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诗句大部分人只知半句,常被误用,与本意相差甚远,建议收藏
娱乐围成圈 昨天10:23
古人有很多话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断章取义,曲解了他们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有时甚至理解的完全相反。那么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济公一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边说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好像吃肉喝酒也没什么似的,心中有佛就可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看来我们还是达不到济公的境界,要少杀生,而吃货们也不要再用这句话给自己的嘴馋找台阶了吧。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大家是不是只知道前半句“父母在,不远游”,以为孔子的意思是教育大家“父母健在,就不要出远门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后面还有半句话“游必有方”,意思是说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父母自己所去的地方。
所以这句话要整体看待,才是孔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如果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让他们放心;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这才是孝道。这里的“方”一共有两种解释,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
3.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大家一定对后半句很熟悉,也经常只使用后半句,理解为“夫妻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费劲,十分悲催”。其实这句话还有前半句“诚知此恨人人有”,出自元稹为悼念已故妻子所作的《遣悲怀》。意为:虽然我知道这种阴阳相隔的悲恨人人都会有,但一想起我们做贫贱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特别悲哀。诗人表达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是毫不相关。
4.以德报怨
如果别人欺负了你,你不去计较,还用恩德回报他,是不是就是“以德报怨”了,这就是孔子要教育大家的么?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出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别人给的怨恨,可以吗?”。孔子回答道:“那么该用什么来报答别人给的恩德呢?所以,应该用正直来报答别人给的怨恨,用恩德来报答别人给的恩德。”
孔子是要劝诫大家要“以直报怨”,不用去对有负于你、给你带来怨恨的人客气过头了,而是讲原则、讲公道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现在我们普遍的理解是:“作为儿女,要为家里延续香火,否则就是不孝”,这完全错了。
这句话的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但是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这句话和生孩子没有半毛钱关系。
然而对这些话的曲解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认同,正确的解释也只有少数人知道。是不是我们只能把错误继续下去,让时代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