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的春天序曲

来源:河南日报网

□阎铁成

进入农历腊月,中原人便忙碌起来。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点,人们要盘点一年的收获,珍重向过去作别,同时憧憬着未来,谋划着新一年的开始。

此时的中原大地,繁忙却有条不紊,人们比平日多了些兴奋,空气中也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全社会都以最传统、最纯粹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

少林寺腊八节施粥

腊八感恩的中原情怀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这句民谚道出了新春的节奏,也开启了人们迎春的日程。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这个月的初八简称腊八,是民谚中说到的迎春第一项日程,人们称为“腊八节”,这是春节的前奏,美好的日子里,响动着全民同煮腊八粥的沸腾声音。

离腊八节还有一周时间,少林寺斋堂的僧人就忙碌了起来,他们精选上等糯米、五行豆、花生米、红枣、莲子、百合等20多种材料,配置好秘制中药,为熬制“少林五行腊八粥”做最后准备。

熬腊八粥并在腊八节这天,向四方民众施粥,是少林寺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是少林寺迎接春节的重要仪式。

它的起源,有人认为是纪念释迦牟尼成佛。其实,将十二月称腊月是中国农历说法,腊月在古代称为“大祭”之月,腊八之祭是重要节日,这一习俗比佛界腊八节早很多。

农历为何将十二月称腊月?《隋书·礼仪志》说,“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之意,十二月是“新故交接”之月,故称腊月。《礼记》载,“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故要“大祭”以报功。怎么来祭?《风俗通义》说“猎也,言田猎取禽兽”,即用打猎所获动物肉来祭祀。“猎”在古语中与“腊”通假,“猎祭”也称为“腊祭”,又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

腊祭祭谁呢?《礼记》列出了对象,他们是先啬神、司啬神、田官神、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纪念佛祖是东汉佛教传入后,才增添的内容。

腊祭起源于何时?《史记·补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在古代腊祭很庄重,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用干物祀八神,表示感谢赐予丰收之意。干物称腊,祭祀的是八神,故称腊八。祷祝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由于祷祝的祝与粥同音,又演绎为将祭祀后的干物搅和煮熟成粥,敬献农神,暗含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形成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腊八粥做法和传说也多种多样,但都充满了感恩和纪念之意。

岁末,天寒地冻,万物收藏,农事渐休,回望平安丰收的一年,辛劳的人民要做的最重要之事,是举行隆重的腊祭,感恩大自然赐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这是感恩报恩的盛大仪式,是中国人仁厚之心极致的体现。腊八节是中国的感恩节啊!

朱仙镇木版年画

剪纸中的中原大美

喝过腊八粥,陕县农民拿起彩纸和剪刀,开始了对大千世界的摹画,为春节准备窗花。

走进腊月中的陕县,村村户户,街边崖上,都能看见剪窗花的农民。陕县剪纸源远流长,传说春秋时期,老子散仙丹给百姓治病,为纪念老子的恩情,百姓用葫芦皮剪成小药葫芦拴在小孩衣服纽扣上,用来避邪防病,逐渐演变为剪纸,再演变为春节的窗花,后又被应用到婚俗、丧俗中,成为见证世俗生活喜怒哀乐的重要物件。

过年贴窗花就像贴春联、放鞭炮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二十八,贴窗花。”家家户户要把风门和窗户上的旧纸撕掉,重糊新纸,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营造出红火鲜亮的节日氛围。

进入腊月,结婚的鞭炮处处响起。剪纸几乎贯穿结婚的所有环节。男方给女方送礼时,要在物品上贴上式样繁多的“囍”字。布置洞房时,要在顶棚上贴石榴莲、药葫芦拉牡丹等象征相爱和祈求多子的剪纸团花,炕上贴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四季花屏做炕围。女方也要备很多剪纸,要放在陪嫁物品上,还要分赠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展示新媳妇的女红能力。

陕县剪纸的诸多用途,使得剪纸五彩缤纷,有自己的特色。陕县处于南北剪纸过渡带上,既有北方的粗犷奔放,也有南方的细腻精巧,更独特的是,陕县剪纸主色调是黑色,无论是春节窗花,还是结婚囍字,以及孩子满月庆贺,黑色剪纸被大量使用,这与其他地方喜庆场合忌讳黑色大不相同。据说这与秦代崇黑习俗有关。

陕县剪纸素材多以生活为主,包括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构图简练,质朴夸张,生动有趣,表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特点。近年来,剪纸逐渐加入新时代的内容,变得更有时代气息也更精致漂亮了。

