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成书于西元前二世纪,按历史学界的...

《史记》成书于西元前二世纪,按历史学界的“共识”,此时,巴克特里亚王国(西元前256~1年)距离灭国还有一百多年。

对这个子虚乌有的希腊化国家,西方学者一本正经地胡扯,已经够可笑了。国内一些学者也跟着附和,完全无视《史记·大宛列传》里的记载,不信张骞的目击证词,却相信后世西方学者的牵强附会,实在让人无语。

譬如方汉文教授在《比较文明史—新石器时代至公元5世纪》一书中,只说大夏就是亚历山大王东征后,由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而丝毫不考虑这种说法与《史记》显而易见的矛盾。看看他其中一段论述,颇可作为典型。

“中国历史文献中所说的大夏到底是一个什么民族呢?美国学者麦高文认为:大夏当即是巴克特里亚…我们赞同这一说法…虽然相当多的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其实并没有完全征服印度,但是无可怀疑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到达旁遮普,对印度的影响相当大,亚历山大死后,塞琉古王国和巴克特里亚继续推广希腊化,这就是所谓东方希腊化”。

说好的“中国历史文献”呢?难道“美国学者麦高文认为”可以取代“中国历史文献”?难道《史记》因为美国学者的观点而毫无引用价值啦?难道张骞的亲身经历,还不如麦高文的猜测?历史是这样研究的吗?

那好,我们看看《史记》的记录,听听张骞怎么说:“大夏…其俗土著…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其都曰蓝市城”。

再看看张骞怎么介绍大宛:“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其兵弓矛骑射。”又说安息:“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城邑如大宛。”

我就想问,大夏哪里希腊化?希腊人是“其俗土著”吗?希腊人是“耕田,田稻麦”吗?希腊人是“弓矛骑射”吗?张骞说得很明白,大夏、大宛和安息是一样习俗的,从民族到风俗,都是中亚波斯土著,跟希腊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且,大夏本来就没有“大君长”,哪儿来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当时还被大月氏统治,巴克特里亚后面传承一百多年的那些国王呢?

要知道,《大宛列传》一开始还点明了大月氏占据大夏的时间,就是汉武帝初期“建元中”(西元前140~前135),张骞也亲口说“臣在大夏时”。当时事、当时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不是铁证,什么才是铁证?为什么不引用?为什么不作为依据,质疑所谓希腊化国家巴克特里亚的胡言乱语?

稍微有点学术头脑的人,都能看出真实的历史是:根本没有所谓希腊化巴克特里亚,这是根本违背史实的谬论。而以此类推,安息不是什么帕提亚、也不存在什么塞琉古。造成这一切的亚历山大东征,自然也是天方夜谭。那怎么解释出土的希腊化时期古币呢?没有希腊化,哪来的古币?当然是伪造的。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西方学者再圆谎,也逃不过中国历史文献记录的史实。这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