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何人似我顽?”——心学宗师陆九渊,诗歌却全不讲理

唐宋之时,只要是文人,就是诗人。因为写诗的平仄对仗功夫对于他们来说,既是蒙学,又是登科的必备技能。

就相当于今天要参加高考学子的英文二十六个字母,人人都会,只是有些人英文好,有些人差。

有些文人以诗蜚声,有些文人不以诗铭鼎罢了。

陆九渊在哲学方面的成就远高过他的诗作,所以按照成就高的褒称,一般就不称他为诗人。

他是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理学大家朱熹齐名同代。

陆九渊上承孔孟,下启王阳明,是中国儒学、心学、哲学宗师级别人物,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形成“陆王学派”,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样一个高阶文人,随手写些小诗那是必然的事情,何况他是进士出身,又曾经于象山学院讲学,人称“象山先生”、“陆象山”,著有《象山先生文集》。

陆九渊诗作所存不多,大致翻看了一下,以日常送别、挽吊、怡情为主,在理学诗昌盛的宋朝,对于他这样一个哲学高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朱熹的作品就是典型的理学诗,喜欢讲道理,而陆九渊作为和朱熹相辉映的心学大师,却将日常情感表达和哲学理论分割得比较清楚,诗作读起来一点都不深邃,生活气息弥漫。

选读几首,因为陆九渊的诗不玄虚,所以很好懂,很日常。

《应天山》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

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

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枝。

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

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涨。

这是一首押仄声韵的五古,用字简单清丽,叙述明白如水。

前四句写大远景,中四句细写近景,后四句写结伴游玩,末四句写游玩细节。文字安排简单,毫无宋朝理学诗总结经验、讲道理的味道——诗人的心情靠读者自己去悟,这倒是颇有些唐诗的味道。

风露枯肠里,宫商两翼头。

壮号森木晚,清啸茂林秋。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绝,格律严谨。

字词简单,不必多叙。我们可以看到,即便使用完全成熟的格律体来写诗,陆九渊的作品也仅仅是有感而作、点到为止。我们并不能详细了解他的作品到底要表达自己哪一种情绪,只能通过字词行文去揣测,也因此更加激发读者的思考。这样的作品,算是绝句中的留白成功。

留白同时也扩大了诗句的引用范围,只不过他的诗句文采和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相比还是有些距离,又没有发人深省的警句,因此这首写蝉的诗被虞、骆、李三人的杰作掩盖,不行于世。

《莺》

巧啭风台急管,清逾石涧回溪。

好去枝枝惊梦,无人心到辽西。

这是比较少见的六言绝句,可见陆九渊这种哲学层面上的高人,对于诗词是不那么看重的,只是用来记录一时的感觉。所以文体超越格律之上,想什么写什么,非常随意(其作品中格律诗、古体诗、六言混杂,并无专爱)。

“啭”(zhuàn),婉转的鸟叫声,这里自然指黄莺的叫声。“风台”,指敞露透风的台榭。“急管”,亦作“ 急筦 ”,指节奏急速的管乐。

黄莺的叫声急促得像风台上演奏的管乐,清脆超过了山涧里的溪水回响。遍地春色,鸟鸣声惊醒了梦中的人儿,如此美景,谁还愿意远赴边塞之地呢?

是要表达厌战思绪,还是要对青年们投身边塞战争做出鼓励呢?光从诗句是无法看出来的,要结合诗作时间地点环境分析。

再看一首七绝:

《题慧照寺》

春日重来慧照山,经年诗债不曾还。

请君细数题名客,更有何人似我顽。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五删”部的七绝,格律严谨。

作品内容更加通俗,就是记叙了自己被慧照寺和尚求题诗的一件事。因为求诗者颇有诚意,陆九渊又实在写不出什么,就把这个过程写了下来。

这首诗虽然是为慧照寺题的,实际上是陆九渊随意、顽皮的性格写照。

几首作品各有侧重,但是都和儒学、心学无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说明陆九渊这位大家将生活工作分得很清楚,不像一些大师,走到哪里都喜欢显摆自己的学问。

这些作品虽然在唐宋诗里只得一般,但是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侧面看到陆九渊的性格,帮助我们了解这位哲学宗师的完整样子。

那些以为心学祖宗的诗就会像佛偈、道家诗一样高妙无比的朋友,只怕要失望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