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古庸国(下)

人文趣谈2019-11-20 22:08:45

当人类由“青铜时代”跨人“黑铁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让人类彼出之间的争斗更为惨烈,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大整合的时代,“屠杀”成为那一时代里最高级别的表现形式。

西周时期,青铜时代,庸国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铸造出辉煌的古庸文明,成为雄踞一方的決決大国,疆域不断扩大,至春秋初期,达到顶峰。据史料记载,古庸国故址位于今竹山县西南部的堵河南北两大支流的交汇口。早在春秋之前,庸国便横跨汉江中西部地区,雄居秦、楚之间,巴蜀之际。《尚书》记载,公元前1046年,“武王兴兵讨纣, 庸率卢、彭等八国以兵相从”,为西周王朝的兴建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得到封地,成为“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汉南国。

至春秋时代,庸国与楚国抗衡,东威慑楚国的崛起,西牵制秦国的扩张。庸是铸造大国,庸国军队挥舞着钢刀铁矛,所向披靡。公元611年,庸君以倾国之力,“率群蛮以叛楚',七战皆捷, 势如破竹。可惜的是,这次庸国的对手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楚国联合秦国和巴国前后夹击,方城战,强国梦灭,庙君引剑向颈,血光闪,庸国从此湮灭于历史的风尘中。

《左传》记载:“文公十六年, 楚天庸。”公元前611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庄王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庸人乘机联合湖南正江,元陵以北的濮人(史称江汉百濮),集结在选(今湖北枝坡带),准备进楚国都部。楚王大恐,决定迁都。有位大臣认为,“我能往, 蛮亦能往”主张进攻群蛮之首庸国的都城上庸,使其“群蛮无首“必将走各邑”。楚王采纳了这意见,亲率楚军主力,并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

楚庄王扩张了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医时难以推进。庸国在一次战斗中还俘虏 了楚将杨窗。但由于庸国疏忽,三天后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杨窗报告了庸国的情况,“庸国人人奋战, 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于是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撒退。如此连几次。楚军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军心麻痹,斗志渐渐松懈,戒备渐渐放松了。

这时,楚庄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 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在秦、巴两国军队的协助下,楚军兵分两路,总共四路大军,对庸国发起决战。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会突然杀回,仓促中应战,抵挡不住。最后楚军胜利攻人庸国的都城,结束了千年庸国的辉煌历史,成为军事战略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于方城,庸遂为三国所灭,成就了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历史神话。梁启超在评价庸国灭亡时说: “楚庄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巴庸世为楚病,巴服而庸灭,楚无内忧,得以全力争中原。”

灭庸对春秋战局有重大影响,在陕西强大的秦国与楚国没有了缓中区,两国直接接壤,冲突不断,十堰成了秦楚争斗的拉锯战地区,许多地方“朝秦暮楚”,有了楚长城,有了古战场,反复争夺。庸国对西周春秋格局的变迁产生了影响。

金戈铁马将古庸人的家园撕成了碎片,古庸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唐、宋、元、明、清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庸人南迁,是一个族群向人类理想生存进行的一次施路特移。 在明西、张泉界湘西更为大的山林中,庸人与当地族群和谐共处,并将大庸开发成为避秦遗世的武陵仙境。

在庸国败亡后,庸人中有一支远走东南瓯越(福建)山地,成了后来的百越中的越人一支。向南逃亡的庸人,在今湖南省的张家界大溶溪两岸定居。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瀤水水两岸繁行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于黔中那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今蒋家坪乡太平村)。三国时期设立上庸郡,西魏设上庸县和竹山县,宋朝将上庸县并入竹山县。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永定县。

1988年底,组建省辖地级市大庸市,1994年,地级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如今的张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为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共计11.84万人,其中土家族98万人,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体民族。张家界土家族属于古代庸国人的后裔民。

