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有机农业”如何开展?有哪些社会价值?

推文第1035天

本文整理自贺老师在蒲韩联合社耕读大学的讲课录音

【作者简介】“IT农夫”贺建增,衡荣农业创办人,北京衡荣有机农业研究院(NGO)发起人,耕读大学执行校长,有机圈盛会的必邀嘉宾。1998年入职深圳华为,2004年起从事有机农业14年,探索出衡荣有机生态产业链模式,致力于推动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20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参展有机企业,成功主办“有机农耕,让生活更健康”主题日活动。

紧接上期推文:

IT农夫贺建增:全域有机农业模式落地,须掌握这5大核心能力

01

做农业是农民的事,不是企业的事

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是人类与地球母亲连接的脐带,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做农业是农民的事,企业进入农业要做农民做不了的环节,比如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与农民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企业才能生存。

过去十几年,那些包上大规模地做农业的人,90%以上已经倒闭了,剩下的9%还在亏损,靠着政府的补贴活着。只有1%不到的是选择了高利润的点。

农业的一产环节一定是农民的事,农民做农业要以村庄为单位有效的组织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1980-1985年充分释放了农民个体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水平提升较快;1986-1991年进入平台期;1992年乡村开始衰败;2000年开始村庄消失越来越多。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平均每天消失100多个自然村,每年有4万个作用的自然村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原本的300多万的个村庄,现在只剩下200多万个。

快速消失的村庄

农民以村庄为单位组织起来的时候,就避免了另外一种模式的悖论——”公司+农户“。这种模式注定是成功不了的,农民没有议价权,农民的权利会自然被剥夺,良心企业毕竟是少数。在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时候,农民就不讲理了,春天签了合同,到了秋天,市场涨价了,把80%的私自卖给市场,20%的残次品给企业,企业难免会被拖垮。农民形成自组织系统以后,具备了议价能力,也能够信守合同,企业和农民才能双赢。

02

“三农”问题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三农问题专家,但是没有形成解决方案,原因是从开始就把它分为三个问题去研究,在三个方向上寻找答案,结果每个方向上都找不到,找到的路都不靠谱,只有把三个问题当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来看的时候,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一、关于有机生产的3个问题

1. 种地和养根的问题

种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作物的根,要让根真正扎进土壤里。很多免耕技术要慎重使用,因地制宜地使用。化学农业配合上免耕技术,导致我们现在的耕作层越来越薄,整个华北平原,河北、河南、山东的平原地区,原本的耕作层在1980年前在25-30厘米,到现在只有12cm,不少地区小于10厘米。所以,对比有机生产与化学农业,作物的抗倒伏性差异明显。

有机种植水稻抗倒伏优越性体现

【贺老师实拍于黑龙江五常市】

2. 有机生产:间作、轮作

通常理解的间作,比如,果树下边种中药材,玉米地里套种黄豆;实际上,在一个村里,这边100亩桃树,那边100亩杏树,旁边100亩小麦也是间作。要避免单一物种的大面积种植。有机农业强调作物种植的多样化。间作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让一个区域的生态达到平衡。

轮作。今年种了什么,明年倒茬种什么。外地专家去了一个地方都是小学生,当地老农民才是真正的专家。每一个产业都要考虑环境承载力,万头猪场,万头奶牛场,几里之外都能闻见臭味,环境过载,不应该出现;散养鸡密度要掌握,北方地区20-30只鸡/亩,可以维持生态系统,数量超过50只以后,会吃得寸草不生,这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3. 如何正确认识病虫害防治?

把虫子叫做害虫,不是虫子错了,是人错了。昆虫在地球上生存了几万年了,人类才1万年,虫子还认为人是害虫,什么都吃。地球上的动物种类共有150多万种,昆虫类占了100万种,螨类占了20万种,两类加起来就占了80%。把80%的生物当做害虫赶尽杀绝,生物链就崩溃了,最终遭殃的还是我们。

所以,面对病虫害,应该以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待。世间万物,众生平等。如果一亩地能长一千斤粮食,作为生物链上最顶端的物种——人,可以留下一百斤给虫子和鸟吃,其实他们吃不了那么多,几十斤就够了,剩下的九百多斤给人吃。如果要把那不到一百斤粮食也拿过来,结果就是病虫害泛滥,因为你破坏了生物链。

相关阅读:不用化肥农药不杀虫照样得高产的神人——中国神奇农民

我们来到蒲韩联合社,没有看到单一作物的大面积种植,这归功于郑冰老师从一开始就引导农民要重视多样性,每家至少种3种以上的作物,保留下来的这种结构使得这里做有机农业有了较好的条件。

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小循环。每村一个小循环,每镇一个中循环,每县一个大循环。把本地的所有的有机废弃物都制成肥的时候,我们的土地刚好够用,这是自然规律。

