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三点,种子班全体学员在衡荣生态农场大教室聆听李淳老师《新时代青年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责任与使命》的分享。
首先,衡荣农业创办人、耕读大学执行校长贺建增老师代表耕读大学,向退休干部李淳老师颁发《耕读大学特聘教授》证书。
【主讲人介绍】李淳,男,1943年生,山西代县人,山西省委原常务副秘书长、政研室原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党校特邀教授。历任8任省委书记秘书。
李老师从小接触私塾教育,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首先,他语气平和地引用《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将学员们渐渐引入传统文化的优美意境中,寓教于无形。
接着,李老师讲到儒家的“五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并以“王八”的误解举例,说明当地人对于传统文化重视的不足。“王八”常用来骂人,很多人认为是骂人是乌龟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而是“忘八”,即忘记了“八德”中的第八德——“耻”德。人们常常忽略,其实知耻、明耻也是人的一种德行。希望同学们今后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传统经典文化中寻找答案,这样少走很多弯路。
谈到《中庸》,李老师说“中”其实是“不偏”,“庸”是“不易”(“易”为改变)。“中庸”并不是教人要不上不下,凡事取到“最中间”的位置,而是教导我们要学会平衡,并拿起手中的话筒,以“手指如何平衡话筒”举例:要保持话筒的平衡,不是把食指放到话筒的最中间的位置,而是放到能使话筒不偏不倒的地方。随后引用《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引导大家多读传统经典,以空杯心态多补课。随后,李老师在黑板写下:“守正行权真事业,平矜节欲大功夫。”(网上查阅后,发现这句话也被收录在李鸿章的十六幅对联中)告诫学员:“人的欲望太多了不好,老是不满足,没有止境,最终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也会把自己毁了。”尤其在当今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下。希望同学们明白“节制欲望“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珍惜衡荣农场提供的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一生的幸福打下良好基础。从课堂分享的状态和课后题字时的神情,不难看出,“守正行权真事业,平矜节欲大功夫”,也是李老师一生坚持的信条。李老师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的真谛,是他人生的航标,更是他希望世世代代能传承下去的“国粹”。李淳(右)在《代州冯氏群贤谱》首发式上讲话。右图为其部分手稿(图片来源:山西新闻网,2019年4月11日)原来,李老师年逾古稀,却笔耕不辍,历时两年多,今年年初完成了50万字的《代州冯氏群贤谱》。他用48个字概括冯氏家训:“立德树人、忠孝为本;诗书传家、志存高远;以义制利,窒欲惩忿;为政清廉、永拒贪腐;精于治道、博施济民;正心修身、节义谦恭。”希同学们树立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乡村文明。
接着,李老师分享了“毛粒子“的故事。
伟大领袖毛泽东读书一生,扎根古圣先贤经典,却能看破自然科学未经证实的最小粒子的科学理论,并借用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中,万世不竭”,早在1953年,就明确提出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也是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
“毛粒子“的故事
【拓展】“毛粒子”这个说法,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格拉肖在1977年举行的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提出的。虽然随着后来夸克学说的出现,证明了更深层粒子的存在。而这一粒子在被称为“夸克”,但是格拉肖则认为应该称为“毛粒子”。他认为这一世界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是与毛泽东主席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
左一: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师程建波(耕读大学太谷校区辅导员)
左二:车云,山西安全科技杂志社
左三:肖列平 山西省商务厅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山西省综改区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主任
右一:韩黎昌 山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执行会长
右二:张爱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右三:李淳 山西省委原常务副秘书长、政研室原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党校特邀教授
随后,李老师一行6人移步耕读大学会议室,挥毫泼墨,题字:“读可荣身耕可富”和“耕读传家 诗书济世”,表达对耕读大学办学的热情支持。
文字整理:种子班滔小小
责编:种子班滔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