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4)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4)

文|01一线

小时候我们渴望过年,因为常听大人们讲,过年是一家团圆欢乐。是啊,老祖宗规矩通情达理,人们经过一年的生计谋划和艰辛劳动,应该停下来,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虽然劳累,却也心甘。小时候,我也自然兴高采烈参与其中,等到学校放过寒假,就开始数着日子过年了,期待着新年的来临。

学校放假后,小时候的我们暂时放下心中的学习理想,只把新年当作了一年中最大的期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没有尚好的衣服,总是穿着缝缝补补的旧衣裳,过年的新衣是我们一年的期盼;我们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新年的爆竹是我们心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没有苹果,没有蜜饯,但有的是农村日复一日的土产火爆火炒米糖年糕、豆子、红薯干和花生。特别是新年的猪头、鸡、鸭和鱼肉就成了一想起来就会流口水的诱惑。

记得小时候,每到年关,村子里开始酝酿干鱼塘,再就是杀猪过年,接下来就是备吃年货。这样忙着忙着,忙好了吃的忙穿的,家家户户打扫一新,孩子们也笑脸如花。

动物中大概能与年挂上关系的主要是猪、鱼和鸡,因而把它们称作为年猪、年鱼和年鸡,所谓祭祖要用的“三鲜”。上期说过年猪,这回聊聊年鱼味,中华习俗里有“年年有鱼(余)”的说法。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到了腊月底,村里几个为首的,就要合计着来干塘,就是车干或抽干水塘里的水,把鱼捉上来分给家家户户过年吃。在池塘间筑一个小的挡水土坝,架上水车或抽水机,男人们轮流着来车水和看管着抽水机,村上的男女老少基本都围着鱼塘观看,慢慢地可爱的鱼儿泛出了它们白白的肚子,小孩们有的拿个鱼叉,趁人不注意就近叉一条鱼,连忙跑回家交给妈妈烧成晚餐桌上的美味。有的小孩不小心就滚到了烂泥里,弄得衣服胶鞋洗都洗不出来。池塘边男人们喊叫着,兴致高调笑着,一条条大鱼被捉上来,一排排地摆在地上,一家家都拎个篮子就跑去分鱼了,一些狡诈的村民这时候就开始大声嚷嚷了,分得多少,优劣,都在争论之列。鱼到家了,开始忙鱼肉处理。只道是“干塘捕鱼过大年,年年有‘鱼’好兆头”。

记忆中的老家农村农民干鱼塘过年,隆隆的家乡年味。队里养了一年,或养了两年的鱼看看有多大。干塘捕鱼,也算是乡村农历腊月里一项喜庆热闹的活动。那时,乡村不少农户忙着干塘捕鱼,在热闹的气氛中期盼新的一年吉祥有“鱼”。

记得集体耕种的年代,村子祠堂大门口的鱼塘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干塘捉鱼,然后按人口分鱼过年。那时还是大集体,谁家也没有冰箱储存食物。农村人也没有钱去街上买鱼过年,过年的鱼就在祠堂门口的水塘里。遇上上春年份,天晴气温高,干塘捉鱼很方便,但是,想把鲜鱼储存到过年食用,保鲜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因此,腊月二十八干鱼塘是最佳时机。把鱼分了,大家回去收拾一下鱼,就过年了。至于,鱼是清蒸?还是油炸?家庭主妇自己做主了。对于平日荤腥吃得少的农村人来说,过年有鱼吃,才是一件大事。

腊月二十八前后,没上春,处于寒冬,这就是天气寒冷年份。寒风刺骨,那还算好,起初要车水,就是用抽水机抽水,到了后面也得要用出箕泼水(村里人叫“壶水”)一阵,车水壶水全身运动,很快就会热呼起来。最坏的天气是下雨天,其次,是下雪的天气。到了干塘那天,每家每户派来一个青壮年劳力干塘。干塘两件事,先是要排干鱼塘里的水,再就中捞鱼捉鱼摸鱼。那个时代,村子没有电,现在的抽水机(水泵)派不上用处。排水是先用锄头铁锹打开鱼塘的一个决口放水,放到水位跟外面一样高时,鱼塘的水就排不出去了。这时,就自然要用人力水车车水,后来村子用倒两棵大樟树卖钱置换到了一套柴油抽水机,另外,还购有一套脱谷(村里叫机米)机。车水或抽水到了最后,还得人工泼水排水,我们土话叫壶水。壶水是用一种竹篾编制的泼水工具,像竖着破开的小竹桶的一半。安个长手把,可以握在手上,人就并排站着,往池塘外不停地泼水排水。

那时物质贫乏,没有下水雨裤,就算市面有卖,农民也买不起的。干塘的人来到鱼塘边,大家赤脚上阵下水干活,轮流一字排开,站在水里往鱼塘外面不断泼水。有时,也高底分段来泼水。如果是下雪天,事先会派人在祠堂里烧一堆火,给下水干塘的村民轮换取暖享用。

