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讲伤寒20:各 论17-(51、52、53、5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各 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1)
这一条进一步论述伤寒夹虚不可发汗的原则。
“脉浮紧”,如果阴阳俱紧者,就是太阳伤寒表实证的脉象。伤寒表实,寒邪凝滞,营卫不利,必见身疼痛之证,应该用麻黄汤发汗。这就是“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的意思。但是,如果这个人脉象并非阴阳俱紧,而是尺中脉迟,尺以候里,迟是营血涩滞不足之象,故为里虚之征。虚人外感,虽有表邪,也忌用汗法。否则,强发虚人之汗,犯了“夺汗者无血”的禁忌,就会更伤营血而有劫阴之变。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记载有这样一个医案:“昔有乡人丘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曰:'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营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难是难。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可以看出,许氏对“虚人伤寒建其中”的原则是有深刻认识的。虽然后世对虚人外感的治疗方法有不少新的发展,如助阳解表、益气解表、滋阴解表等等,但在使用这些方剂对虚人发汗时,仍要小心谨慎。至于使用麻黄汤发汗,则更是绝对的禁忌。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2)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3)
这两条承接上条并与之对比,指出凡太阳表实证,非尺脉微、尺脉迟者,可以考虑用麻黄汤发汗。
浮脉主表,数有紧之意。从“可发汗,宜麻黄汤”看,其证当属太阳伤寒表实,应发汗以解表,用麻黄汤。但是,必须是脉阴阳俱紧才能用。如果尺脉微或尺脉迟,则当禁用汗法。因此,这里说脉浮或脉浮而数,意在言外,就是尺脉不微不迟,才“宜麻黄汤”,而不禁之。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
这一条论述荣卫不和,常自汗出的证治。
“病”,泛指已病之人。证见经常性的自汗出,是荣气无病而在外的卫气不与荣气相和谐的缘故。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荣行脉中为卫之守,卫行脉外为荣之使,荣滋卫而使卫气不亢,卫护荣而使荣阴不泄。两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如果在外的卫气与荣气相离而不相将,卫气失却固外护荣的作用,使荣气不能内守,故常自汗出。虽然荣气本身无病,但卫气不能固密,二者仍然不能互相协调,即所谓的“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这种营卫不和的自汗出,可以用桂枝汤治疗。因为病本自汗出,又用桂枝汤发汗,所以说“复发其汗”。桂枝汤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的作用,以其发汗可使营卫和合,卫外为固,荣阴内守,则汗出自愈。这是用发汗来止汗的方法。
对于这一条荣卫不和的自汗证,注家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卫气不和的原因是受风邪所伤,用桂枝汤复发其汗,以祛风邪而和荣卫。另一种意见认为,卫气不和的原因是荣卫本身失却协调,和风邪无关。根据条文,既没有说太阳病,也没见寒热、头痛、脉浮的表证,因此无太阳证的荣卫不和的说法比较妥当。临床上对于没有寒热、头痛等表证的自汗出病人,用桂枝汤治疗都有效,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未完待续
刘渡舟讲伤寒18:各 论15-(42、43、44、45、46)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健康保健知识介绍等,若要使用,使用前一定先咨询当地专业医生,以当地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本平台致力于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健康答疑以及各科医疗信息、专家介绍、田氏医疗人员介绍等。
欢迎医疗专业人士来稿(来稿必须真实可信,文责自负,并附作者简介、真实工作单位和近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