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文章,都在劝大家 “走出舒适区”
@写不出稿苏见祈:网上有很多文章,都在劝大家 “走出舒适区”。所谓 “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
这种观点之所以很有市场,是因为他们把 “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不努力一定没有 “当作了大前提。
就算没有收获,也只不过是维持现状,那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这个大前提,未必是正确的。
走出舒适区,并非只有 “新的收获” 和 “维持现状” 两种可能,还会出现第三种情况:
在时间和精力白费的同时,连带着原本拥有的本钱,一起输光。
几年前有个男生入职我们公司,国企单位,工作稳定,薪水尚可。但工作了一年多,他一直郁郁寡欢。
他觉得在这里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快速成长的机会。就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这种轻松舒适让他无比焦虑。
最终他选择了离职,找了一份需要加班,并且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人需要在困难和挑战中,才可以进步和成长。”“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没有。”
听起来都没什么问题,对吧?
后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新公司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不是原公司可以相比。
他努力地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因为业绩不佳,且不被领导赏识,被公司发配到了外地分部,收入锐减,还有被裁员的风险。
这时候他要焦虑的,已经不是过于舒适和发展进步的问题了,而是基本的生计问题。
“走出舒适区” 之所以会出现糟糕的结果,是因为工作的性价比并不是恒定的。有的行业竞争激烈,看似日日忙碌成长飞速,但真金白银的回报却寥寥。
简单来说,忙碌和痛苦,并不能保证着成长和收获。
对于职场人而言,的确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目前的舒适区,就是某个人的能力范围内,能够找到的最优质的工作岗位。
比如上文的男生,如果当时选择留在原公司,那么今天的薪水涨幅,远高于后来那份 “充满挑战” 的工作。如果以上帝视角判断,当时他最好的决策,就是什么也不做。
而他 “走出舒适区”,主动追寻的 “挑战” 和 “自我提升”,反而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这不仅是个例,工作十年以来,见到过很多离职几年后一脸憔悴地回来面试的员工,有的人头发都稀疏了不少。
所以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才会如此激烈,大家都是被社会毒打过之后,才会知道舒适区的珍贵。
但是,以公务员的录取比例,又有多少幸运儿能收回亏光的本金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这是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那总会有选对了路的人吧?
当然有,任何选择都会有幸存者偏差。
但是,万事万物都有代价,幸存者也吃不到免费的午餐。
写文老是 “我有一个朋友”,这回来说说我自己。
年轻人在舒适区中总是会不甘心的,连我这样的咸鱼都不例外。
所以从几年前开始,我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写稿子。
打工人自由支配的时间本就不多。为了写作饿肚子,熬夜,焦虑,都是家常便饭。
后来,我写的东西终于得到了一些读者的关注。和上一个例子比起来,这段经历像是一个 "走出舒适区" 的成功案例。
但就在写下这个所谓 “成功案例” 的此刻,我刚刚从一场绵延不休的咽喉炎中,(基本)痊愈。
过去五个月的时间,我去了八次医院。
人只要习惯了亚健康的状态,就会觉得永远疲倦、不能运动、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娱乐和社交,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在漫长的时间里,萎靡不振的 “新常态” 会一点点消磨人的意志,这种钝刀子割肉的痛苦,是健康人很难感同身受的。
何况今天的职场人根本不敢生病,一想到请假和耽误工作有多么麻烦,更是挥之不去的压抑。
同时,在开始写作之后,一向沾枕头就睡的我不知何时有了第一次失眠,然后是第二第三次。
噩梦越来越多,忽然心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想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胸口会忽然喘不上气。
我说要走出舒适区。
如今我非常不舒适,可谓求仁得仁。
终于我下了决心,几年来的第一次,我在半个月内没有写一个字。
这场绵延了五个多月的咽炎,吃了无数中药西药都无法治愈的咽炎,终于暂时缓解。
我终于又可以跑步了,我已经五个月不能跑步了。
这是命运对我 “努力” 的警告。
30 岁的我,得的只是个停止过劳就能好转的咽炎。
可是如果我继续过劳,40 岁呢?50 岁呢?有的是长期过劳和压抑导致的疾病,不是吗?
因为努力工作损伤了健康的例子,同样不只是孤例。
到了三十多岁这个年龄,身边的同学朋友中不乏年薪几十万的优秀职场人。
刚听说薪水数字的时候,你可能会很羡慕他们,但如果你是他们很好的朋友,就总会看到辛苦背后的代价。
失眠的夜晚。破碎的婚姻。缺失的情感。遗失很久的爱好。
最重要的是,失去了才知道多么珍贵的,健康。
一份竞争激烈的工作,不仅要付出体力上的劳动,同时也要承担竞争和风险带来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健康直接的杀手。
在各种病痛中挣扎的人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基数,于是才会有一次又一次过劳猝死的新闻。
健康,是很多 0 前面的那个 1。
你觉得值得吗?
说到这里,我想再次提醒大家:当我们讨论 “健康交换成功” 是否值得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只是少数幸存者才能拥有的机会。
而更大的可能是,你付出了健康,忽略了亲人,拼命奋斗,在落下了一身毛病的 35 岁,被裁员。
或者,像第一个例子中那样,连 35 岁都等不到。
也有网友不认同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人也可以理性温和地努力,注意身体健康。
如果大环境真的允许这种努力的方式,那么我当然赞同这种看法。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这种折中的选项。
在 996 可以登堂入室称为福报的时代,在过劳死的员工所在的公司都毫不悔改的时代,人们唯恐内卷还不够严重,所谓 “注重身体的努力” 只是一句空谈而已。
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例子,有哪个奋斗不止的人,可以做到【按时睡觉】【按时吃饭】这两件最基本的事?
我想提醒大家,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舒适区里,那么你已经是很幸运的人。
那么多人都活得很辛苦,你竟然还觉得舒适,难道不应该更加珍惜现在么?为什么非要让焦虑毁了本来拥有的一切?
我想再重复一次:不要以为 “走出舒适区” 付出的只是时间和精力。努力这件事,是可以赔光本金的。
就像你只要不炒股,什么也不做,就打败了 80% 日夜钻研 K 线图的股民一样。
如果你觉得不舒适,对现状不满,那当然可以努力改变它。
但如果你已经觉得舒适了,那么也不妨想想,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现状,已经是所有可能性里,最好的一种。
很多东西,就像空气一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