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不是让“异己者”消失

在上一篇《“逼捐”与谩骂奥运选手,别再打着“正义”的旗号》文章的评论中,我们看到一种很常见的观点:

“会不会,能看完这篇文章的人大概率不是文中的'暴民’,文中的'暴民’也不会看懂这篇文章,作者会不会感觉很无力很无奈呀?”
“然而最让人绝望的是,他们也并不会关注你,他们圈地自萌,抱团自嗨,从头至尾可能都觉得你在说个屁。”
这是一种很关键的疑问。这样的观点,很契合我们现在对互联网的一种“同温层”或叫“信息茧房”的理解,即不同的信息并不能顺畅地“出圈”,因而大家永远都是“各说各话”,无法达成共识。
当然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因此对于上面问题的答案,最好的回应恰恰不是“如何出圈”,而是,我们得换个想法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的目标,不是解决和改变“他们”。
01.
“他们”思路的某种狭隘
当然,耐心讲理,而不是只提供情绪价值的文章,能被更多人读到是最好的,尤其是作出了文中被批判行为的人。
例如实际去辱骂奥运代表队运动员的人,实际去其他服装品牌的直播室“撒野”的人,或是任何一次令人痛心的社会行为,当然都会有一个,或一群实际的“加害者”。
在这个角度上,确实有一个“他们”,而问题的解决,可能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对“他们”的解决,不管是教育说服,还是惩罚,或者干脆让他们消失。
写批判的文章,确实更容易被这样二分法中的“我们”看到,但设想通过文章去改变“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意图。
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解决了'他们’,问题就解决了”的思路,其实“他们”也这样想。
如果你看过任何一种“他们”的文章和内容,其中都有一个简单的范式,一种“有害行为”,一种“有害思想”,一种“有害群体”的三合一。很多内容,当然还包含了对不认同者进行处理的更激进的建议,不管是禁言,还是更激烈的措施。
在上一篇文章的末尾,我提到:
“为此,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为彼此发明了大量罪名,大量纪律,大量新的修辞,并针对这些东西针锋相对地争斗。回到文章的最初,互联网这种自由落体式的恶化,就是我们发明的这些纪律和罪名已经几乎覆盖了人们的一言一行,只要稍有动作,就总是触碰了某种整体的大是大非。”
这里面的争斗,包含了“他们”,当然也包含了“我们”。不过有几个事实,我想指出。
首先,其实没有明确的“他们”与“我们”,我们肯定在某些事情之中,也会变成“他们”
比如我提出的许多观点,你一定不会完全认可,你也一定遇到过,你以为是“我们”的人,在某个视角或事件细节中,猛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差异,这个人或这类人陡然就变成了“他们”。
其次,在很多地方,“我们”和“他们”其实一样,我之前写的关于“公正”的一系列反思文章,评论区总是会有读者表达读完后产生“自我反省”的评论。
其实很多问题,在“我们”和“他们”的身上都存在,人与人的差异比我们想象的要小。例如“道德激情”,例如“公正算计”,例如“对攻击和伤害的渴望”,难以遏制的“阴阳怪气和讽刺”,以及“轻易的绝望”,如果你认为上述五项你都已经跨越,那么也许还会遇到“对自己真诚”的问题。
越是针锋相对的人,很多时候越是类似。提及这种说法,并不是想磨灭一切人与人的差异,好像我们所有人突然变得一样糟糕了,也必须要说,不同网民群体之间的素养水平也真的是参差不齐。
“我们”与“他们”,也许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但哲学教授陈嘉映给过一个重要的启发,问题关键的区别,就是这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02.
