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家长该做些什么
作为家长,您是否有这样的困惑?孩子突然开始厌学,甚至想要弃学?一向成绩优异的孩子,突然成绩剧烈下滑?孩子很努力,却总是不能提高成绩?孩子不能和学校老师、同学融洽相处?孩子开始迷恋网?
这样的一个个问题,都让家长焦头烂额、无计可施。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办?今天我们来浅谈这个话题。
一、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
孩子出生后的基本行为模式,基本的观念完全是在后天形成的。
1、调整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从平常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开始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一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在一个班级看看孩子的日常表现,就大体上可以想象到其家长是一个什么样类型的人。
家长与孩子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体谅、理解、支持,家长学会了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学会了感恩,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在这种状态下,你不用怎么教育,你的孩子也会遥遥领先。
家长居高临下批评打骂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孩子有心里话不跟家长说,彼此之间相互抵触,相互敌视甚至相互仇恨,相互不信任。这种关系是一旦凝固了,孩子的行为模式也就被这个关系设定了,在这种状态下,无论家长嘴上说着对孩子多么有意义的话,无论家长怎么表扬鼓励都是没有用的,你越是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毛病的程度越高。
人和人之间是互动回应式模式生存着,家长与孩子彼此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构成了我们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础。
2、批评是不能让孩子发奋学习的!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批评,批评与事无补,他不会让人改掉缺点,不会让孩子发奋学习,批评只能让人不做什么,批评不能让人做什么。做家长的要按规律把事情做对,按照人的成长规律、人的心理规律、人的学习规律把事情做对了。不是你做了,是你做对了,才能出来效果。如果家长没按规律把事情做对,我们就指责孩子,这孩子就太冤枉了。
家长要无条件爱孩子、接纳孩子,欣赏他、鼓励他、表扬他、赞美他、承认他。
无条件爱孩子、接纳孩子这两动作消除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建立了安全感。
欣赏他、鼓励他、表扬他、赞美他、承认他这些动作让孩子找到了自我价值。每个想真正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家长,必须了解三个基本概念:消除恐惧感,建立安全感,产生自我价值。
3、向榜样学,不可与榜样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周围好学上进的典型行为作为他的榜样。也应该把报刊杂志上的关于学习成材的的典型行为讲给孩子听,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促使他发奋努力。
家长不宜采取强制手段命令要求孩子,拿自己的孩子与比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孩子去比,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这样做的主观愿望是希望孩子向人家学习,达到比学赶帮超的目的。而客观结果:孩子的真实感受是憋气、窝火、嫉妒、自卑,这正好是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
不拿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而是要想办法让孩子学会比那些优秀的孩子的行为优点,让孩子明白,如果自己也具有这样的行为,肯定会超越他们的。
4、把孩子的任务还给孩子
有个家长向我反映了这么个事。她的女儿今年读初一,数学成绩很差,家教女儿不接受,没办法,自己亲自督促并上阵当家教。教了一个月,学校单元考试,她的女儿考了34分。她的心都碎了,说自己每天教得筋疲力尽,可她的宝贝还是说听不懂,这次考试确实证明女儿没听懂。所以,我们家长不是老师,不要去做老师的事。
家长必须明白,孩子在监督下学习,效率和质量都是不高的。因为人在监督下做事,心情是不舒畅的,做事的潜能是发挥不出来的。长期下去会形成依赖习惯,逆反心理。没人监督我就不学习,看你怎么着,这就是被动学习。
凑巧,我在翻看杂志时,看到这么一段文字,说的是一位现代教育家的育子经:我从不管孩子的作业,也不看着孩子做作业,更不看着孩子学习。但早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读书不是为老师读,也不是为父母读,更不是为所谓的大道理读,归根结底,读书为自己读,将来有没出息也是自己的事。这位教育家很实在地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有家长的任务,老师有老师的任务,孩子更有自己该做的事,这个界限不要混淆。
我们当家长是否能一天24小时都来监督孩子读书呢,假如你的孩子性格内向的话,在你这样的管教下,心理也会不健康的。我们再来看看哪一个优秀生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的。所以,作为家长,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觉精神,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是逼不出好成绩的,给孩子一个空间也留给自己余地。
因此,家长一定不要去承担着孩子的学习职责,孩子为你学习,所以孩子被动,所以无法学好。要想办法把学习的责任由家长的肩上转移到孩子的肩上,让孩子为自己主动去学,孩子才能自己学,才能学好。孩子主动了,结果会更好!