有机生产付出的劳动更多,所以勤劳的、精耕细作的人容易做到。我们衡荣好多的有机试验是他们帮我们完成的。

二、生态乡村

单纯的让农民通过有机生产赚到钱,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从生活出发,让村民过上相对舒适的有机生活。大家在村里居住,感到不舒服的无非这几个要素:上水、下水、燃气、暖气(北方)。解决好这几个问题,住在村里要比成立舒适。

建设生态乡村,第一件事就是捡垃圾,而且是全域的捡垃圾。不仅是我们家里,还包括路上、地里、河里,然后垃圾分类。这部分不做到,有机农业会成为一个伪命题。做到后,会增加消费者信任,与市场的距离也拉近很多。所有的垃圾是因为源头没有分类,所以成为了垃圾;所有的污水之所以成为污水,也是因为没有做好源头分离。

有条件的村可以建村级沼气站,把全村废弃物集中起来使用。沼气在冬天难以继续使用,因为厌氧菌在20度以下活性大大降低。把每家每户的厕所通过管道汇集到沼气站。沼气就可以作为乡村能源,沼渣、沼液好氧处理后就是肥料。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太阳能,让乡村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实拍于蒲韩联合社三亲启蒙教育试点幼儿园,图中老师带着孩子们接触自然生命

三、人文社会

人文社会是指所有人都能得到关爱的社会关系的总和。重建村民综合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农民认知、素质;做实卫生、医疗服务和内置金融等。这里强调乡村教育的恢复、卫生医疗的改善。

不仅是吃有机食品,还有生活方式的有机化。开展三亲教育,传承乡村文化,将经典诵读、亲情孝道、亲乡土、亲自然融为一体,使乡村重新焕发活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健康基本单元,以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以上三方面根据贺老师录音整理,

也可参考:有机农业如何让乡村可持续?它来告诉你

四、乡村服务业,不要定位于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否能真正的振兴乡村?95%的景点都在亏损,乡村旅游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西安的袁家村,每天游客上万人,村民怎能安居乐业。天津的郭家沟,农民完全不种地,搞服务,村外的堵车能排几公里,但到了冬天淡季则无所事事。仅仅是多赚了钱,村里的食材都是从城里批发市场进的货。

所以,我们强调要村里人率先过上有机生活,安居乐业,成为城里人羡慕的美好生活。比如关头村已经收纳4个城市小孩,家人带着孩子住在村里上学。而且,随着三亲教育生态村的推进,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人。当城里人能够把村庄当第二故乡来爱的时候,人就留下来了。

这种充分尊重个体的集体经济模式,可以逐步改变城市从农村吸血,从单向的城市化,变成“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这种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形式。“人留下来了,我们乡村就活了”。

03

产生的社会价值

1、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有机食品避免了有害残留对人的危害

2、持续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农业不减产,有机农业可以养活中国人

有机农业产生的食品总量要比化学农业多。这个问题上,我想通过社会给大家再敲一次警钟,我们过去三十年推行的现代农业模式----即美国式的现代农业,我称之为“美国式的陷阱”。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农业技术先进、模式先进,但是真正追赶上了以后会是什么结果,我们算一笔账就知道了:

美国30多亿亩耕地,每年生产的农产品养活3.1亿人口,还有50%的出口,还能养活不到四亿人。也就是美国30多亿亩耕地可以养活7亿人,平均将近5亩地养活一个人。如果我们学会了美国模式,18亿亩养活3.6亿人,剩下了10亿人没饭吃。

中兴断供芯片是给我们敲了警钟。中国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一定是走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路。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另外一个含义。

3、完全杜绝农业污染

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业污染

规模化养殖业造成的碳排放已经占到了地球上碳排放总量的18%,比所有的交通工具加起来还要多(16%)。化学农业种植方式,每年在中国的土地上,使用的氮肥折合成纯氮3700多万吨,磷肥折合成纯磷1200万吨,钾肥折合成纯钾700万吨,各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激素加起来200多万吨,这么多的化学投入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用到土地上一户造成的污染更严重。

目前地球上污染物排放的一半以上来源于农业的相关环节,通过有机生产、有机生活方式构建起来的有机耕作体系,可以活化土壤微生态系统,会使我们的土壤增强吸附功能。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严重的雾霾地,原因之一是近几十年来化学农业减弱了环境容器的吸附功能。

4、保护生物地理安全(顺天)

世间万物,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昨天张孝德老师提了个问题:“几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留下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只要遵循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保护好生物链平衡,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方法就没用了。有机生产方式,形成完整的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一体的有机生态循环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地理安全。

5、保护乡村,传承文明(爱人)

乡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人类四大原创文明中硕果仅存,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乡村几千年来没有断绝,一直在传承。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都在乡村,城市是文化沙漠。三亲教育生态村是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生态扶贫的最佳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传承人类文明。

责编:3O有机行者·滔小小

3O助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