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触情绪未消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变慢了好多,甚至还有些抵触。比如,最近正在接触的混合式学习。

所谓的混合式学习就是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师生、生生、学生和学习内容互动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样的方式对于经历了春天疫情考验的我们,已经基本是全民普及了。大家在急切呼唤复课的过程中,也在习惯着线上的学习方式。网课的成交率是节节攀登,复课之后,这线上的学习也仍然在进行着。可是,这样的学习是各自为阵。我正在接触的混合式学习是教师基于本班或者本学科的学习,依托陌桥网展开的。

陌桥网和钉钉这类课堂直播的不同在于,它更近似于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先制作微课上传,学生观看,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完成作业。还有一个更大的不同是它不仅提供的是学习工具,它更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

学生登陆网站之后的所有学习行为都会被采集,包括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犹豫过的选项都能在后台看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具体某一个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是什么样的,全班整体的一个学习是什么样的,并提供针对性的助学措施,高品质的学习解决方案。

如此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确实让人心动。可为什么我还是存在着排斥情绪呢?

首先,还是网课期间大家集体讨论的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虽然陌桥网有强大的后台数据体现,能够量化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主动性的激发通过这样的方式真的就能实现吗?

其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如何落实?目前的班级,一个老师带了四十多个学生,这个个性化学习方案制定的工作强度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是能够想象到的。

再次,今天对第一章节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成年人的我都感觉到网络学习非常的枯燥乏味,用了极大的意志力克制才终于学完。那就可以想象,学生,至少说大部分学习在网上进行微课学习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接触了解一件事物是好的,怎么把这个事物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我从工作开始,不断地在接触着各种概念: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翻转课堂、交际语境、真实语境……往往是一个概念还没弄明白,另一个概念又涌来,而且概念和概念之间有时候不但没有连接,而且完全相反,配套的教学评价并未有真正的变革。

不见长性的研究实践,这也许是我对这有些抵触的原因,以往的经验让我默认了这个也就是说说而已。

(0)

相关推荐