到了干塘那天,鱼塘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做小孩的早早就来了,站着或坐着围在鱼塘的岸边上,心急火燎想看干塘的热闹。就象是看一回露天电影一样来劲,孩子们经常因为为了争抢一个好位置,有的孩子被挤得滚到鱼塘的稀泥里去了,手忙脚乱地爬起来,浑身烂稀泥,脸上也是泥巴,又惊又气,一路哭着回去。回去了,还是难免被家长臭骂一顿。自然还是不死心,换好衣服又悄悄来到鱼塘岸边凑热闹。不过比之前小心了许多,如果再摔一跤,回去就没有衣服可以换了。雨雪天,衣服难干。那时孩子们冬衣很少。

在干塘现场,随着鱼塘的水被逐渐放干,塘螺、宽蚌、尖蚌子和鱼尾渐渐露出了水面,几位村民卷上裤子开始捞鱼摸鱼。鱼塘里的鱼可是再无藏身之地,开始显得惊慌失措了。之前是小一点的鱼跳出水面,接着,大鱼也沉不住气了,也纷纷飞出水面。每逢有鱼跃出水面,岸上就发出一阵欢呼声,大家估摸着鱼的大小重量。膘肥体壮的青、草、鲢、鳙鱼横冲直闯,水花乱溅;欢蹦乱跳的鲫鱼、黄鲢东突西撞,密密麻麻。人们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在塘边看热闹,然后等着能分到的几条刚捕上来的鲜鱼,或清蒸或红烧,讨上一个“年年有鱼,年年福”的新春喜气!

我们看村民干塘捉鱼比在家里吃鱼还有滋有味。如果是天晴,村里男女老少几乎倾巢而出,都围在鱼塘边上看干塘。人们七嘴八舌地大声聊天,孩子们围在鱼塘边追追打打,欢声笑语在祠堂上空飘扬。老头会吸着一通旱烟,看着鱼塘里的后生干塘,不时用烟斗指指画画,大声嚷几句。老婆子会围着头巾,眯着眼看一群人在鱼塘里干活,身上稀泥糊得跟泥猴一样,笑得脸上的皱纹开了花。还有些心急的主妇提着一个水桶,准备装分的鱼回家去。她们脚站麻了,就干脆坐在水桶边沿看热闹。住在附近的村民或就搬来凳子,坐下来慢慢看村民忙活,不想错过这最精彩的一幕。毕竟每年才一次这样的盛况。

鱼塘里的水,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地泼水,水位越来越浅了,鱼儿慢慢露出了又黑又长的脊背,大大小小的鱼在泥浆里水里摔着尾巴,欢蹦乱跳的,争先恐后向池塘中心的那一滩水游过去。此时,鱼塘里人声鼎沸。有的在泼水,有的手里抓住一个箩筐,把看得见的鱼一一捉到箩筐里,每捉到一条大鱼,岸上就会发出一片欢呼,就像在看热闹的球赛一样,又刺激又惊喜。鱼塘里大多数是养殖的四大淡水鱼,有鲤鱼、鳙鱼、鲢鱼和草鱼,还有一些杂鱼,都是常见的鲫鱼、鲢鱼、泥鳅、甲鱼、黄鳝等等。捉鱼的人眼疾手快,由于气温很低,难免会手指僵硬,捉在手上的鱼又溜走了。岸上的观众急得不得了,尖叫起来。还有一些鱼,捉鱼的人没看到,岸上眼尖的孩子就左指右指,希望鱼塘里的大人快点抓住那条漏网之鱼。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干塘,下了小雪。村里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后生,下水捉鱼冻得哆哆嗦嗦,赤脚走回祠堂里烤火,苦着脸,差点哭了出来,人生第一次雪天下水干塘,很不容易哟!那些年长的男人就笑他,这点苦都吃不了。每年都要经过彻骨寒,才可以吃到新鲜的家乡的鱼。旁观的人看着他那个熊样,就哈哈大笑。那个后生又羞愧又不服气,对那些穿着鞋袜,手抄在口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说,有本事!明年你们也来捉鱼试试,看看什么滋味!

鱼塘里的鱼一箩筐一箩筐被身强力壮的村民抬到祠堂西边中秋烧的坪地上,队长熟练地手拿大称,一筐一筐称重,两个大汉抬箩筐里的鱼,精明的会计就仔细登记数目,等所有的鱼都称完了。大家就焦急地等着队长宣布,每个人头分多少鱼过年。那些下水干鱼塘的成人就赶紧洗脚,烤火,拖沓着一双旧鞋子,手里拽着一个水桶,也在旁边等着分鱼。

