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0)
本篇要目:
***************************************
891.樊店关帝庙
明至清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
892.孝义慈胜寺
明至清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893.净石宫
明至民国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894.梁家滩白云寺
明至民国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895.玉虚宫下院
清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896.古交千佛寺
清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
897.太原文庙
清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898.平遥惠济桥
清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899.雷履泰旧居
清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900.平遥市楼
清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
891.樊店关帝庙
樊店关帝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唐乡樊店村中。寺庙坐北朝南,东西35.86米,南北 45.8米,占地面积 1642平方米。据戏台脊檩下重修题记载,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创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庙内戏台和正殿为明代建筑,倒座房、山门为清代。樊店关帝庙保存有明、清纪年题记,正殿具有明代建筑特征,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樊店关帝庙内的戏台和两侧的东西耳楼,东西耳楼为清代建筑。樊店关帝庙一进院落,中轴线上南为戏台,北为正殿。戏台两侧有掖门和倒座房。
戏台是山门戏台的变通形式,即山门开在戏台的旁侧,人们进庙不通过戏台,而从旁边绕过。戏台属硬山式与卷棚歇山式组合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角设计结构合理紧凑,用材规整但不赘繁。舞台前部次间设有木制护栏,两山墙外设装饰性圆窗;台基前沿立石雕小望柱十二根,嵌十一块勾栏条石,整个建筑结构严谨。
用六架梁,四角用两层抹角梁,下层抹角粱两端交于平板枋上,抹角梁上用雕刻驼峰顶在45°尾,栱尾端挑于垂柱中,以支撑垂柱的主要剪力;上层抹角梁两端交于内拽枋上,中间交于45。上皮,使上抹角梁的用力直接传递于下抹角梁上。
戏台脊枋上有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创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题记。
正殿用大额,面宽三间,进深五架,单檐悬山顶。大额下施绰幕枋,其上有斗栱七攒,均为三踩单昂斗栱,仅正中一攒出斜昂。坐斗呈方圆瓜棱形,随位置变化。后檐柱头科施三踩单昂斗栱。平身科逐间一攒,厢栱抹斜,明间平身科出斜昂。殿内两品屋架,五架梁用弯材,上立瓜柱承托三架梁,三架梁上施脊柱、叉手承托脊檩。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抵檩。
脊枋上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重修题记。樊店关帝庙保存有明、清纪年题记,正殿具有明代建筑特征,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2013年3月,樊店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2.孝义慈胜寺
孝义慈胜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崇文街道苏家庄村。坐北向南,分东、中、西三院。据寺内碑文记载,始建于金天会九年(1131年),现存主院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其余建筑皆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479.02平方米。
慈胜寺西院为主院,轴线之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其北侧为天王殿、相对是大雄宝殿,东西二侧有配殿,山门顶部有东、西钟鼓楼。单进四合院的布局合理,设计精巧,创建870余年来,主体建筑依然稳固。
天王殿坐南朝北,山门顶部有东、西钟鼓楼。
大雄宝殿通面宽 17.78米,进深 13.345米,建筑面积237.27平方米,面宽三间前出廊,砖砌拱券,布瓦绿琉璃剪边硬山顶,五踩双下昂斗栱,殿内尚存明代彩塑。
大雄宝殿,东西有配殿。
“慈航普渡”是东院。
2013年3月,孝义慈胜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3.净石宫
净石宫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西净石山下北侧,又称宫观庙。庙院西高东低,南北走向,东为侧院,西为主院,均为一进,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明清均有修葺。
南端为戏楼,坐南向北,楼高两层,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琉璃瓦覆顶,下层明间设门通往净石山,上层为戏台,梁架有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题记。
西院为主院,高出东院一米。正殿建于西院北端,殿额题匾“融宁宫”,“融”有作久远解,放映出人们对平定安和环境的热爱与期盼。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梁架都有彩绘,悬山筒瓦顶,前置月台;殿内有明万历年间悬塑,及清顺治五年(1648年)绘制的壁画,天花上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题记。
西院东西二层配殿合成一个四合院,格局比较完整,又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悬塑、清代壁画,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2013年3月,净石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4.梁家滩白云寺
梁家滩白云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卜宜乡梁家滩村西。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重修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清乾隆、嘉庆、道光及民国年间增修补葺。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7792.6平方米。梁家滩白云寺依山筑基,就岩建屋,格局别具特色,建筑保存现状较好,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研究价值。
白云寺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南殿、正殿、禅堂和古佛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配殿、耳房等。山门为二层结构,底层为砖券窑洞三孔,明间辟拱券门洞,二层建春秋楼三间,四檩硬山加前廊。
山门,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配殿、耳房等。
天王殿
南殿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七檩硬山前廊式,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殿内有画轴式壁画8幅。正殿为二层结构,底层为砖券窑洞七孔,殿后设八字形台阶至二层观音阁,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面宽三间,卷棚硬山顶,六檩前后廊式结构。禅堂建于高台基上,为三孔窑洞,设前廊。
古佛殿为十字型窑洞五孔,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砖砌前檐墙带西方古典建筑装饰手法。
古佛殿也称为七佛殿。
塔院内古塔。
