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下半场,胜负手或许不是“快”
来源:懂懂笔记
“跟他们几个比较了一下,我还真纳闷了,我咋就贷不出钱了?”
在济南市经营着一家五金加工店的张老板,聊起自己的“小额贷”经历时仍面带诧异。半年前他和周围几位老友一样,从微粒贷、蚂蚁借呗上贷出十几万元用于日常周转。但是在申请额度时他才发现,因为没有在应用上绑定过银行卡,要么是显示没有额度,要么是不提供服务。“那个开小卖铺的老伙计都能在微信上贷出10万,可把我心里闹腾坏了。”
像张老板这样五十多岁的普通用户,不使用手机支付甚至不用聊天工具、不爱网购的人不在少数。因为没有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了留下“交易足迹”,这些人在试图使用信贷工具时才会发现此路不通。后来在一位同行的指点下,张老板下载了一款爱城市网APP应用,通过里面的一贷通应用从齐鲁银行借贷到了20万元。兴奋之余的他仍在困惑,“为啥有的(应用)就行,有的就不行?”
实际上,这只是大数据世界中一个不起眼的案例。但是张老板的“小故事”,背后却是互联网大厂与IT巨头对于数据价值深度挖掘的宏大场景。在这场登顶珠峰的竞逐中,BATJ们手握海量互联网数据开始发力产业互联网,而浪潮、华为、新华三以及三大运营商们,则从政务、行业数字化领域开始向C端渗透。
这并非是两大阵营要在对方的市场摘果子,而是各方都希望能够打通G-B-C(政府、行业、消费)市场的全数据链条,通过“运营数据”来服务于各个应用场景,搭建新形态的供给链,进而在这些整合的数据和供给链全场景之上,创造出更具规模效应的价值链。
无论是云计算、AI还是区块链的涌现,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更迭,在懂懂看来,生产要素——数据才是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和前进的基础。谁能够打通B-G-C数据链并形成价值链,谁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运营商。
这其中,为何BATJ在近年来频频提及产业互联网概念?正是其在拥有海量消费端数据后,开始探寻全数据链中的关键——行业和政府数据,发力新的业务增长点。阿里云目前提出的战略加速“四级火箭”,其AI+云+数据的核心,就是面向传统行业和政务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同样提出助力政府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腾讯,在一年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时,就阐述了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目标。
互联网巨头的核心诉求是对产业数据的深度挖掘,而传统IT巨头如浪潮等企业,则是在掌握海量政府和行业数据的基础上, 探索G2B2C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数据将是未来驱动公共服务提升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生产资料,它必将流通于各个领域,产生一系列重要价值。”在一年前,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提出,数据世界的20%是互联网数据,80%是组织数据,而组织数据中的80%是政府数据,这些数据是最真实也最具开发潜力的“钻石矿”。浪潮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让死数据转变为活水。
那么,以这“80%的80%”为抓手,浪潮如何挖掘数据金矿的真正价值?