呜呼哀哉!庸国灭亡了,曾经的农业大国、铸造大国、诗歌大国、建筑大国一个久远的名词,从此湮灭于历史的烟海。

由于庸国在战国之前即已灭亡,史书上可见的文史资料很有限,难以对古庸国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与研究,以致人们对古庸国造成了淡化或遗忘。古庸国历史之悠久,地位之显赫,决定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古庸国属地分别隶属于现湖北、陕西、重庆、湖南三省一市,属于不同的省、市管辖,但长期以来仍然保留着不少共同的文化特征,如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殡葬文化、语言文化、娱乐文化、巫文化等。尽管有的文化现象仍一直成为史学界难解之谜。

庸国灭亡后,庸人开始了悲壮地迁徙,去寻找新的家园,在四面强敌、遍地狼烟的虎视下,他们的迁徒路线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沿着武陵山脉过峡江,进入清江、酉水、澧水流域,而这些区域,正是现在土家族的主要分布地。

庸人南迁后,在与当地族群的和谐共存中,成为今天土家族的重要源,共同创造了大庸文化。古庸国国都所在地的周围,系现今竹溪、竹山,及与其相邻的平利、镇坪北部、旬阳、郧西等地区,其方言、口音也基本相同,应归属于一个方言区。这方言暂以竹溪方言为代表, 这种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历经多少朝代?也直是个谜。一个氏族、一个部落的方言能够稳定下来,并延续不断地同化外来人口的语言,其主要原因,很可能还是受古庸国语言文化的影响。比如,竹溪人将墙基处称为“墙根脚”,郧西、白河也这样称谓。竹溪人原本将父亲称“伯”,三峡地区、奉节、巫溪带也将父亲叫“伯”。还有“姐姐做鞋妹妹剪样”、“照葫芦画瓢”、“出头的格子(或椽子)先烂”等方言格语,在古庸国所属地均通用。

庸人丧葬文化中最独特的是岩葬,一般称其为“悬棺文化”。长江三峡地区、汉水流域、重庆、 四川、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悬棺,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谜底长期无人揭开。其实,三峡、小三峡地区的悬棺,应该归属古庸国岩葬文化。清《郧阳府志》就记载竹山南部官渡河(堵河支流)有悬棺。庸国的岩葬风俗甚至延续到清未至民国初年。

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最近在水坪镇洛家河洞穴中还发现了完整的人骨。这些洞穴即供古人丧葬之用。当地还有着一种传说:古人见人老了便死,而蛇在洞中蜕一层皮就变年轻了,觉得不公平。请求上天变人死蛇蜕壳为蛇死人蜕壳。上天答应了请求。于是人老了睡进洞中蜕一层皮又重返年轻。不料这样下去人满为患,古人只好又请求上天还人死蛇蜕壳。以上的民间传说与竹溪岩葬风俗有紧密联系,老人洞事实上就是老人死后的丧葬之地。

古庸国是我国巫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江三峡的巫山古称灵山。《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灵山有十巫(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今已被证明均为早期的庸人。庸国所属江汉西部各地,明、清以前均有“民多信巫”的记载。 至今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许多巫文化,而且其使用的巫木也基本相同。巫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文化,由于长期宝贵经验的积累,使得鄂、渝、陕边境地区民间中草医颇具地方特色。这与古代庸国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茶在中国作为饮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庸国都城上庸所在地而言,唐宋之前的确少见茶叶的历史记载,但并不等于这里就不出产茶叶,也不等于庸国不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从资料看,古庸国属地其他地区都产茶叶,有的早在汉唐时期就享有盛名。在竹溪县文化馆里,收藏有一件出土的青铜器,下面为一个小鼎,上面有 一个铜碗,碗口一边制造有缺口。据研究,这件青铜器即古人煮茶所用。清《竹溪县志》记载:在明清年间竹溪居民不仅有饮茶习俗,还在县城东西两地开办茶亭,作为善举供过往行人饮茶。茶叶还是民间作为一种巫术“避邪”所用的“五谷盐茶”之一。

庸国还是我国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夏商时期,庸人就在鱼邑开发了盐泉,用以煮盐,并打开了通往楚、秦(现陕西、湖北、河南)等地的盐道。秦地少盐,楚灭庸后占领了庸人的盐泉,借以控秦。秦国派白起占领了鱼邑之地,夺取了原庸的盐泉。据史书记载,秦楚战争,首先就是从争夺庸人盐资源开始的。