二、家长的任务
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只有那些想要掌握某项技能强烈愿望的人,经过数年时间的专门训练才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自尊、自信、兴趣”三方面。自尊心产生自信心,自信心经过努力就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增强了自尊和自信……,良性循环。
1、培育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里是正确的,但望子成龙心切就错了。期望过高,再加上引导不得法,就会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些弯路,然后就是父母颇感失望,出现打骂孩子的行为。孩子不能打、不能骂,有话你要好好跟孩子说,打皮了骂滑了,你再就没办法教育他了。
自尊心该怎么培养呢?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有话好好说,有事平等协商,孩子自尊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如何保住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好好对待孩子,你怎么对待你敬佩的领导,你就怎么样对待你的孩子;你怎么跟你敬佩的领导说话,你就怎么跟你的孩子说话。
不打骂孩子,不当众羞辱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孩子自尊心可以健康成长了。有了自尊心,就自然会有羞耻心和上进心。还要去培养他的信心
2、培育孩子的自信心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威力!精神被唤起就是有了有坚定信念,有坚定信念的人天下无敌!
黄冈中学报告团的数学教师说:信心使人进步,信心使人成功……。
培育孩子的自信心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通过身边成功的实例和名人奋斗的例子,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三位的,孩子的能力形成是第二位的,什么是第一位呢?是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有了兴趣和自信心,就能自强不息,就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就看你怎么去做,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并且可以做的更好!
人们面对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通常有三种基本心态:一我能、二我不能、三让我试试。
一个孩子面对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我能,他会创造性的找到方法把事情做对,证明他真能,他的知识迅速增加,能力迅速增长。
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我不能,他无法把事情做对,他就开始找理由解释我为什么不能,他的知识无法增加,能力无法增长。
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让我试试,他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做这件事,做不完你别怨我,他就事先找理由找退路,他的知识增加及其缓慢,能力识增加及其缓慢。
这个世界上事情没有能不能的,只有想不想和敢不敢的。只要你敢说我一定要,那么这个世上就没有你办不到的事情,任何不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家长在家里必须把孩子推动道第一种心里状态—我能。面对每天学习任务,就我能这种心里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信心。
自信心该怎么培养呢?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3、培育孩子的兴趣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成绩提高就是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下苦功夫拼搏。毕业年级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苦一年乐一生,值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分秒必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习就是:苦、苦、苦;拼、拼、拼!大量地做习题,无休止地练习,弄得孩子们筋疲力尽,年复一年的如此拼搏,孩子觉得学习生活就是“苦海无迹,没有岸边”。总之,对孩子要抓紧,紧上加紧,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是成绩往往不尽人意。
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自己没把孩子抓紧吗?不是,孩子不愿意学吗?不是,教师水平低吗?也不是。是什么?是我们严重地违背了规律!我们违背规律,规律就惩罚我们:认真听讲了,孩子还不会;作业完成了,孩子考试还是不会;请教家,指导孩子认认真真做了很多很多的题,学习成绩就是提不起不来!
没有乐趣,没有成功的体验,还要把学习搞好,孩子迫于压力,只能去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习就是无比痛苦的事情,都快累死了,孩子还是三流的学习者,根据实践和调查,90%的学生是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好成绩不是刻苦出来的,而是情趣快乐出来的!兴趣很重要,历届高考状元都认为。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
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把学习跟快乐联系在一起,才能深入进去,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善于观察寻找孩子的小小成功点,及时加以表扬与鼓励,有时可以借助(求)孩子佩服的人去表扬与鼓励你的孩子,如果孩子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就可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就可能轻松而愉快的提高了学习成绩。
人的兴趣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消极因素影响,学生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或几次考试数学成绩都不理想时就容易消极,失去兴趣,丧失信心,要教育孩子: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每个人奋斗过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陈景润没有完成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但他在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学习的过程重于学习的结果,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面对难题。挫折产生疑问,解疑的过程提高能力!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实现,而在于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
4、多与孩子沟通,鼓励、信任孩子
孩子自己也会因为怕成绩不好、考试失常等,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加大。所以,更需要父母能够以平和、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和多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聪明和良好表现都是知道的。同时,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父母很信任他,相信他能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使孩子能够轻松、平和地面对大考。因为,对孩子来讲,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欲速则不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地强化、灌输只会使孩子被动地接受,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杰作”,孩子的性格、神貌、语言和行为,无不留下父母的“痕迹”。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家长教育,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真正教育好.(转自教育繁星点点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