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升肝阳的好方
经常听到肝火上亢引起眼目昏花,头晕耳鸣,故肝以热证、实证居多。金元名医朱丹溪有“肝阳常有余,肝阴常不足。”刘完素有“凡肝木风疾者,以热为本”之说。
但五脏皆分阴阳。肝阳虚,被称为肝阳不足证、肝虚寒证、肝阳虚衰证等,虽没有肝阳上亢露面的机会多,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症状。
华佗《中藏经》:“肝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臂痛,发寒,不想进食,妇人月经不来,气急。”
《重订严氏济生方·五脏门》:“肝者,虚则生寒,寒则胁下坚胀,时作寒热,胀满不食,悒悒不乐,如人将捕,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口苦头痛,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诊其脉沉细而滑者,皆肝虚寒之候也。”
以上古人所述肝阳虚之表现,尤以胁痛或胀突出。胁,指侧胸部,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为胁。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肝阳虚后,肝失去调达之性与升发之力,气血不畅,久则瘀血停留而致胁肋胀闷或隐隐作痛等。同时,因肝阳亏虚,不能向上温煦头面,可伴见面色苍白、舌淡苔白的征象。
南宋医家朱佐编撰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芍药汤,升发肝阳,调畅气血,治女性胁痛。
组成:
醋香附子120克,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各10克。
明代大医张景岳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语。
本方用药不多,亦合此道。
站首位之香附,血中之气亦能调,是疗气郁之王。
其辛味能窜,行气之力甚至能搅动血中之气归于正常状态,加之苦味能燥湿化瘀,甘平之性能适应多种体质。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顺气消瘀的能手。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无不可用。
延胡索,驰骋于肝胃心肺脾经,以其辛散温通,苦降泄下并燥湿,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一身上下诸痛,不论是血是气,只要积而不散,服它便可通达。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胁痛遇上延胡索,远远便遁了。
香附配延胡索,香附行气,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延胡索入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二者合用,对于肝郁气滞血淤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等疗效甚佳。
白芍苦酸微寒。活跃于肝脾经。《傅青主女科》说:“病之在肝者,白芍尤其不可不用。”它一边以酸收约束体内阴寒的散布,消瘀血与化脓肿。一边又苦泻肝之邪,缓中焦脾气,具有通顺血脉,缓急止痛之效。无论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用其甚妙。
白芍配香附,香附疏肝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二者相配,疏肝理气,养阴止痛妙不可言。对治疗肝郁血虚之胸胁隐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大有益处。同时也是为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作铺垫。
肉桂补阳,在香附白芍的铺垫下,像个火炬手般出场。
胁痛除了要找肝胆的责地,还与脾胃肾相关,尤以肾为突出。这是由于肝肾同源,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而肉桂以辛甘大热,驰骋于肾脾心肝经的本事,如深藏肾中的火种,能上供肝阳所缺之火而通血脉,散寒止痛。并能暖脾阳,强心阳,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除风寒湿邪引起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等。
四味相配,香附白芍养肝阴,肉桂强肾阳补肝阳,香附延胡索活血行气镇痛,共同治病养体,最终达到治胁痛之效。
同时,由于肝为“将军之官”。屈伸利用,皆属于筋,肝充则筋健。故补肝有助于舒筋活血,助手足曲伸不利,瘫痪,脚弱无力等的恢复。难怪《重订严氏济生方·五脏门》除了指出肝阳虚会胁痛,还有“肝虚寒,则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之语。
一个问题:芍药汤如何制作与服用?
制作为细末,每次服6克,沸汤调,不论时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