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视频中,这位网友患有抑郁症,痛苦挣扎了7年,期间一直有想要自杀的念头。
可当她终于开口,告诉妈妈时,她的母亲却回道:
女孩的神情,先是难以置信,又像是早有预料,最后绝望一笑。
视频下面,有很多人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


很难想象,当孩子心理生了病,苦苦挣扎时,父母却一无所知,甚至责怪他们太“矫情”。
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2019~2020)》已出版。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

各样本抑郁的检出率(%)


从上面的报告可以看出,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
心理学上,抑郁是源于对自我的攻击,所以,孩子会有很强的自我厌恶和低自尊感。
然而,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和愤怒,并非凭空而生。
很大程度上,它正是来自孩子赖以生存的家庭。
所谓的病因,不过是在漫长的养育中,一点一点地渗透,最后“偶然”地显露出来。
抑郁症成仅次癌症的第二大杀手,青少年儿童成为高发人群。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抑郁症三个字突然闯进我们的生活,这个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关的词,却生生带走无数人的生命,而这其中就包括很多青少年儿童。

现代人看如今的孩子,都会认为他们非常幸福,无忧无虑,生活越来越充实,没有后顾之忧。因为他们只需要努力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想。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国青少年儿童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还要埋怨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到孩子出事,他们才会后悔。

父母的高期待,让孩子丧失自我
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有一个6岁的女孩可馨,生活作息堪比996。
在妈妈的安排下,从3岁起就开始上课外班,5岁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6岁准备接触金融理财课。 才6岁的可馨,时间表细化到了每个时间点。


但是,女孩在节目中,却又隐隐显露出,不同的一面。
她行为强迫,摆画笔时,必须顺序一致才罢休;
她社交困难,没有朋友,很难融入到同学中;
她习惯性讨好,哪怕要回答的问题,其实并不愉快;
更令人心疼的是,小小年纪的她,就体验到了压力,说自己没有快乐...

表面上看,孩子听话懂事,行为正常。
可孩子的内心,早已没有了自己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抑郁的情绪,均源自于丧失。
越是乖孩子,就越不要给予他无限期待;越是懂事的孩子,就越不要他事事完美;因为,不断压抑自己的好孩子,不懂拒绝。

父母的贬低和否定,是最毒的药


父母的情感忽视,让孩子伤痕累累


有人说,为什么孩子出现问题,就一定要提到原生家庭。
因为,导致孩子生病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学习压力、被同学霸凌,容貌焦虑等等。
可不管有多少诱因,最根本的源头,是他们没有价值感,不喜欢自己,感知不到爱。
这种能量的匮乏,往往来自孩子成长中真实的体验。

其中,父母的反馈,就是孩子最大的能量来源。
所以,想要治愈孩子,答案也是爱。
如果你的孩子非常开心,每天都特别乐观,家长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抑郁症有一种类型就是“微笑抑郁症”,明显特征就是表面看起来非常乐观,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当孩子有抑郁倾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01 不要使用家长权威
中国家长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经常用家长权威来控制孩子,这种自以为对孩子好的行为,反而变成他们的压力。
久而久之,这些被父母压迫的孩子不是变得胆小懦弱,就是异常极端,心理极其不健康。
如果想帮孩子远离抑郁情绪,家长首先要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尽可能与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用长辈的态度强迫他们,越放松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02 鼓励孩子交朋友
世界上没有人是不需要朋友的,有抑郁情绪的人更需要朋友,尤其是小孩子。
孩子们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爸爸妈妈健康快乐,家庭幸福,这样就足够了。
而当心里有不好说出口的话时,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非常重要,他们是孩子们的倾诉对象,也是相互扶持的小伙伴。
鼓励孩子们主动交朋友,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共同面对问题,当一个人的精神压力被分开后,心里自然没有太多负担,而这也是朋友对我们的意义。
写在最后 :
总之,青少年抑郁问题不能忽视,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引起注意,千万别认为孩子的情绪不重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