2013年3月,梁家滩白云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5.玉虚宫下院
玉虚宫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青龙村西,宝宁山山腰。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分上、下两院,东西长64.5米,南北宽56米,占地面积 3612余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玄天殿脊檩题记和重修碑文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修葺。现存玉虚宫下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中轴上由北向南依次有石砌台阶、山门、玄天殿,西院设有偏门、药王殿、观音堂、弥陀殿。多为清代建筑。
玄天殿建于双层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琉璃屋脊,为明万历二十九年烧造。五檩前廊式构架。殿两侧设八字形影壁,上施琉璃团龙图案。前檐柱头科为五踩双下昂斗栱,平身科每间一攒,明间平身科出45°斜昂。
殿内脊檩下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题记。明、次间施隔扇门窗,稍间置直棂窗。明间檐下悬明正德五年(1510年)玄天殿木匾1方。
药王殿,位于西院北侧,三孔连造砖券窑洞,前檐有砖雕斗栱。前檐有砖雕斗栱。观音堂在药王殿之上,面宽三间,进深五架,单檐悬山顶。弥陀殿为三孔连造砖券窑洞。玉虚宫整体布局保存较为完整,经近年维修后,主体建筑结构稳定。
2013年3月,玉虚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6.古交千佛寺
古交千佛寺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桃园街道西梵寺沟,因殿内有千余尊石刻佛像而得名。据寺碑和县志记载,该寺创自唐代,明弘治元年(1488年)重建。明末寺庙大部毁于战乱兵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修复天王殿,康熙年二十一年(1682年)修复正殿。清代晚期又有增修扩建。1992年因城市建设,搬迁至金牛东大街杨家坡。现寺庙坐南朝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古交千佛寺,中轴线上由北至南有天王殿和大殿,两侧为钟、鼓楼,耳殿、配殿。
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七架,单檐悬山顶。外檐柱头施七踩三昂斗栱,横栱抹斜。明间平身科斗栱出斜昂;次间平身科一攒,形同柱头科;角柱斗栱也出斜昂。殿内后墙嵌有石雕佛像图79幅,雕刻小佛像 1016尊。古交千佛寺整体布局保存较为完整,主体建筑结构稳定。
大雄宝殿
配殿
配殿
2013年3月,古交千佛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7.太原文庙
太原文庙位于山西太原文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西40号。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3.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庙原在城西,清光绪七年,因汾水成灾,文庙被毁,遂移建于崇善寺被焚的废墟上,现存照壁、六角井亭、铁狮、铜狮、柏树等为原崇善寺遗物。
太原文庙以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为核心,沿中轴线形成四进院落布局。棂星门为六柱三楼三段式建筑,中楼施十一踩五昂斗栱,两次楼施九踩四昂斗栱,夹壁有琉璃团龙图案。
大成门面宽五间,进深七架,单檐歇山顶,檐下三踩单翘斗栱,龙头形耍头。
大成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栱,殿内采用移柱、减柱造。
崇圣祠位于北端,正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殿前有砖砌月台。
2013年3月,太原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8.平遥惠济桥
平遥惠济桥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古陶镇东城村。横跨于惠济河下游,九孔联拱石桥,俗称九眼桥。据碑文记载,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建五孔石拱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为九孔拱桥。乾隆、同治、光绪年间曾予补筑修葺。桥全长80米,宽 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桥墩高5~7米,桥面略呈弧形,条石铺墁。中间五孔桥洞的拱券顶两旁分别雕龙首、龙尾,各伸出桥壁1米余。
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两侧栏板各50块,雕刻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缓冲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基的条石间以银锭形铁铆连接。券石用铁制扒钉稳合,桥壁砌工精细,石缝灌浆满实。平遥惠济桥位于平遥古城东关之东侧,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度长,设计合理,结构精良,砌法稳固,是北方清代石拱桥中的重要实物
2013年3月,平遥惠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9.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旧居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书院街11号。坐北向南,由东、西主院及东、西偏院组成,建于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共有房屋40余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西主院为旧居的主体,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南厅、过道厅、内宅门、正房,东西两侧建厢房,厢房的后檐墙外设夹道。南厅面宽三间,五檩前后廊式,东明堂处建院门。
正房为二层砖木结构,底层窑洞三孔加前廊,廊柱通天,二层建单坡硬山房五间,前檐插廊。厢房皆为一明两暗格局,施以砖、木、石雕构件装饰。东主院由两道内宅门分隔成三进院,后院正房为窑洞五孔加前廊,前院倒座南厅五间,东梢间辟院门,东、西建有厢、耳房6栋。
东偏院由内外两进组成,为厨房及佣人生活处。西偏院狭小,有布局不规则的房屋6栋,院内曾设先祖圣龛和书房。东主院、东偏院之南有空旷地,临街建有总大门、门房一间及敞口棚九间。
雷履泰,作为日升昌的首任掌柜,中国票号的创始人,在其发迹时,也同北方商人一样 ,大兴土木,修建宅院。旧居主院为前后二进院,结构布局为轿杆式院落。并建于高高的台基上,山墙顶部有砖雕鱼图案,中厅为双坡硬山瓦顶房。
2013年3月,雷履泰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00.平遥市楼
平遥市楼位于山西平遥县城内南大街,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光绪 《平遥县志》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重修,后世多有补葺。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市楼为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高18.5米,面宽、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
一层明间横跨南大街,南北向贯通,次间设砖砌台基,高 0.7米,四根通柱直通顶层,外包砖墙,墙外四周围廊,廊内存清代维修碑11通。檐下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间设平身科斗栱一攒。二层挑出平座栏杆,平座斗栱五踩双翘,平身科两攒,角科有附角斗。上层檐施七踩单翘双昂斗栱。前后檐施隔扇门,山墙内存清代壁画18.6平方米,平遥市楼位处平遥城中心,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是研究平遥城市发展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
2013年3月,平遥市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