从“他们”中衍生的“丛林社会”诱惑
先说明为什么是五十步和百步,他们的相似之处,再说明他们的区别。
“丛林社会”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激烈拥抱丛林社会的人,认为丛林社会挺好,或者被称为推进社会达尔文主义价值观的人。对“我们”而言,大概会被看为狭隘有害的。
在这里,依靠这种价值观的区分,有了“我们”和“他们”。
不过吊诡的是,如果我们维持着这个“我们和他们”的硬区分,并认为他们就不会听到我们说的,他们是不可改变的,这么推导下来,那么对“丛林社会”解决的唯一希望就在于对他们的克服和消灭,这本身就是一个“超级丛林社会”的想法。
在这里,“我们”就成为了“他们”。很多人现在也相信,即“丛林社会不好,但丛林社会在当下无可避免。”
然后,“我们”就会拥有共同的行动纲领,例如“占据舆论”,例如“必要之恶”,例如把对方看作“非理性”和“愚蠢”的。在这些方面,“我们”和”他们“何其类似。
但这里依然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而且这一区分非常重要,就是“我们”至少觉得你死我活的丛林社会不好,但有一些“他们”觉得丛林社会是真正的公平,渴望伤害,渴望胜利。假如对后者说,有一个方法兴许可以避免丛林社会的现状,他恐怕还会觉得扰了他的兴致。
但这是“我们”的旨趣,这个差异就最重要了,因为关键的改善,就是由这部分“五十步”的人带来的。
因为只有五十步的人才会想到要改变,希望能够拥有更好的秩序,在他们之中才会产生例如战争中的主和派,争端的调解人,谈判或规则的订立者。
当然说到这里,你就会发现,即使是五十步之中,这样的人也不会太多,但不论如何,五十步的人会倾向于探索和聆听这样的新可能。
所以,我真正试图通过文章去影响的,就是我们“这些五十步的人”。
03.
穿透我们与他们身份的共识
文章的出发点,当然大多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对于“问题”,有很多应对的方式,批判这个问题带来的恶果,或是分析问题的成因,说明“他们”的行为如何坏,或者他们将导致什么样的衍生问题。
我当然也写过很多这样的文章,不过写多了,总会意识到这些文章的帮助不大,即便这些文章确实提供了一些人们不知道的,更精致的关于“如何坏”的解释,但好像对于如何克服这些问题,都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为这些文章,都明确地将人群在一个话题下分为“我们”和“他们”,在这个视野中,“我们”是不用改变的,“我们”已经获得了正确的知识和视角,而问题的解决仰赖“他们”的改变。
而正如这篇文章最开始的问题所示,他们也许并不会阅读这样的文章。
即便他们阅读了这样的文章,面对一个将“他们”当作问题来源,希望解决“他们”的文章,我也很怀疑这样的一篇文章就能让他们“洗心革面”。
试想在一个谈判中,提出协议方案的一方如果不能与对方达成一致,发现只是纯粹的”我们“与”他们“的区隔,会怎么样呢?除了妥协外,还能怎么做?在实际生活中,当然是找到其他的条件,或者从另外的角度阐释一个条件来达成共识。
所以,面对一个“问题”,也许一个探索的方向,就是找到一些视角和道理,在这些视角和道理之下,我们能够获得一种具有穿透性的共识,这些共识不是在“同温层”或“信息茧房”中的共识,而是更广泛的共识。
因此,这种探索,就不是一种针对“他们”的改造计划,而是针对更大的“我们”。
这种想法并不罕见,对于女性主义而言,一直有一个观点,即“男性也是父权制的受害者”,这就是一个尝试穿透女性和男性分野的视角。
例如大家所更熟悉的,“纳粹把犹太人抓走的时候,我没说话,我又不是犹太人。他们把社民党人关起来的时候,我没说话,我又不是社民党人……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抗议了”。依靠呈现一种传递性的唇亡齿寒关系,来实现一种穿透身份的共识。
这都是一些借由抹除“我们”与“他们”的界限,通过构成更大的“我们”而达成共识的策略。
不过我得坦率地说,在当下,这两种说法的效果并不太好,尤其是后者,不论我们在各种社会事件中如何反复提起这个道理,也并没有引起不同身份之间互相守望的紧迫和共情。
