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志士潘锦功,不畏艰难带“发电玻璃”回国,有望取代常规发电

2011年,在看到祖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之后,潘锦功毅然决然的决定带着自己的34个专利回到了中国成都,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美国求学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潘锦功的回归无疑将会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增添许多新鲜血液。果不其然,在2019年他就被邀请参加“杰出工程师”的颁奖典礼。

人人都说潘锦功是现代版的“钱学森”,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潘锦功回国后都干了些什么,潘锦功给中国带来的科技发展具体是什么。

潘锦功

相较于钱学森的发明而言,潘锦功的发明更具有亲民性,这其中对人们最有用的就是他所研究的发电玻璃。在潘锦功之前,人们虽知道光能发电,但谁又能想象一块玻璃也能发电呢?这块玻璃就来自于潘锦功的研究——“发电玻璃”。

从2011年回国开始,潘锦功就致力于发电玻璃的研究制造,这可不像单纯玻璃的生产那么简单。潘锦功整个研究不仅要对整个玻璃的创作技术进行数据收录,且还要对玻璃的安装环境、施工可能性,以及可能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除此之外,他还要拿到相关的同意书。面对如此多的关卡,饶是潘锦功这样的人,也十分头疼。

很多人创业时其实也就被卡在了这一环节,但潘锦功却没有轻易认输,他虽然一直只是一个科学家,所做的也一直都是科学创作,从未经历过创业的重重困难,但从潘锦功一直努力攻克各种难关也可以看出,他不仅是成功的科学家,他也可以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钱学森

在这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上,任何一个人都走得无比艰难,潘锦功也不例外。不过,潘锦功坚持自己的研究,且因为其独特的身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比很多创业者要幸运得多。同时,潘锦功也可以跟各大专家借鉴成功的经验,或者询问他们自己目前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而是社会上大多数的创业者都只能自己去摸索,即便是有问题,也只能等真的有了结果,才会被解决。

为了支持潘锦功的发明创造可以早一点投入使用,中央财政也拨出1.59个亿,潘锦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在2016年,就将光电转化率提升到了17.8%。与此同时,潘锦功同步研究出的发电玻璃的生产机器也从德国发往成都。利用先进的设备,潘锦功很快便将一小块发电玻璃转变成为一块巨大的“碲化镉”玻璃,这块发电玻璃无论是强光还是弱光,都能保持稳定的发电,几乎是有光的地方,它就能发电。

此时,潘锦功的创业终于算得上是圆满成功了,他不仅成功创造了更先进的科技,还给自己带来了殷实的身家。潘锦功的目标也终于达成。

发电玻璃

发电玻璃17.8%的光电转化率,每1.92平方的玻璃一天就可以转化2度电,且整个过程完全无污染,这无疑是找到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将来每个人都用上发电玻璃时,都忍不住会想起大功臣潘锦功。

因为潘锦功在发电玻璃上的发明创造,他理所应当地被邀请到“杰出工程师奖”的颁奖典礼。得到国家的肯定,潘锦功也加快了发电玻璃的研究速度,争取第二代的发电玻璃能有更大的转化率,就在2019年8月24日,中国的发电玻璃发电能力走上了世界第一。

核电站

潘锦功的发明更大程度在于民生发展,而钱学森的发展更偏向于国力的增强。有人认为潘锦功的能力不如钱学森,因为他的发电玻璃是人们可以用到的东西,更加平凡,而钱学森的研究更加高端,且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民能用上的东西,就说明他的发明有利于民,国富民强,往往都是连在一起的,钱学森和潘锦功的发明只是行业不同,它们各有各的价值。

像潘锦功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从在国内读书,再到去美国深造,这其中的故事也很丰富多彩。

