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三)
(三)
段恭让,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七五年在《陕西日报》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高原魂》:长篇小说《白鹿原下》;散文集《回家是最美的归途》,获六维首届宝鸡作家协会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下》已销售一空。在中移动咪咕网站有电子版阅读,收费两元。散文集《回家是最美的归途》在当当、京东等网站有纸版、电子版销售。
黄河魂三章
一、黄土地上,那一抹跳动的红
黄土地上,信天游不知唱了多少年、多少辈、被红色浸润的土地,直到被唱红了这沟沟壑壑、层层迭迭的塬;多少次,我心中怀揣着向往,沿着歌声的翅膀,在梦里来过。一道道山梁,一道道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优美的歌声中,我向往黄土高原,望着年画上的延河桥,巍巍宝塔山,渐渐地长大。
向往延安,向往陕北这片红色土地,向往参观中国革命成长的摇蓝。
当轿车行驶进这片黄土地上,仰望山梁上“梦里几次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硕大鲜红的诗句:
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
像一片片山丹丹花开在迎风怒放;
像黄土高原上热情似火的腰鼓声,从远方传来的回声……把我揽入久违的怀中……
我是沿着诗人的笔迹,一路向北,梦里依稀多少次,对圣地延安心中多么地向往……从小学课本里,从油墨的书香味里,从翻动着扉页上,我深情凝望着悠悠地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滚动着一行行热泪。读着张思德故事,白求恩大夫,还有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石板瓦窑堡的炭……
今天,我终于来了!
站在黄土地上,聆听着黄河的浪涛声,迎面拂来阵阵高原的风,能不叫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吗?这一刻,我不知埋藏了多少年,怀着憧憬与向往,在企盼中,等待了多少年,穿越时光,怀揣着梦想,感受着脚下这片深情的土地,倾听着延河水,诉说着经年的过往,静静地、在我心头流淌。
踯躅在枣园,徘徊于杨家岭,漫步延河之畔,情景交融,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在梦里,而是实实在在呈现在眼前。站在陕北的天空下,站在黄土高原上,站在无数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和成长的红色土地,心中回荡嘹亮的歌声,闪耀着光辉,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让中国革命走向辉煌未来。
我是沿着诗人的足迹,一行行跳动的诗行,把心中的渴望,内心的呼唤,美好的憧憬,用激情描摹成一幅最美的风景,深情讴歌脚下这片黄土地:
我仿佛听到延安保卫战的枪声,军民万众一心,抗击敌人;
宛如看到中国革命的旗帜,挥向胜利的征程。哦,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休;
犹如聆听着隆隆枪炮声,驰骋的马背上,红旗飘飘,峥嵘岁月,艰难曲折,让红星照耀中国,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延安,那塬上一抺跳动的红,燃烧起熊熊烈火,从窑洞点燃黎明前的曙光,升起一轮东方的太阳,让霞光万丈,照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照耀着中国革命前进的历程。
悠悠的延河水,抒发着延河儿女深情,每一片黄土地,每一架纺车,每一声铿锵有力的腰鼓声,尘土飞扬,热情洋溢着陕北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
巍巍宝塔山啊,像伟人招手致意,托起一轮火红的太阳,让中华巨龙腾飞,巍峨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延安,我来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激动着心,颤抖着手,拥入你的怀抱,抒写着赞美的乐章!