因为这两个在“逻辑”上几乎天衣无缝的共识,其实都在求助于一个简明的逻辑:“伤害我的也同样会伤害你”。
而依靠这个简单的逻辑实现共识,当然不会如此简单,我们需要一种对不同身份真正的穿透力。
04.
简明而切身的共识
在这里,我会进一步说明,为何公共表达可以不必着急向“他们”喊话,担忧他们并不阅读到这样的内容,而应当先从“我们”开始。
因为建立具有穿透力的共识,并不容易,上述“伤害我的也同样会伤害你”,对于“我们”并无认识的难度,但对另外的人则不然,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种“伤害”并无切身认识。
我们可以在此指责他们短视,缺乏同理心,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些也是真的,只是这样的指责,对于共识的达成也没有帮助。
因此在这里,首先需要改变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我们必须转变视角,改变我们认识自己问题的方式,对那个原有的、舒服而清晰的敌我划分模糊起来。
把旧问题变成新问题,例如在上一篇文章,就是把“理性与非理性”、“真爱国与假爱国”、“尊重与暴力”的问题,找到其中的分工社会与“本职”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挟着对于社会“大是大非”的关切,才可能推动社会改变的发生,对很多人的实际的经济生活造成影响之际,这种对分工本职的介入,才成为一种切身的问题,而这个切身的问题,才有成为共识的可能。
我想诸位大概都有至少超过5年的互联网“网龄”,见识过大大小小、反反复复的互联网思潮变更,层出不穷的争端。
应该明白,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取得对同理心或道德能力要求过高的共识,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扪心自问,我们对于和我们身份并不类似的、并非遭受大苦难的人,又匀得出多少同理心呢?
因此,社会需要简明而切身的共识,这里面没有妥协,没有改弦更张,而是转换视角认识和阐释我们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走出“议题”的舒适圈,换方式领会我们生活困境的能力和胆识,在这种新的“看法”之下,公约数才在更大的“我们”之间产生。因此,急需改变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当然,如上次评论中很多人意识到的“本职”的观念不是天衣无缝的,无法涵盖所有问题,并且会带来新的困难,例如一个人是否可以用“本职”来消解自己一切对他人的道德义务呢?
这些问题让“伤害我的也伤害你”这样的逻辑变得诱人,后者简单而天衣无缝,一下子似乎把“我们”的关切直接“复制”给了“他们”。
不过我早就放弃了可以得到完美道理,毕其功于一役,就能一次性完成共识建设,让疑惑、问题和分歧完全消失的期待。
人类文明5000年,哪个完美道理,彻底对任何分歧盖棺定论了吗?
我们需要不完美但有穿透力的道理,它当然不能完美地说服所有人,甚至不能完美地说服哪怕一个人,但这就足够了。我们的沟通和交谈会继续下去,因此这才是一种沟通和交谈,而不是道理的发明和教化。
我们将学会并共同继续挖掘在具体社会环境中简明切身、触目有力的共识,接受它的瑕疵与在某些问题上的无力,并耐心而持续地求索下去。
05.
要改变的首先是“我们”,
而不是“他们”
这是我长期进行公共表达的一点心得分享,也是回应这种“他们不会看这种文章”的疑惑。
这也是维特根斯坦那动人的教诲,他促使我们放下“唯我”的执迷,放下对事实加逻辑等于完美道理,任何不接受之人非坏即蠢的狂想,放下对敌我二分的无奈接受,从而对“我们”产生一种信念。
确实性永远栖身于“我们”之中,不在于“我”,也不在逻辑,不在理论,不在事实。
确实性栖身于不断形成的新共识,栖身于新的看法和观点。如果我们持续对此产生兴趣和探索,不把世界看作对“他们”的克服、战胜、改变,而看作不断从四面八方走向一个更大“我们”的过程,可能性就永不会在生活中缺席。
因此,要改变的永远首要是“我们”,而不是“他们”。

