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2号线武昌站点站名溯源
每天,当你乘坐武汉地铁二号线经过宝通寺、街道口、广埠屯、虎泉、光谷广场、华中科技大学等站点时,短短几十分钟的风驰电掣便穿越了老武昌城千百年的历史烟尘,其间,众多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在时空交错中转瞬即逝,它们厚重的历史留痕随着地铁站点得以传承
从“钥匙头”到街道口
街道口站算的上地铁二号线的一个大站。现在的街道口,泛指以武珞路与珞狮路交界处为中心,面积接近几平方千米的大片区域。这里已经成为与中南路、司门口并驾齐驱的“武昌商业中心”。
“街道口”这一地名几百年前就有了.说起其渊源,与明代武将左良玉有关。当年,在今武珞路地段的北侧,有一个小村杏花村(今洪山村),村东拐弯处有一条小街,街头有几家店铺,为路人必经之处,人称“街口头”。崇祯2年(1629年),李自成在甘肃起义造反,不到几年就占领了西北大片土地。为了扑灭起义烈火,崇祯皇帝命大将左良玉前往镇压。崇祯15年(1642年),李自成大军南下,左良玉的部队一触即溃,先兵败襄阳,继而败退承天府(今钟祥),后又败退洪山(治所在今武昌)。为了重振士气,初到洪山的他闯进了楚王朱华奎的府第,索要20万人的饷款,而且要一次付清。在遭到楚王拒绝后,他于纵兵淫掠了洪山城(今武昌)。一日,左良玉来到“街口头”,见到这里的道路形如一把钥匙,就信口呼之为“钥匙头”,并强令地保使用此名。
次年正月28日,李自成兵占汉阳,左良玉逃往九江。同年8月,张献忠率起义军自洪山攻打岳州(今湖南岳阳),左良玉乘虚重占了洪山空城。崇祯17年(1644年)2月,李自成攻下了北京,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亡。福王朱由崧不甘心朱姓家族就这样失败,称帝于南京,并封左良玉为“宁南侯”,镇驻武昌府(府治洪山,今武昌)。左于是在武昌大肆抓丁、征税,“钥匙头”此时成为左家将“抓征”的关口。
左良玉部队得地利之便,仅几个月便膨胀到80万人马,然而次年3月,当李自成再次逼近汉阳时,左良玉又一次率兵东逃,不想于途中丧命,几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全部降于清兵。左死后,“钥匙头”再也没人使用,乡民们重拾“街口头”称呼这一地方。
20 世纪30年代初,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兴建校舍,从武昌城内修了一条公路经过街口头通往珞珈山。“游览大学成为当时的时髦语言。每到星期天这里游人如织...花3钱坐轮渡,从汉口的海关码头到黄鹤楼下的汉阳门,然后花上8—10钱的车费,从汉阳门到东厂口,从东厂口到大学有运营巴士,车费是25钱。...其后,为了方便来自汉口的顾客,从汉阳门直接就可以坐巴士到大学”(《武汉巷史》)。
建国初,人民政府开通公共汽车到武汉大学,在此地设站,此时,当地已形成街道雏形,便将站名定名为“街道口”,一直沿用至今。
鲁巷本名鲁家巷
走出地铁二号线光谷站c出口,便是著名的光谷广场。2019年11月26日,CCTV以《超级地下城》为题,聚焦武汉光谷广场超大型综合体工程,称其为为亚洲最大最复杂、世界最美的地下综合体,使光谷广场更加声名远扬。
光谷广场原名“鲁巷”,也是一个很有历积淀的地方。鲁巷本名鲁家巷,原为洪山区洪山乡的一个自然村。传说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安禄山叛乱,时任山南节度使的鲁炅为保京城长安,驻守滍河(今河南平顶山一带)南岸,后败于安禄山的进攻,退守南阳。在叛军尾随而至包围南阳之际,鲁炅将自己的军中“别室”(小老婆)送往鄂州城郊,隐居在一个小村,即后来的鲁家湾。后鲁炅战死,其族人流落于鄂州城外。南宋后期,元军两次进攻鄂州,鲁家湾遭荼毒,鲁姓子民不知所终,后来鲁家湾也得到恢复,但总没达到当初的兴旺。元统2年(1334)一位叫鲁贞的青年举人无意仕途,在归隐浙江时路过鲁家湾,在此居住一年多,他出入书院,潜心撰写著作。他的大作《中庸解》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元朝末年,又是战争不断,鄂州(今武昌)城外的村庄几乎被烧光,鲁家湾又不复存在。到了明代,朱元璋搞“江西填湖广”,在长达近百年的大移民中,有几户江西来的鲁姓人家,得知鲁家湾的遭遇,主动要求到这里落户,打算重建本姓家园。他们怀着对同姓先祖的敬意,自觉将新建房屋进行排列,以至成“巷”。后来,这个“鲁家湾”就被人叫成“鲁家巷”,后简称“鲁巷”。到了明代“江西填湖广”,有几户江西鲁姓人家得知鲁家湾的遭遇,来此落户,他们怀着对同姓先祖的敬意,将新建房屋排列成“巷”,后来,鲁家湾就被人称为鲁家巷,后简称鲁巷。
