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日记(5.8)
天气:晴 环境:被口罩捂住的孩子们有些躁动
上午最后一节课,广播里错时就餐的播音已经响起,教室里的孩子们蠢蠢欲动。我也刚好结束了作业讲评,准备让同学们自己改错,以便在教室等待就餐。
这时教室后面传来了一阵呜呜的哭声。四周的孩子一下子激动起来:“老师她的手机不见了。”一阵嘈杂。我循声望去,只见那个趴在桌上的女孩儿,现在站直了身子,手里抱着自己的书包,眼睛已经哭红了。她的手机真的不见了!
说实话,我听到这事心里很不高兴。她算是班上的一个特别的学生。上课时一直趴在桌上。据其他老师和同学介绍,她从未能够参与进学习中。说白了,就是班上的边缘孩子。我曾经试图靠近她,除了她见我就热情打招呼之外,没有其他丁点儿起色。
这学期开学时,就见她把手机放在兜儿里。我提醒她很多次:“你要把你的手机带回去,不然在学校容易被弄丢的。”她权当没听见。想着她的情况,也没有对她做硬性要求。今天果然应验。
不过,下课的时候,我还瞧见她拿着手机笑眯眯的走出了教室。才这么一会儿工夫,这手机要么是在她下课出去时掉的,不然就一定在教室。
这时有个同学说,才上课的时候,她都拿着手机在挥。那现在能确定手机就在教室。到底是谁拿了这手机呢?这节课是讲评作业,孩子们忙都忙不过来,是不大可能有心思去拿手机的。而且我讲作业的时候是在行间巡视的。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很谨慎地说:“每个同学都在教室赶紧检查自己的抽屉、书包。以免有同学闹恶作剧,把手机拿过来藏在你的书桌里。”全班紧急动员纷纷查找。
“没有。”
“没有。”
“我这里也没有。”
“老师可不可以看帮她看一下她的抽屉里呢?”有孩子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有几个同学过去,想要帮她检查抽屉和书包。可是她死死地抱住自己的书包,不让别的同学找。在这个班上有一个同学是她的表姐。我请她表姐去帮忙找,她还是不同意。
我们班领餐的时间即将过去,而这手机还毫无着落。我觉得通过刚才这一翻动,即便确有同学有什么不对的想法,估计也会被吓回去的。所以我让同学先去领餐,手机我们慢慢找。
她也等不及了,想要去领餐。可是我说:“先把手机找出来吧,让我来帮你找好不好?”她还是不同意。有一个同学说:“老师,她好像把手机往柜子上放的。是不是落到棍子的下面去了呀?”说完,他就趴到地上,用手伸进柜子的下面去掏。手机果然在里面。这样的结果真是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我知道,这孩子可能仅仅只希望我关注一下她。上学期,我还会有意识的和她说说话。只是,后来班上又来了另外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就是那个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这样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当然更能引起我的注意(原因只要经常关注与教育相关新闻的都会明白)。
为了分散这个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我每天抽出时间教他认字、写字,鼓励他完成相应任务可以获得小礼物。目的只是想要他相对长时间安静,这样我就可以全身心的去进行教学工作。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我对本来就稍微安静的她自然就关注就少了许多。她这么做,只是引起班上同学对她的关注,尤其是老师对她的关注。这本来就是一个孩子正常的诉求,按理说,我确实应该满足。
面对着一个班级出现这样几个情况各不相同的特殊孩子,还有一群正常需要正常教学的孩子,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哪一种做法更符合一个好老师的要求?
不关注她,仅仅是因为她不是不喜欢闹事儿,好安静,不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如果是一道教育学的考试题,我相信我们都能很笃定地做出判断。可是,在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能那么轻易地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