走进陕县看剪纸,会让人吃惊,那精彩的剪纸竟大都出自男人之手,他们一旦拿上彩纸和剪刀,嘴里开始哼唱民歌小调,伴着歌声,双手舞动,唱至动情处,随歌起舞,歌舞结束时,一幅构图复杂精美的剪纸,便从握惯锄把的粗手中诞生了。陕县人以他们的剪、歌、舞,展现了中原大美。

滑县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的中原风采

陕县人沉浸在剪纸创作之时,滑县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制作者,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他们要赶印大量的年画,满足人们的春节需求。

木版年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看似简单普通,制作起来却相当繁琐。制作者要先设计样稿,再用刻刀一笔一笔刻到木板上,制好版后,反印在纸张上,上色、装裱、晾干。有些地方的年画是手绘上色,有些地方则一张年画有几个色就要分几块版印刷上色。过程中稍有不慎,一张年画就废掉了。

滑县木版年画诞生于明洪武年间,它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广东佛山年画相比,主题更广泛,色彩更鲜明,工艺更原始。

滑县木版年画形式多种多样,有中堂画、横幅画、扇面画、袖珍画、对联等。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家谱、耕织、渔猎、婚庆、文武、山水、花鸟等。色彩五彩缤纷,以大黄、大红、大绿、朱红为主,吉祥喜庆气氛浓郁,适应大众的审美和需求。印制方法拙朴豪放,阳刀阴刀并用,阳版墨线突出,阴版墨线凹陷,画面浪漫夸张。

滑县木版年画中,有个主题是“敬神镇宅降祥纳福,天地众神和谐共存”,内容取材自佛、道、儒,既有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千手观音、土地神、送子观音等三界神灵,也有田祖、关圣等人间神灵。玉皇体现着对天的崇敬,田祖表达出对五谷丰登的期盼,观音抒发大慈大悲的信仰,关帝弘扬忠义千秋的情怀,都体现了中原人的崇拜和信仰,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滑县木版年画,真切表达了人们与天地和谐相处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望,深受大众喜爱。它虽起源于偏僻乡村,影响却远达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等省,春节前夕,这几个省的客商会不远千里来滑县住上四五天,等待年画作品,带回批发售卖。滑县一年可以卖上百万张年画。

与滑县木版年画不同,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虽也源于民间,但因为诞生在北宋都城开封,主题较严谨,制作更讲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春节门神画为主,以历史上英雄人物为题材,弘扬着正直、忠诚、仁义的家国情怀。它的画面饱满、紧凑、严密,基本不留空白,图案匀实对称,装饰味道十足。以“散点透视法”清晰表达画面事物。运用白描技法,以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刻画人物,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用色多为青、黄、红三色,温暖雅致,原料也是手工磨制的矿物、植物原料,色彩纯净,明快鲜艳,久不褪色。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大气和精致,令它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艺术品。历史上,朱仙镇曾有三百多家作坊,从业人数二千多人。

滑县木版年画和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丰富想象和精彩表达,张扬了天上人间的和谐与正气,传播了积淀深厚的中原文化。

正月庙会的中原狂欢

伴着木版年画“噗噗噗”的拓打节拍,与滑县相邻的浚县人擂起了“咚咚”响的大鼓,他们开始为春节庙会上的社火排练节目,为释放积攒了一年的快乐,做最后的彩排。

公元4世纪,后赵皇帝石勒在浚县开凿大伾山大佛,源于拜佛祈福的浚县庙会便诞生了。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会期长达一个月、汇聚数百万香客的华北最大庙会。

浚县庙会从正月初一开始,在给长辈拜过年后,人们纷纷奔向大伾、浮丘两山,登高祈福散百病,庙会随之开张。正月初九是传说中的玉皇大帝生日,四邻八乡社火队轮流来到大伾山顶玉皇庙,为玉皇表演节目祈求国泰民安,香客游客蜂拥而至,迎来庙会第一个高潮。正月十六,人们要到碧霞宫老奶奶跟前祈愿多子多福,这天也是闹花灯的日子,浚县以及周边县乡的社火队都齐聚山前,拿出看家本领,一比高下,引得海内外数十万香客云集围观,将庙会推向最高潮。

浚县庙会的驰名,不仅在于它时间长、规模大,更在于它异彩纷呈的社火表演。上百家社火队早早赶来抢头彩,参演队伍排成不见头尾的长龙,数十万香客汇成无边无际的人海,锣鼓、唢呐、鞭炮、火铳撼天动地。

