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影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及如何在短时期内收回投资成本

近年来,国内电影票房连年走高,全国影院数和银幕数也在持续扩张。那么,开一家影院到底有多赚钱呢?其实一家影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票房、卖品、会员卡、广告和已经越来越丰富的影院“新形态”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成本还需要怎么做呢?

票房收益大概占到总收入70%

但票房数字虽高,留给影院的真正利润却很少,因为票房收入要层层分配,要交给影片制作方、发行方、物业方、收银系统、售票网站、税务局等多个相关利益方,最后留给影院的毛利只有10%左右。但影院还要负担昂贵的租金、设备损耗、水电、人工等成本。如果论总收入,毫无疑问是票房所占比重最高。但是如果按投入产出比的话,妥妥儿的是卖品。

餐饮卖品

主要来自于可乐爆米花甜品。根据万达院线发布的信息,票房收入同比增长 21%,非票房收入占营业收入的34%。此前万达曾表示,万达院线在2013年中靠卖爆米花收入3.9亿元,占2013年总收入41亿元的9.5%。以9.5%的比例计算,2016年万达院线光卖爆米花和可乐的收入就超过了十亿元。

电影衍生卖品

比如与影片角色、剧情、道具相关的纪念商品等。越来越多的影院开始在影厅内专门开辟一块区域来专门售卖衍生品,还有一些是在影院旁边开店来售卖电影的衍生品。数年前,国内的媒体就开始高喊影视衍生品里有金矿。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明,总被拿出来举证的是这样一段话:“好莱坞的电影收入中票房只占30%,衍生品收入可以达到电影公司的70%。”毫无疑问,衍生品的市场正在中国慢慢觉醒。

会员卡

这是一种快速收回资金的方式。一百到几千元不等的会员卡,自己看也好,送人也好。对于影院来说,只要我卖出去就是赚钱了。但你真的能用完里面的钱吗?连银行卡都有“沉睡卡”,何况淹没在无数张会员卡中的电影充值卡呢。

广告收入

包括片头广告;影城的灯箱广告,有电子屏的,也有纸质的;大厅空白场地把广告位租赁给别人;影厅冠名;影票LOGO等。

越来越多的影院“新业态”

电影院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个体,由于自身服务内容过于单一,加上受电商售票,以及同行竞争的影响,现在更是感到了观众流量不足、滞留时间短、消费欲望低所带来的经营压力。为了让观众能在电影院多待上几分钟,也为了可以多赚些外块,促进下卖品销量,各大影院纷纷开始试水新业态。

按摩椅

按摩座椅作为影院新业态中的一个“旧事物”,其实是披着共享经济的外衣而来的。在理论上,按摩座椅虽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给观众提供放松按摩的服务,但就实际效果而言,大部分观众可能只是将它当成等候区的普通座椅来使用,真正扫码按摩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就算在墙上贴着“付费使用,请勿闲坐”的字样,大部分观众也不会理睬,依然是坐在那里玩玩手机而已。

娃娃机

相比之下,娃娃机的效果可能要好一点。娃娃机的消费群体主要还是刚谈恋爱的都市青年男女,对他们来说,用等候电影开场的时间抓一抓娃娃并不会花太多钱,也可以哄女孩子开心,因而算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手段。影院方面若想从娃娃机上谋取更多的利益,首先就要和商家沟通,丰富娃娃机的玩偶品类,同时提高玩偶的造型水平,也可以将一些电影衍生的玩偶投入到娃娃机中。

迷你KTV

最近风靡的迷你KTV已成了影院的常见配套服务。但是利润回报却不如想象中的丰厚。一台迷你KTV机器的成本在两到三万元。收费模式一般都是一首歌五元,或者半小时三十元。一个小时六十块钱,按全天运营十二个小时完全无休来算,不算电费等运营成本,全天无休最多一天也就赚700块钱,更别说实际上空闲时间非常多,只有人流高峰时期会很火爆。并且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因此从影院出租场地的角度来说,其租金也往往高于娃娃机的租金。

餐饮服务

像自助餐厅、咖啡厅、西餐厅这类轻餐饮业态,近年来入驻影院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需要指出的是,筹备餐饮业态的门槛相对较高,其实就相当于在影院开了家餐厅,不仅对装修、厨具设备的投入有一定要求,还要招聘专业的餐饮操作人员(厨师等),还涉及到采购食材,保持食材新鲜度,处理厨余垃圾等问题,所以只有部分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影院才会涉及到此类业态中。