科学家往往从小都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潘锦功也不例外。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以优秀的成绩被大学录取之后,潘锦功成功当上了大学生。要知道在潘锦功这个年代,大学生算是非常高的学历,连工作都由国家帮他们解决。但潘锦功却并没有选择立马出去工作,在他看来,自己目前还需要更大程度上的深造。所以,大学毕业之后,他又考上新泽西理工大学继续学习。

深造阶段,潘锦功便一直专注于科学研究,他的痴迷程度让他的导师都忍不住为之感叹。而潘锦功的坚持也有明显的结果,因为他在新泽西理工大学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研究中心”。在这里,潘锦功不仅是创始人,更是常务副主任。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几乎还停留在贫穷阶段,而外国人又基本上没几个人看得起中国人。潘锦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走到这个阶段,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强悍。美国对他有所了解的人也都十分欣赏他的能力。

毫无疑问,潘锦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这种人才即便是富强的美国也十分需要。为了让潘锦功能够留在美国,他们给了潘锦功非常大的诱惑,无论是美国绿卡还是高薪工作,他们能给的都给了。面对如此诱惑,大多数留学生都会选择同意,但潘锦功却拒绝了。他也知道美国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研究环境,都要比国内更加优越,可他就是不愿意留在美国,他一定要回到中国来,不仅因为他需要将自己的技术在中国传播开来,更是因为他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像钱学森不顾千难险阻都要回国一样,他也需要回到祖国,报效国家。他到美国深造的初衷,除了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大的目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知识来为中国带来先进的科技技术。

潘锦功的发电玻璃在普通人眼里,它只是一块会发电的玻璃,而对于中国来说,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新泽西理工大学

发电玻璃的环保程度肉眼可见,是实打实的绿色能源,如果这样的玻璃对光的转化率能够更高,那么它将来完全可以取代现在的生活用电,每家每户如果都买上这么一块玻璃,只要太阳不灭,居民就会有充足的电可以使用。

目前的发电方式主要集中在水电站、风电站、核电站上。像风、水发电其转化率其实都很低,人工成本更是不小的费用,而像核电站虽然高效、环保,日本的福岛核泄漏却给人们敲响了核电站隐患的警钟。所以人们也不可能一直将核电站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方式,如果有更为安全、高效、环保的方式,大家自然会选择更为安全的方式,谁都不希望核泄露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

潘锦功为了保证光发电完全环保,他带着团队辛苦研究出了碲化镉材料,这样一来,整个光电转化过程,就完全不会污染环境,达到清洁能源的标准。对于目前社会所提倡的环保标准来说,如果现在光电转化率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大的提升,那么社会居民用电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风力发电

对于国家来说,中国可以减少因发电所带来的危险及环境污染,对于人民来说,购买这样一块发电玻璃,就可以实现用电自由,再也不用因浪费资源而节约用电,何乐而不为呢?

在期待用电方式转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是潘锦功给我们带来了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潘锦功选择留在美国,将这项技术在给美国传播,而不是回到国内,我们又怎么会对以后有幻想?

虽然大部分的中国人从生下来就被教育要有爱国主义思想,但又有几个人在面对国外高薪诱惑时选择回到祖国,更何况还是一个还处于落后发展中的国家?像钱学森、潘锦功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可以说,那些以美籍华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后又选择继续留在美国的,就完全忘记了他们身上还流着中国人的血。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不能逼着谁一定要回国,只能说在思想高度上,这些人就不如潘锦功和钱学森。

有人认为,2011年回国的潘锦功其实并不一定是因为爱国,他很有可能只是看重中国的发展机会。说到发展机会,难道2011年的美国没有发展机会吗?在那个年代,有多少崇洋媚外的人,想来大家心里都有数。2011年的中国还在改革开放,还在努力让中国人奔小康,而美国的人均CDP已经超过了中国13倍之多。这样的差距,潘锦功留在美国不是能得到更优越的生活?在那儿,他根本不需要受创业的苦,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做研究。如果不是对祖国的眷恋,他又何必回来面对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研究困难?所以,潘锦功的爱国之心是不容置疑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