墨守成规,希望能够写出自己的风格,“世人初不离世间,而欲学出世间法(《小字般若心经赞》)。'在一个社会整体的氛围内,对书风若采取趋同的态度,势必陷于流俗。正是源于这样的指导思想,苏轼大胆求新,跳出了唐人的约束,使书法展现了全新的面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