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声||《走进母亲的眼神》作者:常克 画家:曾衍涛 朗诵:罗兰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画家曾衍涛先生作品
走进母亲的眼神
作者:常克 画家:曾衍涛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母亲到了白发苍苍,你能够读懂她的眼神,能够走进她的眼神,能够跟随她的眼神,这意味着,你已经不仅仅只是母亲的孩子。很多时候,母亲眼睛望着老家的那个方向,唠唠叨叨说出一些琐碎念头,你该意识到,其实母亲才更像一个孩子。
母亲不再像曾经的大树,不再脚跟脚到处喊你落屋吃饭,不再有力气在雪夜呵护病床前的你。你熟悉的那个母亲,温和的母亲、干练的母亲、处处哄你的母亲,似乎也和老照片一样泛黄而渐远。现在,你渐渐地感觉到母亲陌生的一面,母亲似乎越来越敏感、脆弱、胆小,母亲唯一不变的,是对你无私的爱。
反过来说,其实这也是你的敏感。你开始发现,母亲需要你的陪伴,需要看见你在她的身边,需要你原谅她那些没道理的要求,正如你小的时候,母亲心甘情愿容纳你所有的任性。
母亲的每一个眼神,似乎都在逆行。
离春节越近,我越能够从母亲的眼神里面,看见她的老房子,她和父亲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也是我们五姊妹从小长大的地方。
花溪河畔,每一年溪流汇入长江的瞬间,是童年最壮丽的风景。几十年前,母亲带我们走过风景中那条窄窄的石龙桥,绿水碧波,青青河边草,母亲一边走,一边讲她的童年,那个时候,母亲走路带风,吃苦耐劳,从不叹息。在我们眼里,母亲就是参天大树,就是蓝天白云,就是希望和力量。
所以这个春节,我选择在母亲的眼神里度过。
母亲的老房子,其实也是我们的老房子,只不过,多年以后,我们几姊妹都在市内市外各有各的新房子,老房子也就渐渐孤寂。老房子代表了母亲和父亲70余年的相濡以沫,那些陈年旧事,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每一位母亲都会慢慢老去,年迈的老母亲乐此不疲的那些陈谷子烂芝麻,多听几次,我们会觉得无比啰嗦,甚至听得耳朵起茧无法忍受,我们自以为是,却往往忽略了老人家的感受。
我们无疑是深爱母亲的。然而,对母亲的爱,不要说在嘴上,不要埋在心头;无须含蓄、不必热烈、不求奢华,哪怕最简单的一点流露,最贴心的一些顺意,最普通的一次安心陪她散步,在母亲那里,就是心满意足。
我的母亲今年89岁,已是四代同堂,依然口齿明朗,思维清晰。但母亲也让我明白,她非神仙非圣者,她只是一个渐渐衰老的凡人之躯,现在的母亲,她不可能每一次聊谈都无懈可击,不可能每一个提议都完美无瑕,不可能每一次对话都沁人心脾。但岁月给了她这个范儿,连同性格或者记忆,我们必须欣赏她的逆生长,领悟她的偏执,笑看她淡淡的不合情理。
母亲同样年轻过,同样风姿绰约,同样有过楚楚动人的年华,她现在迎接的,恰是她生命长度的巅峰。
母亲的身影,让我再次想起那一年,去看喀斯特地貌的峡谷与急流。武隆高山上,小雨中,历经千万年坎坷的喀斯特犹如泪流满面,全身上下都是含辛茹苦的故事,它们脸上斑点密布,老态龙钟,但天下访客只为它们的高龄而来。
所以,我要赞美母亲——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代表时间的匍匐,她脚步的每一次蹒跚都凝聚了力量的集结,她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有资格任性或者内敛。
我告诉自己,得记住:我们正在年老,母亲,却刚刚回到童年。
朗诵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
作者
常克:出生于1960年4月,作家、画家, 从1982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张脸》、散文集《外婆的秘诀》、短篇小说《老虎来了》、中篇小说《罗布泊的枪声》和散文《被打湿的喀斯特》等。
画家
曾衍涛:1965年生,号清寒山人、逸风楼主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武隆区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师从著名山水画家肖中胤先生,主攻山水兼画工笔、写意花鸟。2002年国画《山水》入选“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2013年《山高秋意浓》入选“第十六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展”并获三等奖;2014年《山高水长》入编重庆市“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六十五周年书画摄影展作品集”,同年《又见山里红》入选“重庆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书画摄影展”获二等奖;2015年《溪山雄浑》入选“第十七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展”;2016年《武隆天生桥》《溪山烟云图》入编《巴渝山水情重庆市中国画展作品集》;2017年《溪山行舟图》入编“第六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
往 期 精 彩
罗兰之声用声音传播真善美!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邮箱:1946163792 @qq.com
第 62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