社火最初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娱神活动,后来将戏曲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成为民众的文化活动。浚县社火种类繁多,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台阁、背阁、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等,每种形式和内容都被各家社火队演绎得别出心裁,毫不雷同。在欢快的锣鼓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社火队的表演,一家比一家精彩,一家比一家炫目。这家的狮子滚着绣球奔跑而来,抖鬃、追逐、争球,欢乐祥和。那家狮子腾空翻滚,率领着武术队,用真刀真枪、真拼实打的功夫,展示出昔日的习武雄风。这边的抬阁在锣鼓、唢呐声中托起一台台大戏,抬阁的主角,眉眼隐在彩妆里,俯视着如河的人流,飘飘荡荡,仿佛沉浮于云霞之际。那边的背阁足有两米多高,彩妆儿童架在精壮大汉肩膀上,扮着许仙、白娘子、穆桂英、杨宗保、罗成、秦琼等戏剧人物,演绎着历史与现实、梦幻与真实的精彩传说。高跷表演者更是高歌狂舞,将游客香客的情绪引向癫狂的高潮。浚县庙会,是中原的狂欢节啊!

谁说中原人性格中缺少张扬,他们是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脚踏实地的文明创造上,当他们为家国成就和未来幸福庆祝祈祷时,他们表现得更赤诚、更欢乐!

本文刊发于河南日报2021年2月5日9版 制图王伟宾

(0)

相关推荐

  • 【年画】古代木版年画欣赏

    【年画】古代木版年画欣赏

  • 【年画】木版年画欣赏

    【年画】木版年画欣赏

  • 技术巡讲——高工效植保技术春播中原大地

    河开雁来,大地回春.热闹的春节假期刚过,高工效植保技术培训便受邀来到了河南,由郑州绿森园林设备公司筹办的多场技术讲座在中原大地接连举办-- 2月21日,"高工效植保技术巡讲春季病虫害防治培训 ...

  • 中原大地的北方门户——雁门郡、定襄郡、善无县遗址(今右玉县右卫镇一代)

    雁门郡(郡治善无县)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是连接大漠与中原的要冲.一个地名的确认,是与她地理环境与地方特征密不可分的.所谓雁门者,即大雁栖息的地方.那时候塞北高原(今雁北地区)水草丰美,古树参天,生态环境 ...

  • 教育之光正在照亮中原大地最偏远的地方:河南省第36节教师节表彰大会观感

    关 注 我 们 河南省风帆名班主任工作室 此时,9月11日凌晨三点半,二宝可能是对我从办公室带回的鲜花有些过敏,一阵咳嗽哭闹过后,又安然进入了梦乡.通常不会失眠的我,此时却是睡意全无,索性打开电脑写下 ...

  • 同行中原大地(三)

    中国古代以水之北和山之南为阳,洛河北岸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因此很早起古人就选择洛河北岸居住,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夏周.汉魏晋和隋唐等十三个朝代也都以此为都,即为洛阳.洛阳是我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 ...

  • 同行中原大地(四)

    我们此次河南旅游的重头戏就是龙门石窟了.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的龙门石窟,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和山西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起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此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 ...

  • 同行中原大地(一)

    利用9月难得的3天假期,策划了一次中原大地的访古之旅行,此行的重点是访问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足迹.于是9月的河南之行第一站就是从小学起的历史课就知道的却从来没去过的安阳殷墟.一大早乘坐高铁,坐在宽敞的头等 ...

  • 中原大地帝王都七帝八陵巩义行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距离上次寻走北宋帝陵就过去了好几个月,一直也抽不出个时间写一段这次随帝王陵三天的巩义走陵活动.到不是不肯写,主要还是对宋朝帝陵基本情况了解的太过匮乏,又缺少实际走陵的心得笔记,尤其是 ...

  • 中原大地的光明赞歌

    自河南省遭遇重大汛情以来,国家电网公司近2万电网铁军责任在肩,日夜奋战在各个抢修现场,他们无畏积水.不顾泥泞,战高温.抢进度,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抢修恢复供电,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国网 ...

  • 中原大地高粱红 泸州粮贸公司助阵河南农民增收

    陈洪波正在调研       川南经济网讯 初秋时节的河南孟楼镇,道路两边一望无垠的高粱地生机勃勃,籽粒饱满的高粱穗子开始变红,像一把把燃烧的火炬,将中原大地点燃--再过十多天就是收割季节了.在这个紧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