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古典音乐的“圆桌派”,后疫情时代的“精神乌托邦”
编译 | 许汇欣
经历了一年多的疫情冲击,被搁置已久的现场音乐演出似乎迎来了新的探索机会和媒介——古典音乐播客已开始蓬勃发展。在近几年播客(Podcast)风靡全球的热潮下,人们再次意识到,声音这种最原初而又简便的媒介能够在有限且碎片化的时间里为人们创造获取知识与讯息的绝佳条件。纵观不同语种的播客市场,与古典音乐相关的播客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着兴起的态势。
后疫情时代的“精神乌托邦”
今年4月首播的播客节目《使命:委约》(Mission: Commission)由哥伦比亚大学米勒剧院(Miller Theatre)出品制作。节目请来了三位美国当代作曲家,考特尼·布莱恩(Courtney Bryan)、奥古斯塔·托马斯(Augusta Thomas)和马可斯·巴特(Marcos Balter),联合米勒剧院的艺术总监梅丽莎·斯梅(Melissa Smey)主持,共同进行了一项极具实验性的播客创作。三位风格迥异的作曲家在6周时间内,分别与3位乐手组合,从一线创作角度进行探讨,最终创作出3首音乐作品,在5月18日播出的最后一集播客中进行首演。
与以往倾向于从人类学和艺术史角度进行评述的古典音乐播客不同,《使命:委约》的先锋之处在于它首次以音频为媒介,将作曲家从概念到成果的创作过程完整展现给听众。这得益于米勒剧院一贯的创新理念——自1988年创立始,剧院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联合,致力于培养和传播最优秀的当代作曲家和音乐作品。2016年,其“作曲家肖像”系列音乐会(Composer Portraits series)还与旅美青年作曲家梁雷共同推出了广受好评的系列演出。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往往是神秘又最易被忽略的,这档播客的出现帮助古典音乐听众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们得以一窥作曲家们如何借助音乐语汇来探索世界。
另一档由大提琴偶像马友友主讲的音频节目《初心》(Beginner’s Mind),以其抚慰人心的口吻讲述着他音乐生涯的点滴回忆,伴随着动人心弦的演奏将他所理解的韵律与情感娓娓道来。这种文字叙述加音乐演奏的播客节目无疑为听众创造了别样的欣赏体验。在众多艺术活动被无奈搁置的一年多时间里,随着声音回归最本真的“精神乌托邦”,这样的音频节目成为渴求知识汲取和情感交流者的不二选择。正如马友友本人在节目中所希望的那样,“抛下我们的先入之见,重拾一颗初心,与这个世界建立新的联系,开启更多探索,便能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播客潮流盛行下的行业“指南针”
自2004年美国人亚当·库里发明并推出首个播客网站“每日源代码”(Dailysourcecode.com),播客这项新型数字广播技术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通过持续“破圈”不断培养、壮大着用户群体。在如今市场价值几近10亿美元的英文播客领域,与古典音乐有关的节目内容虽只是庞大市场份额中的冰山一角,却也是一片别开生面的新天地。
由曾获葛莱美奖的跨界达人瑞安南·吉登斯(Rhiannon Giddens)主持的《咏叹调密码》(Aria Code),是一档与大都会歌剧院携手制作的播客节目,致力于探索那些耳熟能详的歌剧作品中的咏叹调,以及作品背后的艺术家;美国小提琴家兼指挥家约书亚·维勒斯坦(Joshua Weilerstein)的播客节目《棘手的音符》(Sticky Notes)尝试打造一档适合所有人的古典音乐播客,每集节目都会由浅入深地分析一首作品;由南加州大学音乐学家奈特·斯洛安(Nate Sloan)和作曲家查理·哈丁(Charlie Harding)共同主持的播客节目《要听就听流行乐》(Switched on Pop)以其独特且风趣幽默的方式,在聚焦流行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切入古典音乐作品的分析。
事实上,古典音乐播客在美国的兴起也非一蹴而就,离不开近几十年的制作经验探索与更新迭代,以及优质音频节目培养出的观众群体。这些不计其数且叙述风格迥然不同的播客节目,也反映了这一传统广播技术的变体对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古典音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如今自媒体内容发展不断垂直化、用户的关注内容和听觉取向不断私人化的趋势下,通过嘉宾间相互的观点碰撞,在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中,古典音乐行业也能在信息互换和情感交流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圆桌派”。
聆听音乐的全新方式
与传统音乐会听众相同,播客的固定收听群体也需要培养和发展。放眼如今的中文古典音乐播客,越来越多优秀的节目也在逐渐浮出水面:《国家大剧院-聆听古典》,以入门必听的经典曲目为切入点,加以讲解旁白,形成一档适合各年龄群体的古典音乐入门“宝典”;由经典947主持人、乐评人顾超主持的《天方乐谈》,着眼古典与爵士,乃至世界各种流派及风格的音乐,以极具深度和广度的音乐杂谈带领听众探索音乐圈的各类话题;知名乐评人及音乐会策划人焦元溥主持的《焦享乐》等一系列古典音乐节目,通过对名曲及其乐理知识深入浅出的解读,打通听者对音乐与文学的认知,串联起人类音乐发展的脉络;由两位音乐演奏家和教育者Jack和Ken共同主持的《响声播客》,则以众多登峰造极的音乐家为单位,为听众展开他们的音乐故事,更分享自身作为一线音乐工作者的独特经历与体验。
这些最初以兴趣为支撑点、“为爱发电”持续更新的音频节目,不仅在现场演出数量大不如前的时期下为听众提供聆听音乐的全新方式,更是提供一个无可替代的公共讨论空间,并且发挥着独特的美育功能。事实证明,播客不仅能帮助我们走出古典音乐“听不懂”或“不知从何欣赏”的疑问,同时让我们在聆听和被聆听中找寻到自身与音乐世界的独特关联。在泛文化类中文播客井喷式增长的浪潮中,古典音乐播客也许能在大浪淘沙中逐渐摸索其内容定位,并尝试以更新颖的叙述形式培养更广泛的听众群体,找寻属于自身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