书吧、画廊等

我们时常也会听说一些“准艺术影院”通过举办画展、图书签收会等形式,配合电影宣传吸引人气的做法。虽然这类活动很多在短期内都取得了成功,但单就经济效益而言,影院为此付出的精力和赚到的金钱显然是不成正比的,主要也就能起到提升影院品牌影响力、做大口碑和辅助经营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品

不仅有电影后产品和进口食品,还会有许多新奇好玩的创意礼品和时尚用品,比如磁性便签纸、变形金刚汽车贴、保鲜盒、洗化用品等。总之就是一些会让人觉得有趣,能快速激发顾客消费欲望的商品。它们通常比一般被锁进玻璃柜的电影后产品要更加贴近观众,很多样品都会摆放在开放的货架上供顾客随意把玩,在价格上它们也并非是完全高不可攀的,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既有小玩意也有大物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购物体验,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影院中较受欢迎。

除此之外,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成本成为各家影院的重中之重。那影院靠什么赚钱呢?

利用地理位置优势

首先,充分利用“地利”优势,发掘影院周围的可利用资源,培养一方观众的观影习惯。因为电影院在投资之初就已经考虑到周围的商圈、人群、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只要将这些人分类研究,得出他们对观影的共同要求,例如时间、票价、环境、交通等问题,在影院的排片上适当安排,配合适当的营销、宣传手段,在周围的商圈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便能够慢慢稳固自己的观众群。

发展其他盈利项目

其次,在不断提高票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其他盈利项目。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影院主要都依靠电影票房的收入运行,甚至有的影院100% 依靠票房,这不但为影院的成本回收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为影院的运营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而大力发展其他盈利项目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电影院而言,所谓其他盈利项目主要是指卖品、广告、租金等。这几个项目的利润一般不会参与到与院线、物业的分账中,所以影院所得利润会比较高。在卖品中还有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后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比如玩具、海报、服装、图书等。虽然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但有的影院已经开始不断发展这一利润增长点。

按照国际惯例,电影票房和后电影产品的比例应该为2 :8,也就是说如果我国城市电影票房达到300 亿元的话,那么后电影产品产生的价值则应该是1200 亿元。事实却远非如此。一方面,国内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基本依靠国外,自主产品比较少。另一方面,后电影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众多影院担心的问题。受制于上述原因,电影院的后产品销售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如果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项目,培养电影观众电影后产品的消费习惯,这将会成为影院的新盈利点。

广告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盈利点就是广告。目前,上海、广州影院的广告做得比较好,有的影院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如果能够将此市场打开,形成一种定势和习惯,那么这将会成为影院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影院广告主要包括片前广告、冠名、海报以及临街广告等几种形式。片前广告的范围比较宽泛,主要包括制片方招商的贴片广告和影院自主招揽的广告两部分。

贴片广告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广告形式,但是可遇不可求,因为它们往往是伴随大片一起出现,影院在播放贴片广告的同时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分账。而影院自主招揽的广告则是影院自身的行为,其播放时间和方式并没有受到行业、片方等各方面的限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重要的是所有的收入不用参与到分账当中,其利润自然高。

影院要利用观众在影院中对广告的注意力和接受度比较高的优势,让商家意识到广告在影院中播放的效果要大于电视、车载、广播、平面媒体等各种广告效果,从观念上影响商家的广告观念,从而开拓更广泛的片前广告市场。其次,采用多种广告形式,比如影厅的冠名、海报、临街广告等都可以成为影院增加广告收入的拓展形式。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影院的广告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种,而是开发了多种其他形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广告形式,影院自身意识到这部分能够成为影院回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是影院大力开拓广告市场的动力和意识之源。

租金

租金也是影院增加收入的一个法宝,其一方面可以作为影院建设投资成本的主要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项盈利项目在影院的运营中被不断挖掘。目前,作为成本的影院租金多以票房数按比例分成的形式操作,而这也成为影院日常经营中最主要的运营成本之一,而且不同投资主体间围绕影院项目的竞争也让租金比例不断攀高,极大挤压了影院经营的利润空间。

对于有房地产产业背景的电影院投资方来讲,在没有租金的情况下,影院的利润能够达到70% 之高,但对于依靠租赁放映空间的影院来讲,其租金的压力相对会比较大。影城将影院必需空间以外的地方分别租给必胜客、哈根达斯冰激淋店、赛百味、DQ 冰激凌店、吉野家、味多美西饼店、双子座咖啡等一些形象、口碑和品牌都比较好的商家,不但给影院带来一定的人流,也为观众候场提供了便利,成为影院服务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些品牌的进入必须与该影院的品牌、形象等相得益彰,并非毫无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