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Ultium模组集成液冷的设计探讨
上汽通用今晚的科技日披露了许多关于Ultium国产化的信息,也展示了更多Ultium电池技术。
在此之前,我对Ultium的模组设计思路还不是很确定,GM只是披露了电芯和模组的形态;今天的发布会确认了它是采用模组集成液冷的,这让Ultium模组的整个设计变得清晰起来。Ultium模组的设计,我们能够看到GM是如何在LG化学已有的模组共性技术之上,更进一步的。
虽然没有看到模组和电池包实物,但结合它的专利,已经能我们把握到它的设计要点了,如下图所示的基本构成。由于通用此次采用了无线BMS技术,所以这样它的模组设计上,有更多的可用空间,以及更好地进行模块化布置。
看似繁多的零部件,实际上简化下来,Ultium模组总体上可以分为4个部分:(1)电芯组本体;(2)模组壳体;(3)底部水冷板;(4)ICB,类似于方形中的CCS,但多了上盖,GM称之为ICB(interconnect board)。
熟悉LG标准模组的人都知道,它的模组壳体是一体成型的,电芯成组后,推入壳体内,然后再通过两个端板将电芯串并联起来,然后将端盖板紧固好,最后进行底部注胶。
通用Ultium模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壳体不是一体成型(这样设计,可维修性好),但它把原来的FPC、上盖体和端板的电连接CCS集成为一体了,就是ICB。
这样,它在完成电芯组在模组下壳体(集成了水冷板)安装后,只需要把ICB与电芯、下壳体和水冷板固定好,就完成了装配。
基于此,我们来细看下:
首先,它的下壳体、上盖子(ICB结构部分)是通过类似卡扣的形式连接起来的,有槽结构(图中123),相对应的销结构(115、117等);侧板和上盖板推测都是采用的复合材料,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轻量化。
然后,它的水冷板进出口布置在同一侧(非模组输出极端),这样在进行PACK布置时,会形成“液电分离”,即水冷管走线与模组的高压连线分布在模组的两端。从发布会上的信息来看,模组的高压连接走中央通道,那么水冷管将在PACK的两侧边。GM表示,这种每个模组集成液冷的热管理,会让它的换热效率提高10%。
去年在《模组集成水冷技术的崛起》一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了液冷近年来的两大集成趋势:一是箱体集成,一是模组集成。如今来看,已经很多案例了。
箱体集成:
Jaguar I-Pace,下箱体外表面集成;
Audi e-tron,下箱体外表面集成;
VW MEB,下箱体外表面集成;
奔驰EQS,下箱体底护板内表面;
模组集成:
GM Ultium,模组下壳体表面;
BMW iX3,模组下壳体表面;
奔驰EQC,模组上盖内表面;
Model 3 方形电芯版,模组下壳体外表面。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ICB是重要的部分,两端的CCS,如下图。
看似复杂,实际上和MEB590的端部设计思路是相通的:busbar率先卡扣在塑料支架上,塑料支架有相应的引导槽,让电芯的极耳可以顺利的穿透,进而与busbar完成焊接。整个端板与590相比,多了与水冷板连接固定的考虑。
在busbar的连接上,也会有些不同,对于有输出极的一端,它的正负极busbar呈L型,另有一个长的busbar条,将其他busbar连接起来。这种方案是首次看到的。
Ultium的采样设计推测也是类似MEB590 FPC带,但有可能对于温度的采集是在一端进行,而非两端。
通用国产化Ultium电池系统还有方形版本,应该是由宁德时代提供,在大众宣布由软包转向方形电芯之后,通用成为LG在海外市场最为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他们之间也有着更为紧密的联合开发历程。
我们看看方形电芯技术能否像攻克大众一样,最终也征服通用。
活动推荐:4月17号(周六)的电连接技术论坛
加入知识星球知化汽车的百宝箱 可以下载公众号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