庸人南迁,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隐逸与沉潜。在鄂西、张家界、湘西广表的山林中,庸人将大庸开拓成为避秦遗世的武陵仙境,隐逸文化遂成为这一时期大庸文化的特质。历朝历代,这一隐逸文化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在此归隐。

早在庸人举族南迁之前,与庸人同宗同族的赤松子就已归隐于大庸。赤松子之后,有鬼谷子修隐于大庸天门山、汉留侯张良归隐于大唐青岩山(今张家界),这三人是中国历史上大有名气的人物,他们的归隐自然是万众瞩目的,与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相比,更多的隐者已然湮没在历史的清风里,无形中又成就了真正完美的隐逸。正是一代代无名的隐者,托起了电文化的遗风逸骨。大庸文化,实质上就是一部民族的隐逸传奇。

(0)

相关推荐

  • 张家界,和助周武王灭商的古庸人有关

    最近湖南张家界又火了,因为当地的一场大型演出--魅力湘西,有来自大连的几个观众被查出是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前往张家界时曾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转机.在张家界看了这场大型演出的有两千多观众,全国各地都在排 ...

  • 失落的古庸国

    现在有很多人,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间,往往会问历史学家或学者一个问题:"那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听到这样的问题,也许往往很多人胡这样回答:"当然是黄河流域喽". ...

  • 失落的古庸国(上),并不弱势的古庸国,为何在历史中被抹去?

    失落的古庸国(上),并不弱势的古庸国,为何在历史中被抹去? 人文趣谈2019-11-18 21:08:23 长江至汉水流域古称"江汉".江汉地区千流百川东流入海,故<诗经&g ...

  • 石泉古城,探寻历史上辉煌一度的古庸国

    言泊远七律·石泉古城(<石泉古城,探寻历史上辉煌一度的古庸国>)(中华新韵)云峰拱护旧桃源,汉水潺潺映碧蓝.黛瓦笼荫知岁月,青砖砌壁固城垣.庸国故事来千载,秦后风情赋百篇.一曲皮黄吟古韵, ...

  • 古庸国灭亡后庸人南迁创造了诸多隐士向往的梦境之地

    古庸国灭亡后庸人南迁创造了诸多隐士向往的梦境之地 原创梦圆史话2018-11-05 22:13:16 历史记载,庸国人为了更好的养蚕,从岷山上游的大山中走出来,进入了成都平原地区.北接秦国,东靠楚国. ...

  • 张家界(古庸国)的历史溯源

    2018-10-13 22:45:23 [摘要]张家界市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从舜放驩兜于崇山后,这里的苗族等土著民族便开始创造张家界历史文化,曾在春秋战国之前建立古庸国. 张家界市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

  • 古滇国消失背后的真相:探索地下世界的失落文明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传说,中国西南的大山当中,隐藏着一条地下通道. 你不用翻山越岭,只需要穿过某条秘密通道,就能到达印度. 比如神秘的三星堆人,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们为什么 ...

  • 古玉王国(海昏侯出土玉器)下

    纵观全球范围内,若要讲到玉器和玉文化,那边是首推中华民族.此乃中华之根也是中华之魂,讲到汉代玉器就绕不开近些年开发的海昏侯大墓,随着海昏侯墓发掘工作的进展,人们发现刘贺墓藏的美玉众多,美不胜收,且各有 ...

  • 庸人与庸国

    庸人,古庸国人民.古庸国是春秋时巴.秦.楚三国间较大的国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 庸,中华古国名.古庸国所处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发祥地,与黄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样,同是中华 ...

  • 古滇国与斯基泰,

    原文地址:司令读史(二十九)- 古滇国与斯基泰,牛虎案与格里芬作者:司令小兵 昨晚司令小兵家又聚满朋友,纯真美食.行游世界.开拓眼界是主题.其乐融融间有被问道"你们怎么发现那么多的历史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