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的好处
文丨书情画意 · 主播丨小夜
朋友说那天坐公交车看到窗外一个穿红色衣服的老奶奶急着往前走,于是对司机喊了一句“等一下,有人要上车。”但是已经开出一段距离了,司机停顿了一下,还是走了,说了一句“过去了。”朋友说有点难过,想到自己老了的时候会是怎么样。
她突然问我,“变老也是有好处的吗?”
变老......也是有好处的吗?关节僵硬、肌肉松弛、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满脸皱纹、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和清晰的思维,还有社会对老年人的漠视,好像不管怎么想,变老都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正当我觉得这个问题无解的时候,嫂子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她怀孕了,那一刻,一个小天使告诉我们,不管生命如何,他都要向世界问好。
就像黄昏和早晨一样美丽,就像老人和孩子最为自由,就是这些未知的“负担”慢慢塑造出了生命的形态,而当我们开始对死亡妥协或者开始直面死亡的时候,那才是我们变老的开始,除此以外的任何形态,都不过是一种生命历程,与变老无关。
古尔布兰生在《童年与故乡》里有一个情节:
他合拢那衰老的冰冷的两手,说道:“亲爱的上帝!你早就认识我,我是里尔斯·黑尔杰恩。你现在一定要救我,我既不酗酒,也不胡闹,我才九十三岁。”
男人在58岁时感觉自己“老了”,女人感觉变老的时间是29岁——英国一家专门提供葬礼服务的公司“阿瓦隆葬礼计划”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1/4的女性在发现自己头发变白时便觉得“大势已去”,而男性在性生活受到影响时才会承认自己“变老”。
有10%的女性表示,当她们的肌肤失去年轻的光泽时,她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年龄;一半女性表示,在生孩子以后年轻时的“资本”一点点流逝,开始觉得自己变老;3%的女性认为,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母亲时会让她们“感觉变老”。
另一方面,2\3的男性在发现自己的性能力衰退时会觉得自己“已经过了黄金时期”;另外22%男性则表示,当他们觉得酒吧太吵时,会感觉自己已迈入“大叔”的行列。
变老是可以讲述的吗?在奥地利哲学家让·埃默里笔下,死亡是每个人“最本己的事情”,变老,也绝不仅是躯体在生理上的衰老,更是“纯粹内时间意识中的绵延”,是“人彻底变成了一束时间,是在向内凝缩中感受到世界对自我的压迫”。
疏远自己,无法凭借自身的潜力和可能性继续生存,渐渐不能理解新潮的艺术和价值观,不得不面对死亡的降临等等都是在在描述变老的过程。
与人的生理性变老相比,更为残酷的是社会和他人的目光裁定的变老,而比这更为让人绝望的是认知上的变老。
变老使人变成自己的陌生人,在这个过程中,又使人更确切的感知真正的自己不再是个人记忆中年轻的自己,而正是正在变老或已然变老、那个自己还无法接受和陌生的自己,对变老的感知的过程使我们获得了自我的增长。
感知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将所拥有的主观及客观物化和变现的过程。
我们得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物化的,拥有了可以被明码标价的财产或者表明自己担保财产的市场价值,拥有了被看得见和公众所认可的社会地位及阶级高度,拥有这一切的人,在拥有的要求压力下不再能用自我的意愿、朝向未来的人格继续生活下去。
而是越来越顺从于这种拥有,因为这种拥有带来的是基础性生存本能和生命力的冲动,换句话说这就是人们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感知的过程是回想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
埃里克森的人生阶段理论中,65岁到死亡是一个自我整合对死亡的时期,在这一个阶段,人们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这种整合感让人们感到自己人生的即将终结,但是人们对死亡没有思想准备产生的绝望感却并非是因为看见死亡,而是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他们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尚未达到,过去的只是连贯的不幸。
但我想,无论是埃里克森还是奥尔波特,他们所提出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以及相关理论都可以被很好的借助与运用,而事实上,属于生活的那部分是理论知识无法传达出来的情感。
问一个女孩子害怕变老的原因她可以给你说出一百个理由,但冷静思考下来,无论对于男性或者女性,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无法与时代同步。
疫情不知道绿码为何物而无法通过安检的老人,使用现金而无法进行交易的老人,太多太多,他们正在接受着时代的变化却又无法阻止时代这一步跨越太大,他们再也无法紧随其后。
对于一个变老的人而言格外困难的是在一个虽然在他们眼前产生,却越来越不由他掌控的时代里去理解新符号。
接受新符号是困难的,这意味着对自我过往模式的更改,新符号及其关系总是只对那些参与到其发明与安排之中的人才有完全的有效性,并只对他们开放,只有通过创造新符号才能掌握新符号。
新符号的产生、流行和贬值过程正以越来越快的节奏进行着,这种快节奏对于自我整合阶段的老人们老说是极其困难的,就好像几十年后如果人类可以搬离到另外一个星球居住,我们这一代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未必就能完全接受“转移星球”计划,那个时候,我们也是生命末端的一类人,我们也要面对着被时代抛弃的危机。
面对新符号,也许就省略了我们的社会年龄,新符号面前人人平等不再适用,你要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新一代而创造,一切也终将被他们创造。
无论是社会的实质还是人的生存都不再授予“老人”们,他们失去了他们自己仍旧相信的关于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他们开始成了没有潜能的造物。
而无论是否参与或者被安排在新符号辐射范围里,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的空洞和虚无。人的文化存在是其社会存在的一个形式,变老的人也同样因时代的文化符号而丧失方向。
研究表明,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言行举止,上年纪的人心态更加平和,对于冲突的解决方法更加得力。他们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不幸更加淡定从容,不会轻易动怒。
例如,在一项调查中,被试者被要求倾听一些对他们有诽谤性质的假设性录音,虽然年长之人和年轻之人都会感到悲伤,但是年长的人没有很生气,也不急于下判断,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人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关于这种现象出现了很多理论解释。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劳拉·卡斯坦森的观点是“人类拥有知天命的特殊能力,知道自己不能永生,也明白自己所剩时日无多”。
因为老年人明白自己离死亡的日子不远了,他们就更注重当下的生活,所以他们越活越开心。他们变得更加关注当下比较重要的事情,比如感觉,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
“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看法是,变老好恐怖,因为离生命之光熄灭的那天越来越近。但是上了年纪的人明白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比如年轻人会参加鸡尾酒派对,因为他们或许会在那里结识一些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帮助的人们,即便我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喜欢派对消遣。”
周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演员,她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曾说:“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受到成见的影响,彷佛变老是一种过错。”
她曾谈到衰老这件事:“有一天,我在镜头里仔细看我自己的脸。皮肤不像十七八岁的时候了,眼睛也不像了。但是又怎么样呢?我的眼睛里多了很多东西。
所以我想,好吧!我老了,那又怎么样?好高兴我开始变老了, 我希望能得到相应的智慧。我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感受, 我像一枚果子一样慢慢熟透。”
把各种思想锤炼成为和谐的整体,这就是一种人生的圆满。在《与岁月和好》一书中写道:“变老不是慢慢衰败,而是渐渐成熟。变老不是要忍受的命运,而是可拥抱的机会。”
所以,对于年龄的增长无需恐惧,坦然接受生命赐予的历程,包括每一条皱纹。
如果一定要具体的说说变老的好处,或许就是精神变得更加丰盈,期待变得更加纯粹,走不动路也没关系,不再着急赶路,学会了停下来享受阳光,那是年轻时代无法获得的淡定和从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