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文苑】《淮滨的春天》——淮滨乡土散文系列欣赏之一
编者按:尤新峰,作为淮滨民俗专家,现为准河博物馆陈展策划顾问,长期从事淮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对淮滨人文地理、风土民情、景观古迹如数家珍。春风诵读文学会平台陆续推出了尤老有关淮滨人文景观的诗文,本期请大家欣赏《淮滨的春天》,让我们跟随尤新峰老先生的妙笔来一起领略滨的春色!
淮滨的春天
作者 尤新峰
也许是淮河的白帆已经远去,我把春天的颜色忘记在童年的记忆里。也许是看惯反季蔬菜和常青乔木的绿色就对春天麻木了,不知道春天是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道春天是什么时候走的。岁月如梭,岁月如歌,日子好啦,日子也就好过啦。年华虚度,终日忙忙碌碌却不知都干了些什么。总是对镜愁白发,逢年叹岁添,总有“年怕中秋月怕半”的恐惧。朋友劝道:“不要趴在书房想什么鸡呀蛋呀,人活世上永远有想不透参不详的问题”。于是和朋友一块去寻春,尽管早已经过了咬春的日子。淮滨的春天
和煦的春风推开一扇扇门窗,打开一个桃红柳绿的世界。东西湖的垂柳一边梳理着披肩的秀发,一边和叽叽喳喳的黄莺儿叨唠着淮滨的春讯。翠树红楼倒映在湖面,嘻戏的画舫轻轻飘荡在小桥的下面。缘湖西进,踏入一片较大湿地,这是淮滨城现存最大的湿地,听说正在规划开发之中。湖坡上分布着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麦田,姹紫的豌豆花正做着小满的春梦,小满来到的时候豌豆就会成为“三新”贵人。只是现在反季蔬菜太多,“小满见三新”变成了淮河两岸一句古老的民谚。湿地中是一望无际的野草,偶有白鹭从有水的地方掠过。野草是充实的,没有自傲的呼啸,也没有卑微的叹息,更没有藤类攀媚的软骨。绿绿的细茎上绽着小如针尖的花朵,展示自己独特的色彩,显示自己严肃的生命,虔诚顽强地为生养它们的土地织出绿色的绚丽。面对劈头盖脸的绿意,我不禁想起了阳台。春天挤进城市,挤进我的阳台。阳台太小,什么也容纳不了,只剩那些束紧腰身的花朵在我下班的时候踮起脚尖向楼下张望,在这里我领略了春天博大的胸怀。
我又看见了似曾相识的小桥,它清瘦的身躯睡卧在弯曲而来的港沟上,几经岁月风雨的磨砺显得有些憔悴。我不禁想起了童年的春天,童年的淮滨只是个古老的集镇,城的那边是古老的淮河,这边就是一望无际的郊野。饮马港的沟沟叉叉在田野里毫无顾忌地胡乱流淌着。大片的麦地里杂花看红薯、花生甚至还有蓖麻和向日葵。蓑衣草、青蒲、苇子、各色叫不上名的野花追逐着扭动腰身的饮马港,欢快地奔跑着开放着。土黄色的乡间小路仿佛故意不听方向的约束忽左忽右地摆动着,歪歪斜斜地向远方伸展。远看淮滨城只见一丛丛幽暗的绿荫,几缕炊烟从绿荫中袅袅升起,组成一幅禅意十足的图画。如今的郊野里到处是走不完的水泥马路看不穿的高楼大厦,新治理的饮马港宽大齐整,只有那些废弃的老港道还蜷曲在田野里,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改造。这些港沟就是古老的薄溪水,郦道元对它们的盘曲曾做过仔细的描述。如果说今天的家乡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竭尽全力也很难觅到一处令人心灵得到暂时休息的清静和优雅,满眼都是令人心烦的喧嚣和热闹。我期盼在改造中能多留一点原始的野蛮,不要让我童年的记忆从此消失。
沿淮商公路骑车北驱便到了桃园,坐在桃树的花荫中吟哦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情侣们在桃花下穿梭,桃园里涌动着青春的旋律。面对着热烈的粉红,我的年龄也冉冉红润起来。与粉红色相望,血液里澎湃起粉红的激情。“去年今日此园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今年今日此园中,人面桃花依然红。”我觉得自己依然年轻,生活的美感在心中闪烁,大自然赐于的爱任何人也夺不走。
穿城东行就是立城古文化遗址,城台上过去到处是石斧、石镰,遍地尽秦砖汉瓦。这座古城不知在此守望了多少年。古城高有丈余,阔可百亩,初绽的油菜花蕾在太阳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俨然是一座黄金铸就的城台。登城临远,见淮水流于前汝水绕于后,天野相衔,春景如画。东望潼湖,潼湖掀起万倾绿浪,小鸟儿从浪尖掠过,撒下一串美妙歌声,欢唱久别重逢的喜悦。西看淮滨县城,高楼儿鳞次栉比,大马路直上远天。与家乡的春天无数次的失之交臂之后终于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其实春天到处都有,时时都在,只是你没有睁开眼睛,没有空出心灵去接受她。春天是一缕晨曦,一粒露珠,一丝嫩芽,一枚青果……我感谢朋友,是他鼓励我走出蜗居再次拥抱了家乡的春天。
作者介绍:
尤新峰男1952年出生,原淮滨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曾任创作组长,豫剧团长,县文协秘书长等,今为准河博物馆陈展策划顾问。长期从事淮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喜爱诗歌,散文,书法,作品主要有《淮滨历史文化漫谈》,《淮滨文化史迹丛谈》,《淮上杂思录《淮滨诗草》,《淮滨名胜古迹》。
春风诵读文学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为您分享更多平台作品
本期编辑: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