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吗?木渎的这两座老桥
木渎是水乡古镇,自然不乏桥。游客来木渎,总要到严家花园,斜对面香溪上一座挂满了绿蔓的桥,当是木渎老桥的代表作——明弘治十年(1497)傅潮所建的永安桥。山塘街东首的西施桥因带亭,且在虹饮山房门口的游艇码头边也能临河看到,想必导游也会顺便介绍,故知道和记住的也比较多。
其实木渎的老桥还不少,虹桥、邾巷桥等都是,有的还与早时木渎的胜景联系在一起的,如“虹桥夕照”便是。只是现在有些桥新建过了,有的景观不复存在了,或者游客不曾走到,并且以我的眼光看来,观赏价值也不很高。本文将要介绍的这两老桥,离木渎的“经典景区”更远些,非专访不能见,所以专题成一集。
一座是西街上的西津桥,史载是明代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木渎镇积济堂募捐重建。西街现在相对冷落了,估计特意前去拜望这座老桥的人不多。我去时一路打听,有一位自称是出生在木渎的人,竟然不知木渎也有西津桥,反问道,西津桥不是在苏州枫桥那边吗?桥是单拱的,桥石看来都还是老货。篇幅关系,其余的在图片下再作细述。
另一座在南街的廊桥,原名和桥,建于明末清初。年代不及西津桥,故事却缠绵得多。说是当地有一冯姓的大户人家,小女初长成,出落得芙蓉一般。周边望族富家前往提亲,姑娘一个都不中,偏是爱上了一个卖鱼郞。冯老头子想来好是读书人,准了。成婚得子后,卖鱼郞决心出去“混个样子回来”,小女子便住回娘家,带着幼儿天天站在那座原来的石桥上痴盼夫归,望眼欲穿,一任风吹雨打。冯家的小木匠爱慕加感佩,便在桥上盖起了顶棚……廊桥便诞生了。
有拙词仿《长相思》一首抒怀作结:
石作桥,木作桥。西渡南巡云水迢,舟去涛渐遥。
那也桥,此也桥。积济从来德炳标,恩爱天亦高。
感谢好友春华秋实雅和:《长相思 桥》步韵和wulitu君
老石桥,老木桥。多少烟云流水迢,桥存往事遥。
风里桥,雨里桥。默默无言作史标,风涛千古高。
感谢好友料姜石雅和:借韵【长相思.桥】
昨走桥,今走桥,已去渔郎水陆迢,痴盼妻渐憔。
梦时桥,醒时桥,但见廊棚遮雨飘,千古情亦高。
感谢好友smiling玉赠:长相思.桥
石拱桥,木拱桥,云浮千载雨飘摇,孤帆影迢迢。
风里桥,雨里桥,飞花落水逐浪跑,江月弯弯老。
西津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支流。全长22米,宽3.05米,桥顶面长1.9米,桥堍宽3.5米,桥离水面4.65米
拱圈高4.2米,跨度约8.6米。拱圈也比较轻薄
桥边有文物保标牌,1986年还是当时的吴县市人民政府所立。现调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
当时的能工巧匠用8根长绞石横贯桥宽,协同八根明柱紧密的栏箍,使桥身纵横联成一统,对拱圈起着巩固的作用
桥之东拱侧有联:上联为“立马望苏台,山翠万重拱虎阜”,下联是“扬鞭来震泽,风涛千古泣鸱夷”
桥之西为“记事联”:左为“渎镇积济堂募捐重建”,右为“同治十三年四月榖旦”。榖,繁体之谷,谷旦,丰收之日,泛指好日子,即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