二、南泥湾,我把心儿贴在这片黄土地
黄土地上的歌声,粗犷而奔放,绵延八百里秦川。
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万山红遍,在神州大地燃烧。冲破重重阻力,克服艰难险阻,一路向北。
在南泥湾,这片被红色基因浸润的土地,回荡着别样的情愫。
一道道山梁,一块块梯田,一片片迎风招展旗帜,让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那织布纺线大生产的岁月,回到了359旅那个叫郝树才气死牛、一天耕地四亩二分三;
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花篮的花儿香……铁嗓子的歌声,洋溢着军民同心打天下,试看天下谁无敌,丰衣足食促发展;
在这里,我看到古老的纺车,罩着沧桑,在转动的年轮里,让我们回首峥嵘岁月,无论在田间地头,或者是在塬上、在窑洞,天空中有一颗明亮闪烁的北斗星,光芒四射,让红星照耀中国。那是延安窑洞的一盏灯啊,让南泥湾沸腾,让延河的水欢笑,让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有如黄河的水一样,汹涌浩荡;像长城一般,挺起脊梁,在军歌嘹亮中,奏响了军民大生产运动。
在延安博物馆,在南泥湾沟沟坎坎,在黄河壶口岸边,我看到陈列的一件件纺线织布农具,以及金黄的小米,瓦瓦罐罐……记录着烽火连天的岁月,在激情燃烧中,一边大生产,一边行军打仗,军民团结,铜墙铁壁,是一支中国革命不可战胜的力量。
是啊,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触景生情,思绪万千,能不叫人感慨万千?今日南泥湾,真是与往年不一般,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走过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直到今天,在总舵手的领导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并以矫健的步伐,扬帆远航,走向美好的未来。
三、在壶口瀑布,收一壶风景于心
黄土高原上的风,亿万年嘶怒吼。
乾坤湾,大气磅礴。在九曲十八湾的纤号声中,它流经这里,一浪定乾坤,日月经华,浊浪排空,浩浩荡荡,流进壶口——天下黄河一壶收,滋润着黄土地、生生不息的陕北儿女。
站在壶口瀑布,一帧历史的画卷倒展,激情澎湃,燃烧似火,以浩然之气,汹涌澎湃,一路狂风怒吼,永不间歇,冲刷着、咆哮着、怒吼着……以力拨山河气盖世兮的壮举,开天劈地,奋勇向前,如火山溶岩爆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壶口瀑布,我心中的一壶风景,自手中托起、托起,如拨弄着一根琴弦、弹奏着、激发着、呼唤着黄河儿女,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用骨骼和力量,支撑起一方苍穹,脚踩着中国大地,在飞沫纵横中,活力激荡。
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黄河飞奔万丈高……聂耳的词曲在心中轰鸣,像燃烧着一团团熊熊烈火,仿佛让我们回想起那个难忘岁月,唤起亿万中华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伟大事业,进行着八年抗战和民族独立解放,劈波斩浪,义勇向前,风雨同舟,实现具有历史性的跨越。
壶口瀑布:历史在这里演绎,记录着光辉岁月,见证了风云变化,激励着、前赴后继的后来人,喝着黄河水,唱着“黄河谣”,听着信天游,在红色浸润的黄土高地上,以铿锵有力之手,敲打着锣鼓声,飞扬尘土,伴着黄河壶口的浪涛,一路走来,浩浩荡荡,如风,如雨,如火,如雷霆万钧之力,飞龙在天,浪遏飞舟,惊涛拍岸,高扬起镰刀斧头的大旗,在东方升起,唱响了黄河魂,迎来了东方红。
在黄河壶口瀑布,我感受到了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如排山倒海之势,纵横挥洒着钢水般的激情,如风,如雨,如火焰般的燃烧,塑就着龙的躯体,民族的脊梁,亿万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势不可挡的力量。
一代伟人从遥远的东方走来,神彩奕奕,让中华大地,一个民族的独立从东方崛起;
一种精神,昭示着未来,一路前行,传承和接力,继往开来,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
在壶口瀑布,收一壶风景藏于心中。
美哉,黄河壶口。
壮哉,中华巨龙腾飞!
本文照片作者提供
泾渭分明成语源考
泾渭两河在关中白菜心—高陵交汇,形成了闻名中外自然人文奇观—“泾渭分明”且衍生出家喻户晓的成语,喻是非分明、界限清楚。
我的家乡就在高陵,而泾渭两河交汇处位于高陵奉正塬旁,有耿镇和崇皇街办争议说交汇处在他们辖区。这在高陵,权当笑谈,总归都属高陵境内。远古时期,万物依水而生傍水而居,渭水两岸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轩辕黄帝部落最早也居住渭水河畔,这里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关于泾渭分明,历来诗词歌赋、传说典故颇多,考证“泾清渭浊”或“泾浊渭清”也很多,作者查阅历史资料、寻觅泾渭分明源头,唯见《高陵县志》载:“禹夏时,大禹治水,导泾入渭,绕于县南而成雍州名地。”想必,大禹曾在高陵治水,而中国文化历来有基于物质形态存在才被赋予文化和精神意义的可能,所以泾河和渭河交汇并形成景点和成语“泾渭分明”。
大家都知道,泾渭分明产生是由于两河流域不同而含沙量不同,所以呈现出“一清一浊,同流一河”奇特景观,并成为关中八景之一而名动天下。而泾、渭两河到底谁清谁浊?千百年来争执交替反复,从未停止,也无定论。但广为人知又具代表性记载有三处。
第一处是两千多年前《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水因渭水注入而变得浑浊,泾水虽看着浑浊,但河底还是清澈的。第二处是唐代诗人杜甫《秋雨叹》“浊泾清渭何当分”与“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等。诗句共11次描写泾渭变化,有7次说“浊泾”“清渭”。第三处是清代乾隆皇帝看到宋代苏轼诗“滚滚河渭浊”、元代集贤学士曹伯启诗“泾清渭浊源何异”时,发现对泾渭清浊表述,与唐代和此前表述截然相反,便命胡纪谟奉旨勘察泾渭何清何浊,结论为泾清渭浊。而官方记载2000年版《高陵县志》:“泾河汛期含泥沙量较渭河为大,相对呈现浊水;非汛期,含泥沙较渭河为小,相对呈现清水,故在汛期是渭清泾浊,而在非汛期是泾清渭浊。”
泾渭分明这一成语,不管自然景观还是人文赋意,成语在高陵诞生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和墨客骚人对其倍加关注,并以此指陈时势,剖析义理,悟出“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界线清楚”、“是非分明”等治国安邦方略和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不管泾渭谁清谁浊,昭示给人们生生不灭的人生思考和精神价值。
我不但喜欢买花、养花,还喜欢“折腾”花。有时候心血来潮,会将A花移入B盆里,或将B花移入C盆里。这样折腾一圈后,好像给花花草草们换上了一身新衣裳,个个显得神采奕奕。这时,坐下来泡一杯茶,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想起《菜根谭》里的一句: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好符合我当时的心境呀!