浪潮的优势是积累了海量“钻石矿”,以及在政务领域的长期实践积淀。但是懂懂认为企业最终要实现数据价值的普惠,还需要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撑以及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在这些方面,浪潮的思考和实践又是怎样的?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浪潮云董事长兼CEO肖雪用A(AI)B(区块链)C(云)D(大数据)、打样示范以及生态开放三组关键词来描述浪潮的大数据运营实践:在技术上实现ADCD的融合贯通,强化安全可靠;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做好“打样”,通过实践起到示范作用;在生态上赋能合作伙伴,通过制定标准和规则的生态,对外开放能力。
近年来,浪潮旗下推出的爱城市网,以及质量链、一贷通、爱健康等互联网应用,发力点是通过政府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让这些服务直接触及到最终受众,持续释放数据政用、商用与民用的价值。这些业务的关键点是政府数据“授权运营”,目标是通过数据服务实现各类应用的创新,并成为一家大数据运营公司。
显然,这一思路和实践路径与BAT等互联网巨头有着明显差别。而这种差异化的背后,也是平台型企业和技术型企业的必然选择。
浪潮在提供政务云服务的过程中,对于数据这一“钻石资产”有着最为谨慎的态度,因为政府数据的特殊性,浪潮一直强调'非授权不可用’、'可用而不可见’、'数据不出笼’这三个要点。
这三个要点,在技术上的具体实现就是浪潮基于区块链打造的“数据铁笼”(IDS)。肖雪形象地将IDS比喻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封印擎苍的东皇钟,“封印的概念,不是要困死数据,也就是说政府和行业数据、用户需求、应用都可以进入IDS这个封印里,但是都要确权、明晰归属,谁也拿不走。”
观察近年来政务云发展的各种问题,懂懂认为所有政务云业务的焦点最终都是落在“数据”上面,终极目标是依靠数据平台的基座,打通数据隔阂,实现数据的服务能力。
数据铁笼的落点正是数据“治理”和“服务”的安全保障。通过加密算法和区块链技术,IDS实现了数据处理过程的封闭隔离,同时数据可以“用后即焚”,并将计算结果定向到指定位置,处理过程中所有数据来源都可以全程锁定和追溯。这个数据的“铁笼”也正是浪潮大数据在数据治理、数据打通和政务流程、商业规范上的技术结晶。
“加密和解密永远没有止境,我们对这项技术的研发也会不断迭代和推进。”浪潮集团副总裁张晖谈到IDS时强调,目前IDS在政府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应用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可以说,数据的确权,区块链技术加持的数据铁笼,是浪潮大数据打造行业生态的前提,浪潮也因此具备了相应的生态开放能力和实力。肖雪认为,生态开放与开放生态是两种概念,生态开放的前提是浪潮制定出标准,在生态圈中把游戏规则做好,再向行业合作伙伴开放。
浪潮可以开放生态,可以把市场让出来,自己聚焦在底层夯实核心技术和能力。但是在一些重点领域,浪潮首先要通过“打样”作出示范效应,进而帮助合作伙伴一起把市场做大。
可以看到,如今爱城市网在济南、天津、石家庄、重庆等60个城市得以顺利运营,质量链能够获得包括茅台、格力、美的、青啤、东阿阿胶等2300多家知名企业“上链”,以及一贷通在济南、青岛等17个城市稳健落地,都在侧面反映出了“打样”的示范作用。
分析这些建树,可以发现浪潮的成功之处正是其对业务边界的清晰界定,这种选择也为浪潮搭建了深厚的护城河。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行业讲究的是跑马圈地,做大市场的想象空间。可以说,在消费服务、金融服务、新零售的大数据应用方面,BAT所代表的互联网行业确实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今两大阵营都在发力全数据链和价值链的打通与整合,谁更有优势?
“其实这样的话题我们一直也在思考,开展大数据运营,哪一种方式更有效,什么模式更能够深刻地改变产业格局?”肖雪坦言,BAT与浪潮的模式对比,更像是登顶珠峰时两条线路(南坡与北坡)的差异。在他看来,浪潮的发展路径如同从北坡登顶珠峰,道路艰辛乏味,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而BAT好比是南坡登顶,前面90%是相对的坦途,风光无限也引入注目,但最后的几百米需要“毕其功于一役”。
基因和定位的差异,导致登顶路径的迥异。浪潮是一家技术型企业,长期聚焦政府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工作,基于这种信任基础实现了政府数据的授权运营。因此浪潮的很多业务首先要植根于服务政府,服务于国家战略。
浪潮推出的爱城市网是对互联网+政府起到支撑,强调“一网通办”的便利化;而一贷通则聚焦于向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授信服务,目的是帮助银行更加高效地服务于公众,而非自己去推动小微贷C端市场。这些选择,也从侧面反映出浪潮定位大数据运营商的使命。
肖雪认为,浪潮明晰自身的核心价值,对于业务有着明确的界定和取舍。正是因为定位的不同,各方从南坡和北坡登顶的路径选择还谈不上先后与成败。“这个市场空间足够大,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和市场潜能刚开始被挖掘。”
在懂懂看来,在互联网时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定律,在数据的世界里真不见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