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材 | 为何华北地区“春旱”多发?

新鲜素材

中国气象报社:

多发的华北地区“春旱”

文字来源:2009年2月27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毛翠辉

图片来自于网络

课程标准: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华北地区十年九旱,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全国之首。
华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于7月~8月。3月~6月,这一地区常常少雨多风,回暖快,蒸发强烈,干旱为这一地区的春天涂上了特有的底色。
春天,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天休眠之后的草木、庄稼,正处在需要水分以促使萌芽、拔节、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小麦从返青到拔节期间所需水量占其生长期总需水量的12%左右。春天又是播种的季节。一年干渴的土地需要春雨的润泽。春季发生的干旱与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的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旱灾的危害主要有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欠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明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于谦曾作 《春愁》:“漫说韶光好,关心另有愁。雨悭禾未种,土渴麦难抽。吏牍勤披检,民风肆访求。寻芳游冶子,争识庙堂忧。”作者的“春愁”,为的就是“春旱”。
华北地处东亚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华北地区主要依靠来自于太平洋的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降水,但季风春季主要影响的是华南地区,还没有影响到华北地区。降水少,加之升温快,蒸发加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同时,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尤其是重工业需水量大,使得这一地区原本就不多的水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这些就是华北春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建国以来,华北地区曾先后发生过1960年、1965年、1968年、1972年和自1997年以来的连续干旱。华北是亚洲温带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
已经发生的气候变暖对华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对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构成了威胁。
2003年,河北省连续第七年干旱,57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比常年偏少10亿立方米,灌区200万亩耕地无水可供,18万眼机井出水严重不足,303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
2007年,河北省因干旱少雨,旱情持续发展,受旱面积达到3600万亩,23万人因干旱出现季节性临时饮水困难,地下水位下降,春旱形势十分严峻。
2008年春季,河北省85%的地区达到重旱程度,耕地受旱面积5000万亩,25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同时,由于降水减少,水库蓄水不足,而用水量大量增加,造成了这一地区地下水严重不足,形成了华北平原地下“大漏斗”。
目前,节水农业正在这一地区兴起,并利用人工增雨等抗旱措施,开源节流,以期缓解干旱缺水的紧张压力。

试题精选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___________地区。
(2)山脉A是________。
(3)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作物熟制一年一熟的是________,生产小麦、玉米、花生的是________;两地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
(4)乙地每年3~5月易发生春旱。以济南为例,说明该区域易发生春旱的原因。
(5)乙地人们为了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请例举其中一条措施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以图文考查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1)据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所示地区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2)山脉A是秦岭,它与淮河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北分界线。
(3)甲、乙两地分别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均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东北平原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两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4)该区域每年3~5月期间气温回升快,降水很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很大;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较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所以春旱严重。
(5)为了应对春旱,适宜当地人们采取的措施有: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利用人工增雨等抗旱措施,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

来源 | 北斗地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