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脓散及汤可治疗无名肿块和
排脓散及汤可治疗无名肿块
作者:黎崇裕
选自《三年难得师承录》
排脓散及排脓汤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有方无证,原条文为:“排脓散方: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排脓汤方: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此二方是承接王不留行散而来:“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王不留行散方: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去汗;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厚朴各二分。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ヒ。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三物皆阴干百日。”
由此可见排脓散及排脓汤均系治疗金疮化脓之方。但由于排脓散及排脓汤两方药少方简,临床往往被忽视或被过度加减,而失其原意,非常可惜。其实小方完全可治大病或疑难杂症。
日本医家对此二方却研究颇深,如矢数道明先生总结自己及各家对此方的应用为:排脓散用于体表化脓性肿物且有疼痛,气血凝滞,炎性浸润严重,坚硬之疾患,即疖、痈、疔、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扁桃体溃疡、齿槽脓肿、眼睑麦粒肿等浸润甚、排脓困难、全身症状不显者;亦可广泛用于直肠溃疡、直肠子宫脓疡、肺坏疽、脑肿瘤、瘰疬、皮肤病、梅毒、产后诸症、唾石症等。
另外矢数道明先生在其《中医诊疗要览》云:“排脓散用于患部呈半球状隆起变硬者,排脓汤用于隆起尚不显著属于初期者。”而东洞先生则认为排脓散与排脓汤合方煎剂为佳。故而笔者临床治疗无名肿块,痛或者不痛者,皆排脓散与排脓汤合用,称之为“排脓散及汤”,用药时不加鸡子黄一样可达快捷良效。
下面是一则本人运用排脓散及汤治疗无名肿块的医案
胡某,女,38岁。于2015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右侧颈部肿块2天。患者于就诊前一天洗澡时不经意间发现右侧颈部有一个如核桃样凸出肿块,担心是恶性病变,神情甚是焦虑。刻下诊见:颈部肿块按之柔软,触之无疼痛,周边无粘连,局部皮肤无异常。大小便正常,咽部不红,舌暗红苔薄白,脉浮滑。
方药:白芍15g,桔梗10g,枳实12克,甘草10g,红枣10g,生姜1片,4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5年9月8日):患者复诊时欣喜来告,脚块已经消除大半,守方再进3剂。
排脓散及汤治疗重舌案
作者:黎崇裕
来源《三年难得师承录》
麦某,女,33岁。2017年6月29日初诊。主诉:发现舌下肿块1周。
患者产后近11个月,休息不足导致舌下肿块,其肿块无疼痛无出血、无脓头,恶寒,饮食偏凉则易腹泻。舌质淡红,苔黄,脉沉细。患者曾于数家医院就诊,均言需手术治疗,然而患者惧怕手术,后经别人介绍求诊于余。既往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无药物以及食物过敏史。
中医诊断:重舌。证候诊断:气滞血瘀。治法:通调气血,行气活血。处方:排脓散及汤。
白芍10g,桔梗10g,枳实6g,甘草6g,红枣15g,生姜(自备)1片,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医嘱: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之品;节房室,畅情志。
2017年11月3日患者因头部恶风来诊,诉前药后重舌已除,并翘起舌头让我检査。喜悦之情溢以言表。
按:思之此乃重舌,多由心脾积热或积火痰涎流注而成,然综合患者情况看,实热则不显,反而呈现一派虚寒,是攻是补,处方时颇为为难。后忆及矢数道明先生曾云:排脓散用于体表化脓性肿物且有疼痛,气血凝滞,炎性浸润严重,坚硬之疾患,即疖、痈、疔、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扁桃体溃疡、齿槽脓肿、眼睑麦粒肿等浸润甚、排脓困难、全身症状不甚显著者。故而方用排脓散及汤姑且一试,未想获佳效,实乃意外之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