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信念
昨天我们说到世界理性,大家可能觉得说法有些唯心,或者并不太理解什么是世界理性,这个话题比较深,也比较大,不能完全领会的话咱们就暂时搁置,以后再说。
而它的反面倒是更贴近日常的理解,那就是非理性。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不能理解善,那就从非善来理解,通过认识“非A”来逐步接近“A”。
所以,今天来看一下非理性。
通常的定义是:所谓非理性信念,就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想法;而理性信念,就是符合现实的想法。
这个定义看起来平淡无奇,也容易让人忽视和误解——这种现象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一种。
我们再来试着用另一种说法来刺激你的注意:所谓非理性信念,就是个人自恋的执念;而理性信念,就是洞察并顺应了世界理性的信念。
你猜得没错,人类的很多非理性信念,源头还是个人自恋。
美国心理学家,情绪ABC理论的创建人阿尔伯特·艾利斯对此有独特的研究,艾利斯出生于美国,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他尝试过精神分析实践,但经过实践后对精神分析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并由此成为反对精神分析的主要人物之一。
1955年,结合其信奉的哲学观点(现象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哲学)和讲究实效的行为主义,艾利斯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合理情绪疗法,即情绪ABC理论。
虽然外界褒贬不一,但艾利斯是自弗洛伊德以来唯一创建了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心理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并通过不懈努力坚定地捍卫了这一理论。
艾利斯认为,事情发生的一切都根源于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
人类大多数的情绪困扰,都产生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甚至会引起情绪障碍。
ABC理论中:
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
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
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信念B。
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等来经验A。
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
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我们先放下专业的术语和见解,单说艾利斯通过临床经验总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11种非理性信念,就很有意思。
1、自己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周围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要求自己是全能的,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世界上有许多无用的、可憎的、邪恶的坏人,对他们应该歧视和排斥,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5、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困苦,人的责任和压力太重,因此要设法逃避现实;
6、人的不愉快均由外在环境因素造成,因此人是无法克服痛苦和困扰的;
7、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准备他们的发生;
8、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行为,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9、人是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的,因此,总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让自己依附;
10、人应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而伤心难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精确的答案和完美的解决办法,一旦不能如此,就十分痛苦。
这些常见的非理性又可以归为三类:绝对要求、以偏概全、极端后果。
绝对要求是一种完美主义,比如我一定要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比如我一定要做一个最特别的人,比如我一定要对每个问题都有精准的答案和完美的解决方案。
通俗的说法就是这个人比较完美主义,其实我们也知道完美主义的后果往往是最不完美的,但如果秉持这样一种逃不开自恋恐惧的非理性信念,那么,后果往往是看不到事情真相,活在自欺欺人的想象中。
以偏概全其实也是完美主义的延伸,因为不允许自己有瑕疵,不接受自己的失败和出错,所以经常会在一两次的失败中就做一个大总结,一次考试失败、一次求爱失败、一次演讲失败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遇到一两次挫折,或者看到一两件不合理的事情,就会产生“这个世界没救了”的想法,总是觉得压力很大,或者大难临头,或者产生迫害妄想。
艾利斯认为,这甚至也算是一种法西斯主义,他认为,我们要学习把事情和人分开,知道每件事情都只是一部分而已,不能因为这个部分不好就从整体上否定一个人。
用通俗的话来讲,这就是为人处世中的:“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极端后果的倾向也是一样,跟前两者完全相关,缘起一处。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总是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人对自身的关注和感受本就千百倍大于对别人的痛苦的感受之外,也是由于自恋。
说直白一点,那就是:比惨我也要比过你。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认可对方是最惨的人,他虽然处于悲痛中但似乎透着一种满足感,而如果你否定了这一点,告诉他其实还有远比他惨的,他反而会怅然若失。
无论是绝对要求、以偏概全还是极端后果,人们的情绪如此折腾,都是缘起于一点:深深的自恋。
从ABC理论来说,B是唯一可控的变量,而同样的A经由不同的B就会得出不同的C。
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这些都可以归结为“认知”,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正确的认知很重要,而正确认知,首先需要化解自恋。
不过自恋是生命本能的动力之一,化解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比想象中难多了,只能说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唯有身体力行,去经验、去感受,才能逐渐积累自己的“真知“。
又到周末啦!休假的日子,还是放下文字、多多投入真实的生活吧~下周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