或许因为这种原因吧,与花儿们相比,我养的草儿更多一些,像兰草、散尾竹、文竹等等,只要有水的滋养,它们就会永远郁郁葱葱、健健康康地挺拔着、生长着,给人一种平和、踏实和细水长流的感觉。
当然,也有一些花草,养着养着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一方面,因为买的便宜,所以,失去了也并没有那么的伤心,另一方面,我也会自我安慰:花和人是一样的,也是靠缘份的,缘来珍惜,缘尽释然。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功绩评读记略
谈论毛主席,有讲不完的故事,有表达不尽的感慨。因为他“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毛泽东曾经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厚德载物,扶弱济贫,匡世济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人民热爱他,天经地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为中国“改天换地,功德盖世”。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经历过无数次悲惨的失败。难道不是毛泽东思想才使约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在1949年获得全国解放,在1956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吗?这一系列伟大的胜利不但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毛泽东自青年时期起就勤苦要做大事,他勤苦念书,在学海遨游,在书山攀爬,埋头嗜学,老迈不倦。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和运用所学的常识,古为今用,洋为今用,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养料和思想泥土,丰厚的前史常识为毛泽东完成庞大的志向奠基了深沉的学问根本。毛泽东与时俱进,不断进修和研讨马列理论,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处置中国实际的理论和计策问题去找立场、找见地、找办法,总结实际理论的阅历指点,制定精确的路径目的。毛泽东的极高领悟力,凸显了他的军事能力和机灵,毛泽东没有进过军事院校,无师自通,用兵如神。毛泽东是一位睿智的哲学家。他擅长总结历史,集合大众的机灵与创造。毛泽东的一大历史性创造就是建设学习型政党,而他自己则是学习的典范。
毛泽东与中国命运相连,毛泽东与人民血脉相连,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创立和发展密不可分,这是历史的结论。毛泽东的奋斗历程和奋斗思想,更是永远启迪和激励后世千秋的精神宝藏。他使中国人独立自主,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才终于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命运。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独立自主的百年民族梦想最后能得以实现,正是在毛泽东的光辉思想指引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思想和智慧,他重树了中国人的自信,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的重新独立自主的奋斗历程,同时也是为中华民族进行精神疗伤,重树中国人的民族自信的过程。毛泽东的诗意豪情,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自信自强的精神壮歌。毛泽东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古老智慧。
回望历史,毛泽东的伟大,正是他用事实证明,中国人的富裕幸福,只能靠自强自力,通过自强奋斗取得成功。毛泽东和他的自信自强奋斗史,已化为中华民族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他点燃了中国人的理想激情,他的一生,都是在演绎着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演绎着一部人类历史上闪耀今古的“东方传奇”。他为人民谋幸福,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他接手的中国,满目疮痍,人民饥寒交迫。当他撒手人寰的时候,留给世界的却是一个卫星上天,“核武”在手,现代工业体系完整,人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最后连西方世界的“盟主”都曾前往他的书房拜访的令世界尊敬的东方大国。毛泽东时代,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至上,人人崇尚奉献,比工作、比学习、比思想、比风格,人们的精神面貌积极乐观,整个社会蓬勃向上。精神的丰满,信仰的坚实,使得人民争相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以吃苦奉献为荣,以劳动创造为乐。因为人民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因为人民相信共产党,相信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的确值得人民信赖。人民对国家,对生活,对未来始终充满了信心。
毛泽东领导了一代共产党人,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永葆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共产党的辉煌,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真正的英雄。毛泽东的豪气英风来自他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他心中想着人民群众,胸中装着人民群众,手中有了人民群众这个铜墙铁壁,什么力量都打不破他,只能被他所打破,这就叫“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朿宝荣:【一月,水墨汉江写意】(散文)朗诵:慧质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