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黄连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别录》:“止消渴……调胃厚肠,……疗口疮。”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寒、微寒,无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治口疮。久服令人不忘。

《药品化义》:“味苦,苦能燥湿而去垢;性寒,寒能胜热而不滞 ;善理心牌之火,凡口疮、牙疼、耳鸣、目痛、烦躁,恶心、中焦郁热,呕吐,癌闷、肠痹,下利、小儿疳积、伤寒吐蛔、诸痛疮疡,皆不可缺。”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心火炎,目疾暴发,疮疡红肿,肠红下痢,痞满泄泻小儿疳热,消口中疮,惊悸烦躁,天行热疾。

黄连味苦泻心,治心火诸病不可缺。泻痢虽属脾经,正由火不能生土,况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火泻则小便亦利,而肠胃自浓矣。

《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寒,味苦,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酒炒,吴萸同炒,姜汁炒)

黄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其主热气目痛者,心主火,火气热,心病舍肝,肝开窍于目也;黄连苦寒,所以清火也。手少阴之正,出于面,合目内 ,手少阴为心火,火盛则心系急而泪出,眦伤泪出皆心火也;黄连清心,所以主之。实则泻其子,心者肝木之子也。清心则肝邪泻,所以明目也,大肠为庚金之腑,心火乘之,则津液化成脓血,痛而下痢矣;其主之者,寒以清火,苦以泄热也。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妇人阴中乃肾窍也,热胜则肿,肿痛者火盛也,黄连入肾,寒苦清火,所以主之。

其久服令人不忘者,入心清火,火清则心明,能记忆也。

《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退热,泻火除烦。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小檗胺、木兰花碱等生物碱类成分。

作用:本品有较强面广泛的抗菌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强其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率失常的作用;有解热、抗炎、降血糖、利胆、保肝、抗溃疡、抗腹泻,抗肿瘤等

药理:

①其抗菌谱很广,对很多病菌有有效作用;,对各型流感病毒、新

城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十余种常见致病性真菌有广泛而显著的

抑制;对钩端螺旋体也有相当强的杀灭作用;

②尚有抗阿米巴原虫、抗滴虫、抗黑热病原虫、抗锥虫等作用

③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动物静脉注射或口服小檗碱均可引起血压下

降,降压与血管扩张有关,与心脏无关。

④对平滑肌作用:小檗碱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其它平滑肌如子宫、膀胱、支气管、肠胃道等都具兴奋作用。

⑤小檗碱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口服有良好效果;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可使升高的血清C/P较早的恢复正常或降低血脂质水平。

⑥小檗碱有解热、抗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以及抗肿瘤作用。

临床报导:

①治疗伤寒:黄连粉胶囊每次2克,每4小时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3~5日止。治疗15例,临床治愈13例,2例无效。

②治疗白喉:用黄连粉每次0.6克,每日4~6次,并配合1%黄连液漱口。治疗轻症白喉11例,体温1~3天内恢复正常,假膜平均在2.6天消退。

③治疗妇科疾患:用20%黄连浸渍的阴道用棉栓,治疗49例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达95%以上。对子宫颈糜烂及妇科其它炎症亦有效。

(0)

相关推荐

  • 黄连可以泡水喝的吗

    中医认为,中药黄连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长的就是清胃热.泻胃火.那么黄连可以泡水喝的吗,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 目录1.黄连可以泡水喝的吗2.黄连的副作用3.黄连的功效与作用4.黄 ...

  • 山豆根(历代本草汇言)

    山豆根(解毒.中药.黄结)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贵州.云南等地.原植物生 于河边 900-1100 米的山地和岩石缝中.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胃经.功 ...

  • 中药古今研究:冬葵子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2.<本草经集注>:"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 ...

  • 中药古今研究:石韦

    一.典籍摘要 1.<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2.<名医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q ...

  • 中药古今研究: 补骨脂

    点击加载图片 一.典籍摘要 <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 <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 ...

  • 中药古今研究:石榴皮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下痢,止漏精."2.<本草求原>:"洗治疥癞." 3.<本草拾遗>:"主蛔虫, ...

  • 中药古今研究:砂仁

    一.典籍摘要 1.<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2.<开宝本草>:"治虚劳冷痢,宿食不消,赤白泻痢,腹中虚痛 ...

  • 中药古今研究:青风藤

    一.典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药酒中用." 2.<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 ...

  • 中药古今研究:茵陈

    一.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2.<神农本草经>:"主 ...

  • 中药古今研究:瞿麦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2.<名医别录>:'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 ...

  • 中药古今研究:地肤子

    中药古今研究:地肤子 药王追随者2021-05-02 09:24:53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2.<名医别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