所有的鱼都摆在地里,大鱼一堆,小鱼一堆。然后,就分每家每户的分量。那么多的鱼摆在眼前,在小孩子的眼里,十分壮观,有的鱼还活蹦乱跳的。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欢喜的。得相同重量鱼的家庭,就抓阄,抓到哪个序号,就拿哪一份。坪地围满了乡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分到一份满意的鱼。鱼分完了,一家老小欢欢喜喜的,肩挑手提把鱼运回去。每当我家分到了鱼,我家的洗衣盆、脸盆、水桶里都是鱼。我们小孩子最兴奋,东看看,西摸摸,就像买回来了一些小宠物一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剖鱼的苦活都是母亲她亲力亲为。母亲把大鱼杀剖好,挂在厅堂的几个挂钩上,或挂在外面晾晒衣服的竹杈子上,每个竹杈挂一条大鱼,放在阴凉处沥水。小鱼捏去内脏,就用油炸好,炸得满屋都是鱼香味,我们赶紧偷一只香喷喷的小鱼解馋。鱼头最好用来烹豆腐,冬日的餐桌上有一盘热乎乎的鱼头豆腐,食欲就会大增。每年待客都有一碟子油炸小鱼干,可以吃到元宵节,都不会坏了。大鱼晾晒干了,母亲就会剁成小块,有的做成霉鱼,咸香微辣,别有一番风味,是很好的下饭菜。有的大鱼剁成小块,用油炸好,来客了,就和蒜苗或芹菜炒着吃,也很鲜美。

虽说村上有大大小小很多的鱼塘,但祠堂大门口的鱼塘(我们叫大门塘下)对我们村来说十分重要,每年都在塘里放各种鱼苗,因而成了村里人储存鲜鱼的天然大冰箱。池塘里的鱼是我们村子里每家每户一年的美好期盼。那些鲜美的鱼让我们农村的人过年时饱了口福,丰富了我们贫寒人家的年味。

我忘不了故乡腊月二十七、八干塘的情景。我们故乡的乡亲勤劳质朴,吃苦耐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年腊月这个时候,赤脚下水干塘是对一个个农村主要劳力的一次次艰难的考验。想到过去,一个村庄的村民寒冬腊月团结一致,共甘共苦,干塘捉鱼过大年的热闹场面,也是一副宗亲和睦难得的温馨画面。

如今,村子的那口大鱼塘还在,雪天下水捉鱼的那些乡亲都老了,有的甚至作古了。我们当年看热闹的这批孩子们现在也都五十大几了。这些童年的玩伴,有的还留在庄上种地,有的考上大学分散在祖国的天南地北,背井离乡辛苦谋生。有的人甚至后来在外地务工安居乐业了。不知道童年的伙伴是否还记得,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村上干塘捉鱼的有趣情景。有了鱼和肉,大年就好过。遥想童年,我总觉得还是乡下过去的年过得有滋有味。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2020年担任《庐陵诗词》电子微刊编委;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及其微刊编委。2020年荣获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南方的农村多数是在过年前“干塘”捉鱼?难道不怕冷吗?

    文/农夫也疯狂 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这个时候在农村里有些养猪的人家,也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了,因为每年到了大雪节气以后,就要宰杀"年猪"了,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做腊肉.腌肉了.其 ...

  • 通宵守鱼塘,因为怕被人偷,农村的套路挺深

    老陈前几天就开始计划着要去买一个抽水机,后来发现抽水机太贵,那种小型的抽水机要四百块,他觉得贵了(其实我也觉得贵了,而且一年用一次,根本没必要),就把以前用坏了的一个拿去修理了一下.到昨天,他才决定把 ...

  • 冬夜 大山 鱼水之欢

    (这是前几年的一篇老文章了,马上又要过年,徽州大山里的民俗活动又要上演.这样的原生态的民俗,能保留多久?谁也不知道.稍作改动,再次发出.今年想看的朋友们早做打算哦.) 坐标:古徽州府府衙所在地---歙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9):年初一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9):年初一 文|01一线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习俗又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2021年2月12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8):年三十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8):年三十 文|01一线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今天大家期盼的春节脚步到了年三十了.在我国,人们忙碌了一年四季,春节是一种大家停歇匆忙的脚步,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7)除夕祭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7)除夕祭 文|01一线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在古代,春节是立春之节,是一个迎接春天的节日.由于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6):贴年画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6):贴年画 文|01一线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过年,那时常听大人们讲,过年是一家团圆欢乐.是啊,老祖宗的规矩通情达理,人们经过一年的生计谋划和艰辛劳动,应该停下来,过几天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5):杀年鸡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5):杀年鸡 文|01一线 小时候的我们渴望过年,那时常听大人们讲,过年是一家团圆欢乐.是啊,老祖宗的规矩通情达理,人们经过一年的生计谋划和艰辛劳动,应该停下来,过几天舒心的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2)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2) 文|01一线 2021年的春天到了,年味浓了.开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家家户户闹团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在古代,春节是立春之节,是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1)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1) 文|01一线 昨天立春,今天小年.昨晚十时左右,一连串的爆竹声告示人们,春天到了,年味浓了.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家家户户闹团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 ...

  • 浓浓东北味一一辽阳李兆麟将军故居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生于1910年11月.九·一八事变后,他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先后任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24路军副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委.第3路军总指挥等职.曾套用古曲"落花调 ...

  • 富春四小 范子晗 || 浓浓年味过新春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浓浓年味过新春 富春四小 五(4)班  范子晗 指导老师:贾雪芬 迎新年,过除夕:贴窗花,福来到:大人小孩一起笑.转眼间,庚子鼠年挥手道别而去,辛丑牛年招手微笑而来,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