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日(二)
在云南的第二天,游览大理。“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眼前的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题。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南城门内,门上方居然有佛龛,以前还真的没有见过。
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
大理古城老照片。
复兴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路面为麻块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长的主干道。
复兴路两边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业街道。
“护国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青石板铺面。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
复兴路东侧,有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侧有大理市博物馆,原总统兵马大元帅府。明代为分巡迤西道署。清康熙三年(1663年),建为云南提督衙门 。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为首的各族农民反清起义军攻占了大理府城后,在提督府内设元帅府,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
辛亥革命后先后归腾大、楚大及滇西师管司令部,解放后移交解放军十四军,建为部队幼儿园。1986年,移交地方政府,建为大理市博物馆。1988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2011年,改扩建形成了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的碑林展区。
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之称,遗留有众多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理海东银梭岛贝丘遗址是云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兵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随之采取的一系列发展生产和交通的措施,使大理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均有一定的发展。
明初,大理府、县各级官吏都由外地派来,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大理的制瓷手工业开始发展起来。清代,提督府设置在大理,使大理再度成为云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历史展厅陈列了这些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
这块“福”字碑,看上去有两种动物组成,有人说是龙凤,也有人说是鹤鹿。
古城复兴路以西、玉洱路以北的大理电影院。老电影院在很多地方都废弃了,而这里却变成了一个博物馆。
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是云南省首家专题电影博物馆,中国国内首家专题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 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这门楼飞檐串角的图案造型繁复,却又运用自如。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白色的照壁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它能把西下的阳光反射到堂前,使阴暗的客厅亮堂起来。
照壁中间的圆形图案,环以“渔樵耕读”图画。中央嵌着大理石(大理便是大理石的原产地),宛若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上书“峰高迎曙光”。
大理城西是苍山,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
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达4122米,由于海拔较高,在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可是,我没有看见雪,导游说一个星期前还有雪的。
古今文人为其留下的诗文佳作:明代杨升庵说它“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显其技”; 元代黄华老人的诗碑中写它“桂镜台挂玉龙,半山飞雪天风”; 明朝,送无极和尚回大理的翰林学士张来仪又形容它“阴岩犹覆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 ……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
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风景如画的洱海边,生活着世代渔民。洱海禁渔期,渔民则表演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鸬鹚捕鱼。
几叶扁舟出没,矫健的鱼鹰、迅捷的鱼儿、黝黑的渔夫、碧绿的池水、两岸的群山,构成了一幅完美动人的和谐画卷。
只见“牧鹰人”(渔人)发令,鱼鹰们便一头扎进水里,仅一会儿功夫,第一只鱼鹰钻出了水面,嘴里叼着大鱼。
捕鱼时,鱼鹰们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织的细绳子,以防它们私吞大鱼。眼疾手快的“牧鹰人”抄起网兜,将鱼取走。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的都城。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
在我的印象中,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饮茶,观舞。
体验白族扎染。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白族扎染在民间素有“疙瘩染”之称,即浸染前先将白布按设计好的花纹图样用针线将“花”的部分驩撮绉缝紧,呈“疙瘩”状。经反复浸染后,拆开色泽未渍印的“疙瘩”即成各种花形,成品为蓝底或青底白花。
云南十八怪所谓“牛奶做成片片卖”,说的就是大理的特色食品乳扇。
乳扇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酸水”加热后,舀入适量鲜牛奶轻轻搅荡,待奶浆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逐渐凝结成团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卷绕在竹架上晾干即成。因其形状如同斜扇,故名乳扇。
(2018年4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