2019年的光谷广场
“关山”与官府的渊源
2019年3月,地铁二号线南延线开通后,从光谷站出发,过珞雄路便是华中科技大学站。华中科技大学地处关山大道口,如果退回去十几年,华科要想取代“关山”独享命名之利,应该是很困难的。曾经,关山地区是武汉重要的工业区,云集了大批大中型企业,随着城市发展格局的调整,企业外迁,现在的关山日益凸显以教育科技为主的城区特色,“华科”取代“关山”是为历史的必然。
查资料,“关山”之名与封建时代的官府有关系。在洪山区,用“官”做地名的有很多,譬如“官堤”、“官桥”、“官渡”、“官山”……。这里为何会有这么多带“官”字的地名呢?元朝末年,江夏(今洪山区、江夏区地域的古代统称)之地战事连连,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先有罗田人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打由元朝统治者把守的武昌府城的攻防战,几个月的时间,江夏死伤惨重,许多村镇为之一空。不久,这里又发生了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拉锯战,残存的村镇还没来得及恢复元气,就又一次遭遇战争荼毒,竟致原本富庶的江夏“十里不闻鸡犬,百里难寻人烟”。朱明王朝建立后,从外地迁入生民,成了巩固新政权,医治战争创伤的急需。从明洪武初年(1368年)至永乐15年(1417年)五十余年时间里,政府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移民,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广”。
为了确保移民成效,官府从饶州府各县强征百万生民,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将多余的人口集中到鄱阳“瓦屑坝”(江夏人记忆中的“瓦渣街”),并在此设局驻员督办。被强行迁出的生民,在接受政府发放的“川资”(路费)后,登上船只,驶出鄱阳湖溯江而上迁离江西。成千上万的江西老表,就这样在官军的押送下,历经数月到达湖广中的相应目的地。
“湖广”,是古代省一级行政区的名称,在元代,它包括湖南、广西、海南全省,以及广东、湖北、贵州一部的广大地区;到明代后,就只有今湖南、湖北两省地盘了;进入清代,又将湖广分为了湖南、湖北两省,但“湖广”的名称仍在使用,关于移民的传说中所说的“湖广”,其范围实际上指的是明清时期的辖区。这次移民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后来,许多湖南、湖北人称自己是“江西种”,并说凡江西人的后裔,其小脚趾的趾甲要多一块。又如,一些地方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当地人解释说,因为其祖先是被押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途中要“方便”时,须先呼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沿袭至今。
来到新地方的江西老表,虽然可以插旗圈地、围湖开荒,但生活很艰苦,因此,常有移民设法返赣。为了阻止移民回流,官府在移民迁入地置官,甚至派官兵监视。在今天的关山地区,就是因为有这样一座置有政府官员,驻扎有官兵阻止移民回流的小山,被人称之为“官山”。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和“平等”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官山”便被改为了“关山”!
编辑:田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