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百年酱酒“慎初烧坊”的诞生史
“慎初酒,源于赤水上游,史于1921”。慎初烧坊起源于贵州省金沙县安底镇,由金沙安底镇实业家黄开阳之子黄慎初为实现其父之愿所开办。
黄家世代盐商,游走于赤水河沿岸。1895年其子出生,取名黄慎初,望其“慎忠如始,恪守初心”。黄开阳运盐途中常经茅台镇,被当地的茅台烧所吸引,于是特意赴茅台考察酱香型酒的酿造技术和方法。回家后利用自己的作坊试酿酱香型酒,由于技术不到位,周期不到时,哪怕使用的原料同样,效果总有所区别,烤完几批后便停产,但生产酱香型酒的信心和决心始终未变。
1911年黄开阳逝世,年仅16岁的黄慎初继承家业,几年的经营使黄姓盐业、榨油、旅店、酿醋等生产欣欣向荣,并利用地形在陡滩建起了利用水力为动力的一连串封闭式加工房,一切都走向的正轨。但黄慎初仍耿耿于怀的是父亲生前想做的酱香酒。黄慎初开始探寻茅台烧的酿造方法,慎初利用食盐运销的机会频繁来往茅台镇,潜心研究酱酒工艺、广交酿酒名流。
1921年黄慎初并开创性的总结出了“慎初六艺”的酿酒工艺、即:水源之初、原粮之初、酱艺之初、环境之初、酒曲之初、储存之初,多年期间不断专研,改进。
1929年慎初正式开坊售酒,为念其父希望自己“慎忠如始,恪守初心”之愿,烧坊取名“慎初烧坊”。慎初酒陈香味浓,但口感仍不得其茅台烧的雅致,慎初一直不得法门。在一次运盐中结缘了茅台镇杨柳湾的酿酒大师刘开廷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刘开廷时常传授慎初酿酒心得,慎初从中受益匪浅。
1931年茅台镇时局动荡,安底镇平静如常;黄慎初先生再次亲赴茅台镇邀请大师刘开廷。刘开廷大师为继续酿酒事业,毅然决定随慎初先生来到安底,经实地测试,安底物产丰富,原料不乏,水好,土质好,燃料不缺,老酒房微生物密集,能源丰足,是出佳酿的胜地。刘开廷正式加入“慎初烧坊”,随即着手改造厂房增添设施,备料待时。重阳节这天,慎初烧房一片繁忙,慎初终日陪伴,由开廷师傅掌火,以“慎初六艺”在加以“茅台技艺”,慎初酱香型酒正式下沙。刘师傅知道酱香型酒的份量:周期长,投资大,工序复杂,要求高。所以步步小心,每个环节都争取十分到位。
如此过了三年,第一批酒已先老熟。开坛面市之日,黄慎初请来安底知名人士、文人墨客,齐聚储酒库。酒坛启开,酱香浓烈的美味飘然而出,充盈斗室。经简单勾兑,入席品尝,只道陈香味十足,但又不乏雅致的口感,令人回味悠长,赞美之声不绝于口,慎初酒“陈雅酱香”的就此流传开来。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时任国民金沙县政府县长的杨仲明在品尝了“慎初斗酒”后,兴奋之余,立即赋诗并题:“新法酿酒,芳香可口,待佳宾,赠亲友,花前月下,离不开这一'斗’”。从此,“慎初斗酒”成为民国县政府接待、馈赠佳品。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刘开廷大师将酿酒工艺传于黄家后人,慎初先生为其安排好日后生活开廷先生才离开烧坊,因慎初烧坊地处陡滩,故取名斗酒,烧坊也更名为“安底斗酒厂”,后因局势原因,酒厂暂停生产。
1951年解放后,“成义”“荣和”“恒兴”烧坊经收购没收,由政府接管,几家烧坊合并转化为“国营茅台酒厂”。
同年政府对原有的金沙源村义斋烧坊、齐家酒坊等产业进行了国营化改造,成立金沙窖酒厂,建厂之初,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在政府的协调下,年过半百的刘开庭派回金沙,挑起了技术大梁。
1988年“慎初烧坊”在正式恢复生产,也成为四大烧坊仅存的私营烧坊,自此慎初与成义、荣和、恒兴四大烧坊成为“两大酱酒烧坊群”。
2011年上市科技集团深圳宝德集团助力贵州扶贫攻坚,斥巨资全资收购“安底斗酒厂”。陆续投资近6个亿用于扩能扩建、基酒储备、品牌建设、以及数字技术赋能。使其拥有完备的全产业链布局,集生产、酿造、分装、品牌管理、现代物流为一体。并创建了“金沙古酒”及“慎初烧坊”两大核心品牌。
经过多年建设现厂区占地300亩,拥有六个酿酒车间,410多个标准酿酒窖池,职工300多人,其中从事白酒酿造、生产和经营管理时间超过20年的核心技术骨干、管理人员28人,并有多名国家级酿酒师和评酒师。按传统工艺年产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2000余吨,是继贵州茅台之后贵州省大曲酱香型白酒又一重要生产基地。
几经起伏,“慎初烧坊”依旧坚守初心、不断前行,用行动和质量来体现品牌价值。并获得: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组委会银奖、贵州老字号、贵州省著名商标、中国白酒十大新高端品牌、贵州省行业十大品牌、贵州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企业、贵州白酒商会副会长单位等多项荣誉。
“慎初烧坊”经百年岁月的传承与积淀,并加以不断创新和改进,大师的口传心授,无断代传承至今,赋予了慎初酒美妙绝伦的“陈雅酱香”风味。慎初人也将“慎思敏行、不忘初心”的理念,继续传承下去。
喝慎初酒,品味历史;慎初酒,源自赤水上游,史于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