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谁掌握秘密,谁就掌握权力
原载:《人物》2011年第12期
作者:毛希
2011年初,当好莱坞宣布筹拍《胡佛传》时,很多人都陷入了等待的焦虑和狂热。在20世纪的美国,有两个著名的“胡佛”,一个是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另一个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缔造者埃德加·胡佛。他们二人,唯有后者的威名,至今仍令人震颤不已。
埃德加·胡佛,他是FBI的化身;他是20世纪手握最多秘密的人;他是历经8任总统、10任司法部长仍屹立不倒的强权象征;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肯尼迪遇刺、“水门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参与者、谋划者、粉饰者、调查者;他的名字与罗斯福、杜鲁门、尼克松、马丁·路德·金,甚至爱因斯坦都有关联。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也最富争议的人物。
对于胡佛的争论,并未因他的死亡而终止。正当胡佛的扮演者莱昂纳多穿梭于华纳兄弟制片厂的人造布景时,2011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崩塌的世贸大厦遗址前参加了“9·11”10周年的纪念仪式。当天,美国的一家媒体在纪念专题上写道:“9·11,我们和世界都变了!”
是的,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打响,随着FBI的职能重心从打击国内有组织犯罪转向反恐,随着3万多名联邦调查局特工将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搜集海量的情报并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华盛顿,胡佛和他一手缔造的情报王国犹如一个巨大的幽灵,重新徘徊于整个人类社会的上空。
如今,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凝视他,解剖他,读懂他——埃德加·胡佛,一个跨越世纪的传奇。
29岁当上美国情报头子
1924年的母亲节,安妮·胡佛送给儿子一个蓝宝石戒指,就在前一天,埃德加·胡佛被提拔为调查局局长。1924年12月22日,司法部对外公布了胡佛的正式任命。歷史证明,这是美国特工们应当铭记的日子。这天离胡佛30岁生日还有10天。
官方对胡佛的记录从1917年开始。那年夏天,在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后,胡佛从华盛顿大学毕业,进入了司法部工作。22岁的他加入战时行动处,担负起对付德国间谍破坏行为的重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行动处解散,胡佛正式加入调查局。胡佛担任局长助理的职务,主要工作是搜集和整理“带有革命激进主义色彩的社会团体”的黑材料。胡佛埋头阅读共产党的文献和著作。他回忆说,“我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以及第三国际的文献。”他向上级报告说,这些理论“威胁到社会的安全、个人的幸福……它们会破坏美国的和平生活。”
1935年“调查局”更名为“联邦调查局”,沿用至今。胡佛担任局长职务达48年之久。一位FBI特工说:“胡佛局长的个人历史差不多就是FBI的前半生”。FBI不仅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of Investigation)的简写,还代表着:忠诚(Fideltr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这是胡佛赋予组织的精神信条。
上任后的胡佛立即用自己的一套手法对调查局进行了“大整顿”。
他先后成立了指纹鉴定处、调查处、警察学院、实验室等机构,从而确立了现代联邦调查局的雏形。
胡佛曾梦想实行“普遍指纹”制,即不仅留下犯罪者的指纹,而且留下所有公民的指纹。这显然是违背美国人权精神的。但他保存了全国警察的指纹、联邦工作人员的指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陆海空三军战士和军工企业职工的指纹。
胡佛的指纹室从一个小房间扩展到一栋6层楼房,占据一整个街区。20世纪60年代,如果把FBI的指纹卡一层层摞起来,就有帝国大厦113倍那么高。到胡佛去世时,FBI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脑化指纹处,可以在眨眼间查到1.59亿人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