*本文原名《问题不靠解决“他们”而完成》,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看理想平台立场,欢迎提供不同意见的讨论。

文章图片来自《浪潮》《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编辑:苏小七。

更多「李想主义」专栏文章

(0)

相关推荐

  • 大脑不是为了追求真理的,而是用来说服别人?

    人在江湖难免会需要说服对方,现在不是古代,实在不行还能比武定输赢. 现在文明社会了,不能在依靠武力,而是需要脑力对抗.你想找人帮忙需要说服,你想争取合作需要说服,你想让别人信任你需要说服,就算你很厉害 ...

  • 切身体会——智慧早课学习一百八十四

    切身体会--智慧早课学习一百八十四 琪琪妈智慧早课学习感悟: 透过别人的问题看清了自己. 所有的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明白对面人的道就不怨人了.不管外界的人,事物如何动,我的心不动,不替人着 ...

  • 一道智力题引发的思考

    昨晚看到这个谜题,很感兴趣,于是思考答案,我想: 这个倒霉的商家拿了假钞,卖了牛肉,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损失了多少呢?嗯,应该牛肉的成本价加上假钞的价格,于是我给出了我的答案. 看到群里,有群友也是 ...

  • 法律的非合法性

    一切法律均是在非合法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这是法律不断发展变化的动力.如果不考虑法律本身来源于非法,那么法律的生命也将就此终结. 当国家在创制法律时,当国家在规定合法性问题时,国家创造法律本身的合法性 ...

  • 旅行私塾 | 知己之旅 | 第三届开篇分享

    名单公布后收到许多留言都在问是否稻子也会给没法成行的小伙伴们开小灶呢,答案是yes~ 现在就把小灶内容分享出来咯(本来是内部文件不对外传的,小编同学偷偷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嘘~收好哦,不谢不谢~) 第三 ...

  • 上了大学之后你们变了

    Marjorie Strider · 1973 __________ 上网看个段子或者gif图,很自然就哈哈哈哈哈哈笑了.一有灾难发生,多少有点难过.看到一些极其残暴的侵犯,会咬牙切齿.看到一段鸡汤, ...

  • 一束光线的命运!当关闭手电筒光源后,光线消失还是继续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持续打开光源才会照亮四周,所以一般人认为只要关闭光源,光线就会立即消失. 晚上用手电筒向夜空中发射一道光,再关闭手电筒,在人的视线内都看不见光线了.那么问题来了,这条光线到底是消 ...

  • 练习太极拳腰胯不活,学学怎样松腰松髋,立马解决问题

    练习太极拳腰胯不活,学学怎样松腰松髋,立马解决问题

  • 湿气重的人,就吃这菜,坚持每天吃,湿气消失了,大人孩子身体棒

    如果你经常感觉到疲惫不堪头发出油等等情况,那说明身体的湿气加重了,所以,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吃一些祛湿的食材,这样对身体有很好的好处.生活中有很多去湿的食材,大家一定要选择好,这次小馋猫,为大家分享一道 ...

  • 比玛雅文明还神秘,消失的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吗?

    在神秘的水下世界,论话题热度,估计只有亚特兰蒂斯,能和美人鱼是否存在一较高下了.一座拥有高度文明发展的古老大陆,在突然间遭受洪灾沉入大西洋,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致命的吸引力.再加上,越来越多出现在小说和 ...

  • 魔术技巧:空手瞬间消失手机!我慢放10倍都看不出破绽

    看完记得点击视频下方[在看]按钮,感谢大家的支持点赞

  • 世界上最大的粉色兔子快要消失了,它原本可以活到2025年

    说起毛绒绒的玩具,这可是很多女孩子的心头挚爱,可爱柔软的毛绒玩具,可以抱着拍照,搂着睡觉,在世界上有一只最大的粉红兔子,曾经满足了多少人的少女心,现在的它现状如何呢? 这只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粉红兔子, ...

  • 五位医学名家齐发声:这8种病,“饿一下就全消失”

    可得到最全病种偏方,同种病几十种治疗方案,共计上万种偏方大全 点击各个方框文字查看详情 来源:生命时报 撑出来的8种病:肥胖.疲劳.胃病.肾病.癌症.冠心病.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 到底怎么做到& ...

  • 理想像是被裁员,说不清哪时候就消失 | 群租生活

    电影<情书>剧照 李子璇工作的单位名叫未知大学.创始人本想取名理想国,但一来这个名字已经被出版集团注册,二来国中之国在政治上存在问题,创始人思来想去,决定借鉴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小说< ...

  • 乐坛才子消失10年,竟为妻子造上百栋房子

    农民出身的乔小刀,初中学历,却天生带着一身的艺术细胞,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他是文艺圈中最爱折腾的一位,办画展.出诗刊.做设计.开公司.出专辑.组乐队...... 王家卫听过他的演唱现场,想在电影里用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