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母?妈祖?到蚕沙口破解她是谁?

庄严肃穆的妈祖像、巍峨雄伟的天妃宫、金碧辉煌的古戏楼……这些渗透着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别致景观,就坐落在曹妃甸区柳赞镇蚕沙口村内。蚕沙口天妃宫,与天津、蓬莱的天后宫并称我国北方三大妈祖庙。但蚕沙口天妃宫所供奉之神灵是否属于妈祖,学界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蚕沙口妈祖庙所供奉之神灵,应该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另一种观点是,蚕沙口天妃宫所供奉之神灵应该是妈祖林默。那么,蚕沙口庙里供的到底是泰山老母?还是妈祖?让我们到蚕沙口去破解她是谁?

有戏楼的寺庙才是妈祖庙

从现代气息十足的曹妃甸生态城驱车东行,约十几分钟就能抵达曹妃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柳赞镇蚕沙口村。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把这个村子挤得满满当当,因为在这里,坐落着北方最重要的妈祖庙之一:蚕沙口天妃宫。天妃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庙宇,在大殿的正前方竟然是一座古戏楼。古戏楼前台两棵通身宝蓝的通天石柱上镌对联云:“兴朝百物维勤暂藉休声怡耳目,盛世四民同乐还将古迹畅心思。”步入天妃宫,迎面是正殿天妃宫,三位海仙并排坐在正中的大神龛上。正位的神仙便是妈祖林默娘,两侧为送子娘娘、子孙娘娘,当地百姓称“三仙娘娘”。中国所有寺庙,唯有妈祖庙的建筑规制是大殿面南背北、戏楼面北背南。或言之,也唯有妈祖庙,才有戏楼这种独特的宗教建筑物存在于建筑规制之中。这种建筑规制,来源于关于妈祖的民间传说。故此,从寺庙建筑规制角度分析,蚕沙口天妃宫属妈祖庙无疑。

蚕沙口人世代渔猎为生

任何宗教,都有源于历史与文化基础的特殊的信众群体。生活居住在共同区域的人们共同依恋本族生活的地域、共同敬畏血缘上的祖先以及恩赐万物的自然神灵,将本族凝聚成了一个基于血缘伦理或准血缘伦理的社会共同体。妈祖信仰,便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基于准血缘伦理的民间宗教。其信众群体是以渔猎为生的渔民,而非以农耕或狩猎为生的农民或猎户。蚕沙口村历史上属于专业渔村,村民世代以出海渔猎为生,这种信众群体的海洋文化特征,决定了蚕沙口妈祖庙所供奉的只能是海神娘娘妈祖,而不可能是来自农耕文明的泰山老母或其他女性神灵。蚕沙口,曾是古代海运入京东辽西的必经之海河转运码头和天然避风港湾。《方舆纪要》载:“蚕沙河口为渤海湾中之湾,浪缓滩平,江南商船、米槽,海运多避风于此。”元代至元年间,南方黄姓船商在渤海湾遇险,在蚕沙口脱险,为了还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妈祖庙。

庙会为何选在3月23日

宗教祭祀仪式是神圣而庄严的,并以仪式的庄严感而体现出仪式的神圣性,而宗教祭祀日期的确定更是体现神圣与庄严感的表征之一。纵观世界五大宗教,皆以“圣诞日”为传统宗教节日,概莫能外。蚕沙口妈祖庙会每年农历3月23日举办,传承了700多年。而中国民间信仰中,享受香火祭祀的女性神灵的诞辰日自然不同。泰山老母(即碧霞元君)诞辰日是农历3月15日,观音菩萨诞辰日是农历2月19日,王母娘娘诞辰日是农历3月3日,唯有妈祖林默的诞辰日是农历3月23日。因此,仅从“圣诞日”角度做逻辑分析,蚕沙口妈祖庙所祭祀的民间所称呼的“三仙娘娘”,也必然是妈祖林默无疑,而不可能是其他女性神灵。当然,蚕沙口妈祖庙会传承下来的与海洋文化有关的系列文化活动及民间流传的关于妈祖、神龟、福建客商等传说故事,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蚕沙口妈祖庙所供奉的只能是妈祖林默。

“三仙娘娘”系北方尊称

妈祖本为福建客家语言习俗中对与父辈同辈的女性的尊称,类似于华北地区汉民族对父辈同辈女性的“大姑”称谓。北方包括华北地区深受封建皇权思想影响,“娘娘”是民间对最有地位女性的尊称,加之元明清三朝皇帝对妈祖的敕封皆以妃、后等尘世俗称尊之,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渐次衍化,北方民间遂逐渐不再使用不符合北方民间语言表述方式的妈祖称谓,而按照北方民间语言习惯,融入北方民间关于妈祖传承北方沿海地区的民间传说,通称妈祖为娘娘了。这应该是1990年之前蚕沙口一带称呼妈祖为“三仙娘娘”的缘由。学界受到传统汉文化之“北元君,南妈祖”的思维影响,由此断定北方女性神灵大抵应属于泰山老母的传承,“碧霞元君”之称谓,恰与泰山老母之“碧霞元君”敕封相暗合,这也是有学者认为蚕沙口妈祖庙所供奉之神灵,属于泰山老母之由来。

妈祖信仰的北方化结果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给了蚕沙口天妃宫权威的解释:“妈祖在中国东南沿海,是广为人知的的海神,而在北方黄海及渤海区域,同样因为海运发达,渔民期盼出海平安自在情理之中,从而逐步衍生出了无处不在的妈祖文化。尽管北方对所供奉之神灵有'三仙娘娘’'海神娘娘’'碧霞元君’等不同称谓,而且,历史上并不称之为'妈祖’。但是,据考证,北方沿海区域所供奉之神灵,应该属于妈祖信仰的北方化结果。所以,关于妈祖的信仰,并非东南沿海所独有,妈祖文化应该属于海内外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之一。”史料记载,在渤海地区共有九个妈祖庙,分布在山海关、唐山、天津、北京、沧州一带。其中,规模及影响较大,并在文革后得以恢复性建设的有两座,其中一座就是蚕沙口的“天妃宫”——这也是北方大规模的妈祖文化建筑、古今传承妈祖文化唯一一座妈祖庙。

传承于心的神圣与淳朴

在今天的渤海湾,像蚕沙口天妃宫这样专门供奉妈祖的庙宇已经不多见,只有天津的大直沽妈祖庙能与之齐名。直到现在,妈祖祭典仍与黄帝祭典、孔子祭典并称“中华三大祭典”。蚕沙口人世代以打渔为生,虽然风高浪险,但他们却因妈祖在心而无所畏惧。在这里,妈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依赖,更是一种精神信仰。700多年前的元代如此,100年后的今天仍是如此。农历2月23日期间,蚕沙口便渐次多了一层无与伦比的神圣氛围。殿堂内的妈祖一身红装,传说里妈祖最是喜爱红色。按照几百年间相传下来的习俗:渔船归港,船头漆红,燃放红炮,以期让妈祖多赠福祉;庙会期间,不管渔姑舞的装饰还是其他饰物也是多为红色。这里的人们习惯把上好的吃食供奉妈祖,人们更会把美好的祈愿诵念给妈祖听。孩子们也被大人牵扯着,叩首膜拜,那一刻他们变得乖巧无比。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人们期望收获福荫。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喜欢行走,酷爱人文。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 新浪微博:走遍56民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